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打孩子,痛得不仅有孩子的身体,还有妈妈的心

001

忍不住打孩子,痛得不仅有孩子的身体,还有妈妈的心

我们家田宝两岁半多了,养成了晚上入睡前边听我讲故事边喝奶粉的习惯,故事讲完,奶粉也喝完,再喝点温开水漱口后就睡了。

时间长了,早上起来就能闻到田宝嘴巴臭臭的味道。

有天早上,又闻到了这股味道,于是,叫田宝刷牙。

刚起床就抱着零食想吃的田宝,嘴里不停地念着:“不要,不要,不要。”

任凭我怎么哄,怎么劝,还是不去刷牙,一遍又一遍重复说着“不要”,躲得远远地。

我的耐心用完了,开始用武力威胁他,“要等妈妈拿衣架打你,你才去,是么?”

听到衣架,田宝有点害怕了,一边往更角落的地方躲,一边对我说:“不要拿衣架,不要。”

我走进房间拿了两个旧衣架,往屁股上狠狠地打了几下,起初他不动,感觉到痛了,跑向老公那边求救,眼泪哗啦啦地往下流,“好痛,好痛。”

趁机再问他,“去不去刷牙?”

他一边哭一边委屈地说“不要,不要。”

真是冒火了,立马转身走进房间换上三四个新的衣架,抓在手里一大把,沉甸甸的,田宝躲回了刚才的角落,缩着身子非常害怕地看着我,嘴里还是那句话:“不要,不要。”

我的怒气正冒着,举起一把衣架,做要打他的样子,狠狠地拍在桌子上,这一拍把他吓得更加哇哇大声哭了起来,然后重重地把衣架往桌子上一放。

看着他鼻涕眼泪交替,缩在角落里,一动不动地害怕的样子,想到刚刚我只顾发泄自己不满情绪的可怕样子,顿时心软了。

002


忍不住打孩子,痛得不仅有孩子的身体,还有妈妈的心


妈妈打孩子,力量非常悬殊的双方,输赢已写好。

两岁半多的孩子哪里有力量跟妈妈打架,看到怒气满天使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妈妈,孩子除了害怕和哭泣,还能做什么呢?

妈妈打孩子,其实,就是妈妈控制不了当时的情绪,没有能力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跟孩子沟通和交流,希望使用武力威胁孩子,让孩子屈服于暴力,达到效果。

打完田宝后,我为刚才的行为感到非常的后悔和痛心,我怎么能这样呢?我怎么可以这样做妈妈呢?

然后,以讨好弥补的心态过去抱住田宝,帮他擦鼻涕和眼泪,哄他去洗手台刷牙,这个时候的田宝特别乖,一种害怕后的乖,一种有点心疼的乖。

我让田宝先润润嗓子,把喝进去的水吐出来,田宝故意吞下去,觉得好玩,马上破涕为笑,咯咯地笑了起来。

趁他笑的时候,我抱了抱他,跟他道歉:“妈妈刚刚不应该打你,妈妈错了,你会原谅妈妈吗?”

田宝:“原谅妈妈。”

我们爱孩子有很多的条件,孩子乖巧、可爱、听话的时候,我们无限宠爱,一旦孩子调皮、捣蛋、不听话的时候,马上就翻脸了。而孩子呢,不管爸妈爱不爱我,刚刚是不是还打我,都爱爸妈,孩子对爸妈的爱没有条件,始终如一。

003

忍不住打孩子,痛得不仅有孩子的身体,还有妈妈的心

打完田宝好久,我的心还在痛,还在自责中。

为什么痛和自责呢?

因为自己在培养田宝的习惯时偷懒。

田宝晚上很少刷牙,是因为我偷懒,讲完故事喝完奶粉,我想倒头就睡,不想麻烦,再起身下床带着田宝去刷牙,磨蹭一下十来分钟就过去了,不如给他喝点温开水就当漱口完事来得省事。

早上刷牙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心情好就耐心带着田宝刷,没时间,田宝也不想刷时,那就干脆不刷,直接吃早餐了。

因此,田宝没有养成刷牙的习惯,不是田宝的错,而是我这当妈妈的引导不到位,而我却把这个错怪在田宝身上,掩盖自己平时偷得懒。

每天早晚刷牙只是孩子众多需要养成的习惯中的一种,此外,还有比如多喝水,吃饭时坐桌子上吃等等。

我国著名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在《郑渊洁家庭教育课》一书中写到:在孩子学龄前,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比背古诗背英语单词重要。

