众友评说李西岐书画

众友评说李西岐书画

李西岐

来源:旅游商报/旅新网/书画

热烈祝贺西岐书画展在古都西安举办。这是一个军旅作家的才艺展现,又是一个退休老人的晚年追求。手中画笔,心中美景,心手相应,便得天成。更重要的是西岐的妙笔,有诗有文,有书有画,为西安的文化长廊增添了一处卓异的风景。再次从广西北海旅次表示我的祝贺。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

众友评说李西岐书画

热烈祝贺《叶落长安》--李西岐书画作品展隆重举办。李西岐先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写作之余潜研书画,同样取得骄人的成绩,令人欣喜。在此谨祝书画展圆满成功!

——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原广州军区文艺创作室主任 唐栋

众友评说李西岐书画

西岐兄早晨好!祝贺举办书画展。我在京,展览不能参加,遗憾。以后有机会一聚。祝个展圆满成功!

——鲁迅文学院原常务副院长白描

众友评说李西岐书画

贺《叶落长安》一一李西岐书画作品展隆重开幕

诗文书画一支笔,

染丽山河百媚弥。

试问华章誰泼墨?

凤凰鸣处李西岐。

一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陕西省诗词学会会长 孟建国

李西岐的书画有文人书画的深刻,空灵和秀丽。他的运笔中蕴含着对书法作品和绘画独到的,不同于职业书画家的理解。因此,他的书画不仅给我们一种视觉刺激和享受,而使我们获取了精神的力量。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作协副主席 冯积岐

众友评说李西岐书画

岐山籍著名作家李西岐书画展让人一饱眼福:李西岐学兄发轫于周原文化腹地之杨柳村,李兄幼时冰雪颖悟,长而好学,常沉湎于乡贤麦场讲说西周‘’物语‘’而乐而忘归,因热爱《封神演义》神话故事而广搜一手资料,田野法、文献法、访谈法多管齐下,积淀多年终成《大周原》一书使人重拾周原‘’乡愁‘’。因军旅金城,又广泛搜罗,多方求教,市井体验,方志馆寻觅多线并行,终于写成《金城关》一书使人不忘家乡民俗。间或勤于临摹名帖,继承能到位,发扬善出新,尤对汉章帝时代所形成之‘’宫廷文牍‘’式“章草”书法艺术做了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遂形成自己之书法风格吸引眼球。又于工余饭后琢磨画艺,其画风亦庄亦谐,婉约中透出豪放,詩画搭配,图文并茂,蔚为美学大观。

李西岐书画展甫一开张,就引来各界名流赏目顾盼和流连忘返。我们于今日下午弯脚一睹全貌,不失美之享受。还有两天展出时间,有缘同道不妨前去观赏,就在高新区大寨路和唐苑南路交汇处之西安国际美术馆。

——长安大学教授戴生岐

再赠李西岐老师:

发轫西岐大周原,①舒柯金城民俗观。②

带笔从戎书画靓,文化自信树牦幡!

——长安大学教授 戴生岐

(注释:①大在此有两义:其一是指李西岐老师所著长篇《大周原》,其二大是动词,譬如“大天而思”。②金城观,是李西岐老师‘’观照‘’金城民俗云物所创作长篇《金城关》。)

众友评说李西岐书画

从外地回来,急匆匆地去看了同乡作家李西岐先生的书画作品展,一千多平米的展厅,被著作等身的西岐老兄大大小小一百多幅书画撑得满满当当。这是我不曾想到的,此可见西岐老兄之勤奋。西岐先生的书法是童子功,尤以章草见长。小至蝇头,大到榜书,皆可见功力之深厚。

老兄有言:“所謂文人字画,即文化人的书写与涂抹之谓也”。我想,文字与书写,对于西岐兄来说是驾轻就熟的小菜。至于绘画,估计西岐兄是心存敬畏,有些放不开手脚而略显得拘谨。即便如此也有不少佳作,如《心烦吼秦腔》的汉子、《延年益寿图》的猴子等等,那种沉稳、酣畅、浑厚的作画状态亦堪与专业画家比美。文人于书画,自有与书画的理解与作为。从展出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西岐老师在实施笔墨的过程中,是认真、用心而又快乐的。

祝西岐兄展览成功!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 李鸿照

众友评说李西岐书画

李西岐速写

文/姚骏骊 知名作家 青年学者 《陕西农民报》副总编辑

天下为文者比比皆是,作家著书者亦很正常,写字、画画、做学问者,李西岐先生令我敬慕。

李西岐生于岐山西岐大地,深受周原文化影响,集作家、书画家、文化学者于一身,所著长篇小说《大周原》(上、中、下)共120万字,堪为浩大工程和非凡贡献。

李西岐长期工作在甘肃兰州,退休后长居西安。多年来,李西岐对马家窑文化、黄河文化、黄土文化颇有研究和建树,是《读者》杂志签约作家。

作家成为书画家,是一种偶然,李西岐办画展,是一种必然。

李西岐在西安国际美术城办画展,我事先不知道。当我邀请他出席"2018陕西乡村文艺座谈会"时,方知11月17日时间与李老师冲突。

李西岐来不及召呼个展领导、嘉宾、朋友,没有沉浸在兴奋之中,下午便从西高新个展地赶到南城的唐城宾馆文艺座谈会,讲了话,对我启发很大。

受西安国际美术馆长邹琦邀请,在李西岐个人书画展闭幕前一日,我赶到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章草,一幅幅行草,一幅幅画作。童子功功底可见,专业水平兼备,诗情才思尽显。看他的书画,有生活,有思考,有哲理,有意境,看了使人提升、严谨、难忘。

