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宝宝"学规矩"很头大?不如从日常“仪式感”开始


分门别类把地垫上的玩具先收好,再放到自己的四门柜或者收纳箱里,车车停在小书架旁边,书都还到书架上。


完成后,大朗拍拍手,开开心心带一个不怕水的玩具或者一小碗颜料,和爸爸去洗澡。


这个晚间仪式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已经不记得了。


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是我希望大朗能遵守的“规矩”。两岁以前,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他,不具备处理抽象语言要求的能力,因此在这个阶段,我更愿意把“规矩”翻译成“习惯的建立”。


一岁前,他的玩具并不多时,主要是让他看着我收。当我们要去做下一件事,我便开始收拾他的玩具,收纳箱是带轮子的,想着他能自己收好玩具并将箱子成功推回到该在的位置。


箱子有很大的开口,便于他成功将玩具“扔”进去。伴上在金宝贝学到的魔性歌曲bye bye song,偶尔他会无意识模仿我的动作,就把他的行为用语言重复一遍,加深他对收纳的印象。


从最开始的“一九开”:他做一,我做九,到他自我意识增强后,抓住契机,一起收。


孩子是“活在当下”的,我们对时间有概念、对下一步要做什么有计划,内心有“几点要做什么了”的意识,而孩子没有,观察他“还在当下”或是“从一个当下逐渐收尾”,是自己收纳这个规矩里重要的一步。


玩得有些意兴阑珊了,是收纳的好时机。想玩一个新的玩具了,也是收纳的好时机。比如他会突然把故事书拿给我,或者把他的大车车推到垫子上。


我就和他说,玩具收好,坐妈妈腿上。和他一起收。为了坐在妈妈腿上看绘本的动力是很大的。


或者,让他看到,垫子上的玩具挡住大车车的行径路线,所以要先收好,玩的一路畅通时,再重复一下“哇,好干净,车车开地好快”,让他感受整洁带来的便利。


快两岁的大朗,每天玩的玩具已经在他的词汇库里,能听懂,通过语言指挥就能收,我们的“一九开”变成了他九我一。


这个过程的转变中,仍然有示范:孩子不理解怎么be gentle,我示范给他看,蹲下来,手里拿的东西放到最低的地方再松手。伴随简单的语言。当然仍然有魔性bye bye song和仪式感的拍拍手。


成功感、愉悦的氛围、陪伴、将记忆外化,有时他甚至喜欢将“收玩具”本身变成一个游戏。


热爱金宝贝的他,会在家上演几十遍“bye bye drum”,踮着脚把drum放到四门柜上,再拿下来。


除了“收纳玩具”之外,我给大朗定的规矩还包括洗手、刷牙、坐安全座椅、吃饭坐餐椅,吃饱了告诉我们“all done”我们就知道要抱他下来。


爸爸制定的规矩是“出门在马路有车的地方一定要和爸爸妈妈牵手”。外公外婆的规矩有“看到熟悉的家庭成员(会叫的)要叫人”,咳嗽打喷嚏要捂住口鼻。


这些规矩带着时代的烙印,比如爷爷到现在都觉得安全座椅没什么必要,会让大朗不舒服。而我和老公则对大朗现在叫不叫人并没有那么在乎。


外公坚持大米是不可以浪费的,而大米在我们现在的年代,甚至可以是孩子的玩具之一。


规矩也带有每个家庭的个性。


比如聚餐时,朋友不允许自己的小朋友在桌子底下钻来钻去,而我的记忆里,是小时候逢年过节和表妹表弟们在吃完后大人们还在闲聊时,我们在桌子底下嬉笑玩闹的愉快画面,自然地,我可以接纳孩子钻桌子。


这些“规矩”汇总起来到孩子、甚至是我的身上,构成了非常多的价值:了解父辈的时代与历史,接纳价值观的多元,观察后调整的灵活性与敏捷度。


写下这篇文章的前几天,我带着大朗在星巴克等老公来接。又要买饮品,又要看管他,还要避让人,我的包勾倒了一个杯子。


大朗看着一地的玻璃碎片,说“坏坏”。我说嗯,妈妈打碎的。店员很nice,我坚持了要赔。付钱时和大朗说,妈妈把杯子弄坏,妈妈赔。


小伙子坐在他的安全座椅里和他的爸爸汇报刚才的一幕:杯杯,坏坏莱。爸爸说:谁弄坏的啊?他答:妈妈。爸爸问:妈妈做什么啦?他答:赔哎。


他的道德发展还没有到能理解这件事的水平,但这个插曲倒让我意识到,有时候我们会清晰的意识到要让孩子养成什么规矩,而更多的时候,处事的规矩,在我们和他每天的相处里,聚沙成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规矩   拍拍手   垫子   大车   外公   座椅   箱子   大米   杯子   仪式   桌子   日常   爸爸   玩具   妈妈   语言   宝宝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