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科学对待兄弟姐妹间的“公平”

导读:很多二孩或多孩家庭,父母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公平问题”。其实,你有什么,他就有什么,并不是真正的公平,严重的可能分化手足关系。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原创拆书稿一,

来源于Part1 用对的方式爱孩子(P9-P16)


父母对于“公平”的想法,

往往只是单纯地顾及物质上的均有或赞美是否一样多,

却没有想过,如果用不对的方法处理,

孩子小的时候所计较的小对象、小经历,

很快就会随着成长而变成其他挟爱的要挟,

偏差行为的规模也将大到让父母极为伤神痛苦。


一旦孩子觉得父母偏心,你做什么他都有另外的解释,

这时倒不如把孩子叫过来,

利用这个机会教育他们分享的观念。

父母也可以尽量让大的孩子去照顾小的孩子,

让他们能够相扶相持,培养亲密的感情,

而不是用表面的物资平等来分化手足的关系。

——以上内容节选自《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


1. 日常教养中

你是否误解了“公平”


侄女今年大二,哥嫂两人生侄女时间比较早,今年才42岁,大家都开玩笑说:要是7年前那个孩子留下来,今年正好一年级,各方面都会安排的很好,其乐融融。回想到当年的原因,是因为侄女不能接受自己的爱被分享,房产权利被分割,哥嫂也觉得对女儿不公平。


现在想来,这或许有些偏颇,回想自己的二孩养育历程,“公平”的确是每个父母需要科学对待正确实践的问题。


大宝3岁时,意外迎来了二宝,可能因为大宝还不懂人情世故,特别高兴地期待有个小弟弟或小妹妹。当弟弟出生时,我和老公重点思考了对女儿爱的公平问题,特别担心因为弟弟的到来,她觉得我们对她的爱减少了,伤害到她。


所以爸爸每次出差,都会给她买很多衣服和玩具,我每天下班回家,也是先抱抱她,再抱弟弟,爷爷奶奶也会刻意地倾向她多一些。

因为弟弟小,需要各种玩具,每次给弟弟买玩具也会给姐姐买,弟弟办游乐园卡,也会给姐姐办,尽管有时候我们很清楚,姐姐已经过了“低幼儿童”的年龄段。


买衣服同样的数量,买鞋子同样的品牌,买零食同样的种类……

这样的态度和方式,不知不觉就延续了四年,一直到弟弟四岁有了自我认知和个性需求的时候,我们发现问题来了。

弟弟想要的东西,姐姐也想要,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弟弟有,我也要!哪怕是六岁孩童玩的幼稚玩具,姐姐也会要。买一瓶饮料,分成两份,甚至要在瓶身做刻度线测量。很多次,姐姐弟弟会为了争抢东西吵架,姐姐有时候也会埋怨我和老公不公平,甚至多次提到过:为什么要生弟弟,来和我分东西。


到此,我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姐姐似乎变得越来越不懂事,而过去的几年,我们太刻意宣示了“表面公平”,也因此偏离了“公平”的本质,无形间离间了姐弟间的情感。尽管我们第一时间开始弱化“公平”,但面临的挑战很大。


2. 父母的“宣示公平”

可能会让孩子养成计较的性格


我相信,每个父母爱孩子的心情绝对是公平的,但这种公平,却无法以“你有什么,他就有什么”来表达。


一个家庭的资源都是共有的,全家人都要学习为整个家庭着想,所以绝不可能让孩子以物质分配作为标准,来检查父母公不公平。一旦孩子养成计较的性格,小时候会计较玩具,长大后可能就会计较家产。


在一个足够富裕的家庭,或许父母对财产分配还能游刃有余,但是这个社会,处于金字塔中层和底层的群体毕竟占多数,没有足够的资源可以均衡分配,比如没有两套房子分给两个孩子,人到中年和老年的父母又该怎么办?身边有很多最坏结果的案例,两个子女都不赡养老人,或者老人索性放弃一个子女,或者子女间为争夺家产老死不相往来,这些都不是父母生育二孩或多孩,想要看到的结果,他们的初衷,是想孩子们之间彼此照顾,在自己百年之后,孩子们在世上还有血缘至亲,相亲相爱。


