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速递丨李义天《美德之心》,建构道德心理学体系的最新力作

《美德之心》是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教授李义天老师“十年磨一剑”的最新力作。2012年,李义天老师出版了其关于美德伦理学研究的第一本专著《美德伦理学与道德多样性》,而早在此前两年的2010年,李老师就已经将其对美德伦理学的研究兴趣集中到了对美德伦理学的心里基础的探索上。他希望,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重新阅读、对现代美德理论的深入理解、 对现代心灵哲学和心理科学的广泛吸收,能够较为清晰地梳理出一条线索或搭建一个框架,从而初步展示一种以亚里士多德主义为基本范式的美德伦理学将会如何表述和建构自己的道德心理学,又将会如何处理和应对其他相关学科的现代知识系统所提出的全新资源和挑战。而这,也是本书的由来。十年辛苦不寻常,经过不懈打磨,《美德之心》终于顺利出版了,这真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美德之心》书影,李义天教授十年磨一剑的最新力作

作者:李义天

丛书: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丛书

丛书总编:万俊人

定价:118.00元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2021年7月出版

新书速递丨李义天《美德之心》,建构道德心理学体系的最新力作

图书简介▼

美德伦理学是当代伦理思想主流之一。对道德心理基础的强调与谋划,不仅使美德伦理学成为规则伦理学的有力竞争者,也构成其确立自身合法性的重要任务。

本书在回顾伦理学与心理学的互动历史、界定道德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以及援引现代心理知识相关论述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亚里士多德美德伦理学所涉及的心理概念(理性、欲望、知觉、情感、移情、意图等),系统阐述它们所蕴含的特征与功能,正面回应它们所面临的的困境与挑战,从而力图澄清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学的道德心里基础,并在古今融通的视域中建构其道德心理学体系。

新书速递丨李义天《美德之心》,建构道德心理学体系的最新力作

目录

第一部分 伦理学与心理学

第一章 伦理学与心理学的亲缘性

一、灵魂的原初概念

二、灵魂的古典意义

三、从灵魂到心灵

第二章 道德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道德要求与道德理由

二、理由与原因

三、理由与意图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进路

一、道德理由的激发性与规范性

二、亚里士多德主义的两重基础

三、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心理议题

第二部分 理性、欲望与知觉

第四章 实践理性与实践智慧

一、实践智慧的特征

二、实践智慧的环节

三、实践智慧的运用

第五章 欲望与实践智慧

一、欲望的种类

二、欲望的性质

三、欲望的位置

第六章 知觉与实践智慧

一、知觉与感觉

二、知觉与慎思

三、知觉与直觉

第三部分 情感、移情与意图

第七章 情感的内涵与生成

一、情感与感觉

二、情感与认知

三、情感与美德

第八章 移情的特征与可能

一、移情的表现

二、移情的基础

三、移情的功能

第九章 意图的所指与所托

一、意图与意向

二、意图与意愿

三、意图与意志

第四部分 困难、挑战与辩护

第十章 实践智慧的困境

一、工具理性的瑕疵与行动指南的缺席

二、目的—手段的复杂关系

三、美德伦理的行动指南

第十一章 感觉机制的局限

一、情感的不稳定与移情的不充分

二、重申情感的合法地位

三、有效移情的必要条件

第十二章 心理科学的挑战

一、物理主义的还原与情境主义的稀释

二、对物理主义挑战的回应

三、对情境主义挑战的反驳

结语:支援者与同盟军

一、心理科学的协助

二、心灵哲学的支援

三、道德视野的融合

参考文献

后 记

后记▼

2012年,我出版了自己关于美德伦理学研究的第一本专著,《美德伦理学与道德多样性》。从2004年选题,到后续写作,直至最后的修订出版,大概花了八年的时间。当时,我主要着眼于美德伦理学的道德探究观及其知识属性。因此,在那本书里,我没有处理或涉猎美德伦理学的全部问题,而仅仅试图论证与辩护的是:美德伦理学基本命题所蕴涵与折射的那种道德多样性,是如何不同于且优越于道德普遍主义、道德多元论和道德相对主义的。

尽管是初出茅庐之作,但令我感动的是,那本书出版后得到了许多老师和前辈的鼓励与肯定,陆续获得第二届“中国伦理学会学术成果奖”一等奖(2015)、第八届“胡绳青年学术奖”提名奖(2018)等重要荣誉。对我而言,这些鼓励无疑是莫大的鞭策。它们使我在步入职业生涯以后,无论面对多大的压力或诱惑,无论有多么充分的理由放弃美德伦理研究,都须臾未曾改变,未曾动摇。并且,就在那本书出版前后的日子里,我已经开始认真考虑,应当选择怎样的方向,才能继续延续并有效拓展自己的美德伦理学研究?

