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副行长郝成 : 抓住“南向通”机遇助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

记者:赵萌

9月24日,债券通“南向通”业务正式运行。这是继2017年“北向通”推出后,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进程翻开的新篇章。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市场参与者,助推多项成果落地。

交通银行深度参与“南向通”各项业务,跻身“南向通”首批13家做市商成员和首批41家境内投资者,并达成“南向通”境内外首批交易。“南向通”业务将为各方市场参与者带来怎样的机遇?未来,交行有怎样的业务发展策略?对此,《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交通银行副行长郝成。

《金融时报》记者:我们看到,“南向通”交易首日,交行总行作为首批投资者与4家境外做市商达成9笔交易;交行香港分行作为首批“南向通”做市商与16家境内投资者达成20笔交易。对此,您有怎样的感受?

郝成:对交行来说,在加快推进建设“长三角龙头银行”的进程中,能够首批参与“南向通”这一国家深化金融开放的重大项目,既是珍贵的市场机遇,更是必然的责任担当。近期,交行在制度流程、业务系统、人员储备等方面都做了详细周密的准备工作。在人民银行、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和广大市场参与者的支持和帮助下,交行能够顺利实现首批交易,成功护送“南向通”扬帆起航,这让我们感到非常振奋和自豪。

“南向通”的推出,标志着陆港债券市场资金南来北往、互联互通的完整闭环构建完成。过去4年的“北向通”开放实践,帮助境外投资者持有我国债券的规模净增约3万亿元,我国债券市场的巨大吸引力已得到市场充分认可。但“南向通”的暂时缺席,使部分投资者对我国跨境资金流通管制的揣测和预期仍然存在。从这个意义上看,“南向通”的推出宣示了我国继续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的坚强决心,这对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促进境内外本外币资金双向流通、维护金融市场长期稳定具有突出的信号效应和显著的助推作用。

《金融时报》记者:您认为“南向通”业务将为市场参与者带来怎样的机遇?

郝成:“南向通”的推出将从投融资两端为市场参与者带来重要的历史性机遇。

对包括交行在内的广大境内投资者而言,“南向通”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资产配置工具箱。在“南向通”开通之前,境内投资者主要是通过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等模式实现境内资金“走出去”。“南向通”作为有效补充,为我们推进资产配置多样化、投资业务国际化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途径。“南向通”从投资券种的丰富、投资策略的扩充等多个角度,为境内投资者全面升级投资体系带来了难得的契机,提供了拓展赛道、高效竞争的广阔空间。

“南向通”将有效拓宽境内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可以预见,境内投资者南下通过香港金融市场配置全球化资产的需求和规模都将进一步提升,二级市场的活跃度提升也将带动一级市场的繁荣,有望吸引更多境内主体选择在离岸市场发行离岸人民币债、港币债及中资外币债等,这很好地契合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基本导向。同时,在境内外联动背景下,能有效降低境内主体境外融资的成本。结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重大经济开放合作战略,离岸债券市场的繁荣也将促进国内经济的有序开放,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助力打造新发展格局。

《金融时报》记者:您认为“南向通”业务的开通将对境内外债券市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郝成:“南向通”将更有效地连接境内外两个市场,“境内外资金互通”将为香港债券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境内外投资者互联”将促进投资群体更为统一,“互联互通”将助推境内外市场携手高质量发展。

“南向通”业务将发挥价值发现功能,促进中资外币债定价更趋公平合理。“南向通”业务涵盖范围包括离岸人民币债券、中资外币债券、离岸港币债等香港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债券,其中,中资外币债是最受关注的品种之一。可以预见,随着“南向通”业务的发展,境内投资者对中资外币债等离岸债券品种的参与度将日益提升,中资外币债的信用定价将更趋公平合理,与境内同类信用债间的利差也会趋于收敛。中资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发行主体层次多样化,将为中资企业提供更有利的融资环境。

“南向通”业务将激发境内外市场的反馈协同效应,助力境内市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如今,“南向通”与“北向通”形成完整闭环,将对境内市场产生更深入的反馈和促进作用。目前,海外债券整体的评级逻辑和框架相对国内更为成熟和规范,评级分布更为细化,在境内投资者逐步加深对离岸债券市场参与的过程中,将更多接触到海外债券市场先进的评级及定价逻辑,反过来推动境内市场进一步完善信用分层的风险定价体系、提升投资策略研究能力、规范评级及信息披露等,这些都有助于境内债券市场尤其是信用债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

《金融时报》记者:您认为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市场参与者,将面临怎样的业务机会?

郝成:在“南向通”业务中,商业银行同时扮演着投资者和做市商的角色,因此从自营和代客两方面都有较好的业务机会。

一是市场机遇。引入新的境外资产投资渠道后,商业银行不仅投资范围得到丰富,也可以对投资策略进行扩充。从投资范围来看,商业银行可以深入挖掘“南向通”热点资产,例如符合ESG理念、“双碳”目标等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的债券。从投资策略来看,香港债券市场还存在做空机制,部分债券价格波动较大,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把握市场机遇是商业银行面对的新课题。

二是客户机遇。除了自营交易外,如何更好地通过多元化的配套金融服务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将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在金融市场日益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客户的需求也更加全面、专业、个性化,商业银行应当把握契机,深挖客户需求,把“南向通”业务纳入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例如,推出与相关债券配套的利率、汇率衍生品对冲产品以及配套的托管、结算服务等,有效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在个人客户方面,商业银行可通过“南向通”向客户提供更丰富的跨境理财产品,从币种、结构等方面进一步满足客户的理财需求。

《金融时报》记者:交行下一阶段相关业务的发展策略是什么?

郝成:一直以来,交行都充分发挥“业务全牌照”和“布局国际化”双重优势,积极投身金融领域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中。未来,交通银行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支持中资机构“走出去”以及将海外机构“引进来”,为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贡献力量。

一是发挥全球化经营优势,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目前,交行已形成覆盖主要国际金融中心、横跨五大洲的境外经营网络,境外银行机构资产占比超过10%。中国金融市场进入双向开放的发展新格局,我们必须转换视角,对未来一个时期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动力、新领域以及金融机构的新使命等问题进行再思考。交通银行将把综合化、国际化的经营实践融入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进程中,更为广泛地参与全球包括ESG等重点领域的投资,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同时加强产品创新,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加丰富的人民币投资产品和服务。

二是立足自身禀赋,助力上海加快推进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作为唯一总部在沪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交行秉持“建设具有财富管理特色和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银行”战略愿景,通过推动建设“长三角龙头银行”,以点带面牵引全行向“世界一流银行”目标稳步迈进。在2017年债券“北向通”上线时,交行获准成为债券通首批做市商之一,连续多年荣获“债券通”优秀做市商大奖,交易量持续提升。今年1至8月,交行“债券通”交易量达到3750亿元,全市场占比8.73%,位列同业前列。未来,交通银行将打造“普惠金融”“贸易金融”“科技金融”“财富金融”业务特色,利用好“南向通”这个契机,进一步服务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领域发展,打造“大财富—大资管—大投行”全链条一体化经营体系。交行将依托境内外市场的投资及做市经验,研究和挖掘境内外客户的投融资、风险对冲等需求,进一步提升全球资产研究、配置、交易、产品设计和风险管理能力,为人民的财富积累、保值增值、传承等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交通银行   南向   交行   商业银行   金融   境内外   中资   外币   助力   债券   双向   境内   债券市场   投资者   机遇   人民币   业务   市场   郝成   高水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