3. 公平在乎的是实质的平等

不是表象的物资公平


自古以来,“公平”一直是导致人心向背的最主要原因,统治者若能做到这一点,老百姓万里来归。


父母对于公平的想法,往往只是单纯地顾及物质上的“均有”或“赞美”是否一样多,却没有想过,如果用不对的方法处理,孩子小时候所计较的小对象,随着成长,偏差行为的规模将大到让父母极为伤神痛苦。


小区有个邻居,每次碰到他们家爷爷,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出于关心,一次比较好的机会,和爷爷展开了聊天。原来爷爷有两个儿子,不在一个城市,住在这个小区的是大儿子,小儿子定居在另一个城市。


因为大儿子有两个小孩,所以爷爷奶奶在这里,帮大儿子多带了几年孩子。这是个简单的事情,也是个实事求是的事情,但是却因此遭到小儿子的抱怨,觉得父母多帮哥哥带了几年孩子,也因此对哥哥心生怨言。

这里就能看到,小儿子过分强调了 “资源分配的公平”,他没有看到哥哥家两个小孩的事实,更没有想到在这个大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间需要彼此接纳,彼此照顾和分享。

迫于压力和“公平”,两位老人决定回老家,也不帮大儿子带孩子了。


深入了解知道:当初两个儿子都要结婚,牵涉到婚房,两位老人为了体现物资分配的公平,借钱给两个孩子都付了首付,结婚仪式、饭菜标准也几乎一模一样。从小到大的教养方式,也是在细微处宣示太平:衣服买双份,食物买双份,连惩罚形式都一模一样……

老人一边聊天,一边也是无奈地抹着眼泪,他们一直搞不明白的是:都说两个儿子难带,但是从小到大已经非常注意“公平对待”了,为什么到老还是逃不开这种“计较,抱怨”的命运。

此刻我也只是做了一个很好的聆听者,毕竟他两个儿子都已经40多岁,要说再来一轮新的教育方式,重塑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那是不可能的。


4. 什么样的情感和关系最坚固?

共患难后的彼此需要


身边有很多强势组合的夫妻,老公事业有成,老婆女强人,如果有心观察他们的家庭生活和夫妻关系,似乎多了面子上的彼此迎合,少了里子上的彼此亲密,为什么不能亲密如柴米油盐,你侬我侬?因为各自在高处,各自安好,彼此不需要!


我们不禁思考:什么样的情感和关系最坚固?共患难后的彼此需要!这是情感和心灵上的依恋和寄托,不是利益上的依存。


如果父母在多孩教养过程中,过分关注“物资”的公平,势必忽略孩子们之间的情感教育,无形中引导孩子关注了利益,所谓“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


曾听一个朋友聊起,她小时候每天骑着自行车带弟弟上学和放学,有时候走着走着就会吵起来,然后下车打一架,打完之后弟弟又坐着姐姐自行车回家了。你看到了表象的打架,但是内在却是深深的不分你我和血浓于水的依恋。如果路上遇到调皮的小朋友,他们会毫不犹豫姐弟联手一致对外。多年后,弟弟长成了男子汉,反过来很多次呵护了姐姐的伤心和徘徊。我非常喜欢也期待这种轻松自然的姐弟情,这才是一家人该有的模样!


教导孩子彼此照顾彼此分享,培养亲密的手足之情,父母平常可以尽量让大的孩子去照顾小的孩子,也要注重培养小的孩子对大孩子的敬爱之情,把一部分责任放到他们肩上。例如大宝带小宝上学,大宝统筹负责家里的卫生项目,让孩子们共同接受一项任务,共同解决一项困难……不插手孩子之间的矛盾和纠纷,相信他们能自己解决,父母一出场,势必会劝架会调解,从而可能带来又一轮的“调解不公平”,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公平   父母   大儿子   小儿子   侄女   姐弟   教养   弟弟   分配   姐姐   老人   玩具   两个   孩子   科学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