我逐渐意识到,对于美德伦理学这座理论殿堂而言,真正有益的工作不是让它更加华丽,而是让它更加稳固。因为,当美德伦理学的古典源头历经千年辗转而在现代社会再度复兴的时候,它迫切地需要根据现代的知识语境和生活语境做出相应的修缮与调适。因此,在我看来,接下来的任务,不是“推出”一个又一个美德伦理学的形态技法,而是“夯实”美德伦理学作为一种规范伦理理论的知识根基。也就是说,在论证和辩护了美德伦理学的知识观念等总体特征后,我还需更进一步,去处理那些更深层次的、基础性或支柱性的内部问题,即,揭示或建构美德伦理学的心理基础。

很多人觉得,对美德伦理学而言,选择这样的研究方向意味着对现代道德哲学的屈服。但是我认为,美德伦理学如果真的要在现代社会实现它的复兴,真的要跟义务论、后果论鼎足而立,真的要成为现代伦理学说的一个实质性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对现代道德哲学的嘲笑或否定,那么,它就必须要迈出这一步。更何况,这些方面对美德伦理学来说本就是它亟待弥补的短板和亟需澄清的问题。因为,尽管人人都同意说,美德伦理学特别重视行为者的内在品质,特别重视行为者的心理因素,可是,它究竟重视哪些心理因素?它究竟怎样重视这些心理因素?这些因素究竟又怎样发挥效用、形成何种机理?迄今为止,其实并不清楚。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包括亚里士多德在内的古典资源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尚未尽善尽美,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来自美德伦理学内部的讨论,如今不得不面对现代心灵哲学和现代心理科学的外部质疑与挑战。

因此,大概从2010年开始,我对美德伦理学的研究就逐渐集中到关于它的心理基础的探索上。我希望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重新阅读、对现代美德伦理理论的深入理解、对现代心灵哲学和心理科学的广泛吸收,能够较为清晰地梳理出一条线索或搭建一个框架,从而初步展示,一种以亚里士多德主义为基本范式的美德伦理学将会如何表述和建构自己的道德心理学,又将会如何处理和应对其他相关学科的现代知识系统所提出的全新资源和挑战。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颇有难度的议题。它不仅意味着我必须时时顾及美德伦理学的古代源头和现代境遇,而且必须时时调适美德伦理学所提供的心理知识同各种现代心理理论之间的平衡与张力。因此,当我2012年正式着手此项工作之后,不知不觉间又过去了一个八年。

在这八年间,我的人生轨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中央编译局又重新回到清华园。而为了撰写和修订这本书稿,我的右眼也患上了眼疾。但我想,如果这些改变能够有助于我对伦理学术的钻研,或者,它们是为了呈现更好的思考而必须付出的代价,那么,这一切都是值得接受的。在这八年间,关于美德伦理学的心理基础问题,我的思考也在不断深化。2016年,我曾尝试性地将思考过程的阶段成果结集出版。但如今看来,那本文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对这个问题的探究,也远远不能代表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它只能作为一个松散的、过渡性的思想产物,其中也只有个别观点可以被吸纳和保留在目前呈现的这部作品中,而且还必须得到全面的修缮、拓展和扬弃。所以,我更愿意把当下这本书看作是我关于美德伦理学研究的第二部专著。我希望把它献给我的父母,感谢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感谢他们奔波京汉两地的辛劳。

本书的写作得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支持。本书的出版得到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的资助。由衷感谢万俊人教授、唐文明教授、圣凯教授等诸位老师的教诲与指导。感谢在这几年间围绕其中相关内容给我提出批评和修改意见的师长与同仁。关于美德伦理学的心理基础研究是一次跨时空、跨学科的奥妙之旅。希望能有更多朋友加入其中,相互批评,彼此砥砺,共同促进理论的发展与生活的成就。

李义天

庚子春 清华园

作者简介

李义天,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导,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贺麟青年哲学奖”一等奖、“胡绳青年学术奖”提名奖获得者,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中国伦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outledge出版社审稿专家。出版专著《美德伦理学与道德多样性》、译著《美德伦理学》、编著《传承与坐标: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访谈录》等作品10余部,发表论(译)文90余篇。

新书速递丨李义天《美德之心》,建构道德心理学体系的最新力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亚里士多德   美德   心理学   道德   清华大学   伦理学   力作   知觉   速递   意图   伦理   新书   哲学   主义   体系   心理   基础   情感   知识   最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