"吃饭要喝汤,睡觉要脱光,心烦吼秦腔"这幅画,让人看了实在、风趣、有味。

这样的风格就是特色,这样的特色就是品牌,这样的品牌就是水平。

众友评说李西岐书画

去岁冬,应阎良作协主席冉学东先生之邀参加文学活动,期遇文化学者、作家李西岐先生。李老师温文尔雅,内力深厚,烟瘾酒量俱佳,余惊呼同类,遂互加微信,引为知己。17日,李老师书画展开幕,余未能拨冗,今日下午补课,与宁可及阿探二兄前往观摩。惟见书法行章草路线,绘画各具情态,并获赠李老师50万字书写西周开国传奇之大作《大周原》,在此深表谢意!

——太白文艺出版社高级编辑、文学陝军第四代中坚作家野水

众友评说李西岐书画

关乎勇气的美学叙事流体

——李西岐先生画展初见

著名青年文艺批评家 阿探

前世有缘,今生必见。与李西岐先生缘起已久矣,大约是2013年在网络博客里文字互动的,知道先生离开岐下数十年,取得诸多方面丰硕成就。

11月18日与文学陕军第四代中坚作家宁可、野水见到了先生,时光倏忽五载。

时值画展第二日,时间、空间从容,先生得闲暇向我们精解其书画艺术心得。

先生书法为颇具难度的章草。一般人写章草,难以传承彰显古意,更难有属于书写者的个性。观先生章草书法,却有浑厚大气之感。固有难度均被先生洞穿:章草属于奏章用字,形制规矩,且潜隐着以下对上的呆板;然先生之章草,突破了字体规制,重振底气,彰显大气;先生作为军旅艺术家,长于古之风韵尤浓的岐下之地,又长期行走西部,苍凉、坚毅之风韵早已赋予自己书法之中,字有贯穿数千年钩沉的古意崎岖;先生章草独大,或在于其胸中千山万壑,急流巨浪。于书法艺术进击而言,是谓勇者不惧。

先生画作,写意自然,线条、墨迹、点染,深得童趣,同时亦是消逝依旧的乡土记忆的重现与复原。灰鸟,驴驹,草木,先生故土记忆中所有遥远的事体,笔下呈现灵动、可爱可掬之态。先生同时对陶器鉴赏具有很高的造诣,善于将远古的物象、人迹以变体之态、奇异天象融入画作,画作顿时有着历史时空的延伸与斑驳。先生承接前人,同时专注拓新、点化、色彩等,在明了的抉择间,赋予所画之物精神精微活化在人们视野。

书画同源,先生书画之精进之道,亦或是文学挺进之道。初学书画者,必先临摹前人,继承中若无突破,则为庸者。先生之书画以养心为本,以突破进击为意趣,醉心其中,乐此不疲,书画作品着涌动着关乎勇气的美学叙事流体,洒脱而宽阔。道心惟微,惟精惟一。

这大约是李西岐先生的辽阔与至微之间的俊逸的游刃吧,胸容万物,笔墨通神。

众友评说李西岐书画

知道李西岐老师,还是在博客上遛达的时候。那时,只知李老师好文,《读者》上常见其锦绣文字。自觉不自觉中,只要看见李西岐三字,总要瞅一眼。已记不清有多少年了,当我得知和李老师是同乡之时,李老师已有四百多万文字面世。生为岐山人,岐山的好多典故、史迹,大多从李老师所著之书中获悉。

虽受益颇多,却一直无缘相见,哪怕一面之缘。时间流失,心向往之。

这个周日,艳阳把冬天变成了春天,李老师在长安举办画展的消息如春风扑面而来,于是相约文化名人野水先生、评论新锐阿探先生一同前往。

李老师主攻章草,我虽不懂书法,但见字字独立、工整、韵味十足,仿佛李老师笔下的文学作品,给人充足的想象空间。

人说书画不分,李老师也一样。除了展出的近百幅书法作品,还有许多趣味十足的画作。尤为瞩目的是几幅书写毛驴的画作,纸载驴活,神态异常逼真,令人捧腹而又会心,仿佛回到了童年时的家乡。可惜只凝神于画作,以至竟忘了拍照留念。

野水与阿探二人,均通书画。事后请教于二人,二人均作深沉状,重重点头称是。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陝军第四代中坚小说家 宁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中国作家协会   岐山   书画   金城   章草   作协   长安   书画家   画作   西安   画展   书法   作家   老师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