郑老师一个人写作《童话大王》月刊三十三年,每天坚持四点半起床写作到六点半,中间没有因为感冒发烧或者是其他病痛影响早起,耽搁写作,是因为他从小就在爸妈的教育下养成了一些好的生活习惯。

比如每天固定时间大便一次,及时把身体里面的垃圾排出体外。

每天固定时间大便一次的人,比好几天才大便一次的人,患直肠癌的概率低很多。

比如养成不停小口喝白水的习惯。现在很多的小朋友不喜欢喝白水,喜欢喝碳酸饮料,更有味道,越早接触有味道的饮料,越早不喜欢喝没有味道的白水了。

郑老师当名医的外祖父告诉他,不停小口喝水,就不会感冒,还说不要憋尿。如果喝了水不憋尿,随时去小便,喝的就是灵丹妙药。如果喝了水憋尿,喝的就是毒药。

多喝水也是孩子发烧感冒时最好的退烧药,喜欢喝水的孩子,高烧也退得快。

此外,郑老师还分享了要多吃大脑喜欢的食物,比如海鱼、坚果和蔬菜等。少吃或者远离大脑最害怕的食物——糖,远离甜食和碳酸饮料。

到楼下溜达一圈,就会发现,三岁左右的小朋友,十个中有一半以上的喜欢吃糖,有两三个因为吃多了糖,牙齿已经发黑缝隙变宽,很可爱的一个小孩,一张嘴露出被糖腐蚀的牙齿,可爱就减少了几分。

郑老师说自己身体一直保持很健康,三十多年来几乎没有生病,得力于学龄前养成了这些好习惯,受益一生。

在孙女四岁时,他写了一封信给她,告诉她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信的内容如下:

吃早饭;喝白水;正确刷牙;与人为善;自嘲;每天大便一次;不和甜食做朋友;注意安全;阅读;不憋尿;不给别人添麻烦;会照顾自己;上学之前就是玩;尽量少去幼儿园;多和年龄不同的人相处。

004


忍不住打孩子,痛得不仅有孩子的身体,还有妈妈的心


好的习惯受益一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伴随一生,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在学业、事业和家庭中开足马力,尽情往前冲。

而小孩学龄前好习惯的养成,在于爸爸妈妈的引导和示范。

郑老师在书中写到,小孩的模仿能力特别强。

要想孩子做到任何事情,你先做给他看,你不用说话。教育孩子最忌讳的就是用嘴。

我在反思田宝为什么不喜欢刷牙,大概是因为他很少看见我们刷牙,他起来前,我们已经刷过牙了,就少了示范的环节;加上我们对他刷牙这件事不够重视,没有花心思去引导,只是心血来潮时,就逼着他去刷牙,小孩的逆反心理强,越是逼着他刷,越是不刷,而后就更加不喜欢刷牙了。

喝水呢,他也喝得少,但是我们每次喝水的时候,会有意识地让他一起喝,他喜欢碰杯,就跟他碰杯,碰一次喝一口,多碰几次,就喝够量了。

看来,我以后每天得多刷几次牙了,或者调整刷牙的时间,示范给田宝看,引导他一起刷,而不是每次用衣架逼着他刷,不但没有效果,不知其他妈妈有没同感,暴力使用多了还会上瘾,对孩子对自己都不好。

忍不住打孩子,痛得不仅有孩子的身体,还有妈妈的心

用郑渊洁老师书中的一段话来结尾:

我小时候问姥爷,什么时候我能长大,有没有能让我加速长大的魔法。

姥爷说:人能照顾自己,就长大了。不管他多少岁。什么叫能照顾自己?就是有好的生活习惯,不生病。姥爷说,有的人六岁就会照顾自己,他已经长大了。有的人六十岁还不会照顾自己,他依然没有长大。什么是照顾自己?半天几乎不喝水,就是不会照顾自己。

学龄前,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会照顾自己,孩子未来的人生路上,爸妈就可以更省心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小口   白水   妈妈   孩子   姥爷   衣架   奶粉   大便   学龄前   害怕   味道   身体   习惯   老师   时间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