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教育、增加教育投入,就是内卷吗?

现在很流行“内卷”这个词,在大家争相对教育投入和拼命鸡娃的时候,经常有人用“内卷”来形容这种现象。

比如升学名额就那么多,大家都努力跟大家都不努力,从总体上看,最终结果似乎都是一样的。于是过度鸡娃,就被称作是“内卷”。

这就好比大家看电影的时候,如果都老老实实坐好,原本也相安无事;一旦有一两个人站起来看,其他人也不得不站起来,因为这时候再继续坐着不动,就要吃亏了。

内卷用来形容“总体效用不变,而大家的平均成本都增加了”这种现象时,还是很有洞察的。而且由于人们的“厌恶损失”的心理,使得这个词自带很强的传播属性。

但是,大家都重视教育,就是内卷吗?

大家都重视家庭教育投入,特别是学前教育投入,就是内卷吗?不一定。

重视亲子关系的培育,关注不良教育模式的改善,科学有效地发挥孩子的潜能,这样的教育投入,就不是内卷;而盲目跟风,在焦虑和从众心理驱使下,无视成长规律、过度训练、低效学习,这才是内卷。

大多数家庭普遍在教育培训上增加了投入,补课费支出在家庭收入中占比很高,这是内卷吗?不一定。

不顾孩子特点和需要,盲目提前、跟风,过难或过度重复,追求短期效果不顾长远,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甚至负产出,就是内卷;如果在充分尊重孩子意愿、了解孩子现状的前提下,有针对性、有效地补短板、强优势、充分发挥孩子的专长、开拓孩子的发展空间,这样的教育投入,就不是内卷。

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名校毕业生,开始从事中小学教育,比如我这样的清华博士,也在研究小学数学的计算,这是内卷吗?不一定。

如果这些所谓“精英”,不是无处可去的无奈之选,而是认真思考之后的主动选择;如果他们不是仅仅把从事教育培训当成牟利手段,更当成是提升整个社会智力资源的根本途径,如果他们不仅仅是在形式上重复一些惯常甚至错误的教育方式,而是真正投入和钻研教育问题,如果他们不是仅凭名校生身份忽悠家长成交,而是真正用他们的能力、视野和研究能力,去发现、发展和创造,那么就不是内卷。

简单地把一种似曾相识的现象贴标签,是思维的懒惰。判断是不是内卷,最根本上,还是看有没有在增加投入之后,产生新的价值、更多的价值。

如果全社会的教育投入,大部分在互相抵消、甚至在助长对孩子身心的摧残,这不仅是内卷,而且是相当的内卷;如果增加的教育投入,带来的是总体上的智力资源提升,全社会的平均水准和效率都有提升,那么这种投入就是值得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重视   清华   全社会   这个词   名校   智力   盲目   总体   平均   现象   能力   价值   孩子   心理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