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最好的朋友“背叛”,怎么处理?



这一期,我想来聊聊孩子的友情。


孩子与孩子之间的相处方式常常是直白的、热烈的、短促的,像夏日的暴风疾雨,打在身上可能有点儿疼,但我们小的时候都热爱在雨里奔跑玩耍。


而且,天很快就会放晴。


佩奇最好的朋友是小羊苏西。


上一篇说过,苏西当面说佩奇是“话匣子”,让佩奇心情低落,且开始自我怀疑。


他们互相之间会经常出现类似的情境,如果放在成人世界里,就会觉得非常严重:可能涉及到侵犯边界、互相指责、人身攻击等。



NO.1 解决诉求,而不是贴标签


例如《才艺课》那一集,苏西在自己没有准备好的要表演的节目时,毫不犹豫地抢了佩奇准备好的表演节目。


才艺课开始前,佩奇就跟苏西咬耳朵:“我的才艺是跳绳、唱歌还有跳舞,我昨天晚上都练习过了。”


苏西也很实诚地告诉佩奇:“我昨天晚上练习了怎么才能看好电视。”


佩奇指出:“那可不算是才艺,羚羊夫人不是说过的嘛。”


苏西瞬间有点儿焦虑:“那怎么办?我还能表演什么呀?”


陆续有人表演了跳绳和唱歌,佩奇准备过的节目就只有跳舞可以表演了。


孩子被最好的朋友“背叛”,怎么处理?


结果轮到小羊苏西了,她上去就表演了跳舞,导致佩奇非常生气,并且向羚羊夫人哭诉了这件事。


羚羊夫人问佩奇是不是还有别的、只有她非常擅长的才艺。佩奇立即想到了“跳泥坑”,于是羚羊夫人带领大家来到教室外面的草地上,一起给跳泥坑的佩奇鼓掌。


小孩子的相处是野蛮的、没有规则的,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从直觉和本能出发,也正是因为此,孩子之间的冲突好像是互相拿着玩具刀子打来打去,攻击性是真的,痛感也是真实的,但绝不会伤及骨肉。


如果急于给孩子们的行为贴标签,认为这是“背叛好朋友”,那么就将事情大大地严重化了。


所以当羚羊夫人遇到这样的问题,不会去追究具体的“事实”,而是重点去注意大家的情绪。在孩子那里,事实没有那么重要,做了就是做了,如果孩子需要为自己做错的每一件事情道歉,那可能一个孩子一天要道歉一百次。


解决孩子的情绪,从她的诉求出发就好。


佩奇的诉求并不是“因为苏西抢了我准备好的节目,所以要谴责苏西”,孩子的关注点永远在自己身上。她的诉求很简单,就是“表演一个厉害的节目,让大家都为我鼓掌”,羚羊夫人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点,所以启发她去跳泥坑。



NO.2修复关系,而不是执着于谁对谁错


《争吵》这一集在孩子的世界里更具代表性。


佩奇和苏西打扑克牌,有点像我们玩的“收白菜”,遇到一样的牌就全收。连续几把都是苏西赢,赢到最后,佩奇一张牌都没有了。


佩奇不高兴了,对苏西说:“你肯定作弊了!你偷看了牌对不对!我以后再也不想跟你一起玩了!”


苏西感到很冤枉,大声回击:“我没有作弊!我才没有偷看呢!我以后也不想和你一起玩了!”


孩子被最好的朋友“背叛”,怎么处理?


羊妈妈来接苏西回家,两个小朋友在门口吵成一团,互相放狠话,表示再也不想跟对方说话了。


猪妈妈乐呵呵地说:“她们会和好的,她们可是最好的朋友。”


但小猪佩奇反驳:“这可不是玩笑!”

苏西气鼓鼓地走了:“我们不再是最好的朋友了!”


猪爸爸做了晚餐,是佩奇平日最爱吃地意大利面。大家都吃得很开心,佩奇一直在叹气。猪爸爸问:“发生什么事了佩奇?”


猪妈妈解释道:“佩奇和苏西发生了一点争执。”


猪爸爸和猪妈妈做得很好的一点就是,在任何时候不去做孩子的“判官”。因为事实太简单了,就是佩奇“输不起”,然后冤枉苏西作弊。


如果这个时候给佩奇一通批评,会严重伤害到佩奇的自尊心。孩子之间的关系,与大人世界的规则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不能用大人的规则来处理。


猪爸爸克制住了。他决定先看看佩奇怎么想。


佩奇说:“但是我……真的有点儿想苏西了。”

猪妈妈立即拿出电话:“那我们给苏西打个电话。”


“你好啊苏西。”这一句,是求和的信号,是她独特的“我很想你”的表达。


“你好啊佩奇,如果你能跟我道歉的话,我们能再做朋友。”


苏西也是跟佩奇一样骄傲的孩子,她理所当然地以为佩奇是来道歉的,因为事实上确实是佩奇做错了,如果她立即道歉,这个事儿就结束了。


“很抱歉,我不该说你作弊的,即使你真的!作弊了!”佩奇咬牙切齿。佩奇是一只骄傲又自恋的小猪,她不想承认自己的错误,却仍然想要友情。


“那我也很抱歉,你不再是我最好的朋友了!”听了佩奇的话,苏西更生气了,直接挂了电话。


猪妈妈意识到了事情有些严重,发出了一声“噢!”

佩奇安慰道:“这没关系的,我很快能找到一个新的最好的朋友。”


但是佩奇并没有,所有人都已经有了自己最好的朋友。苏西也在试图找另一个最好的朋友,也失败了。


看着大家成双成对地一起玩,苏西和佩奇都在想念对方,但她们都是非常骄傲的孩子,绝不愿自己先迈出那一步。


终于俩人在游乐场兜兜转转遇到了对方。


佩奇率先打招呼:“你好啊苏西!”

苏西也大方回应:“你好啊佩奇!”


这时候,猪爸爸突然出现:“噢太好了,终于看见你们又成为朋友了。”(说明猪爸爸其实一直跟着佩奇,希望找到机会让两个小朋友原谅彼此)


“我们不是朋友了。”

“我们永远都不可能成为朋友了。”


两个人异口同声。


猪爸爸说:“我觉得你们两个是时候和好了。佩奇,跟苏西道个歉。”


佩奇说:“除非她先对我说一声对不起。”

苏西也立即跟进:“除非她先对我说对不起。”


猪爸爸乐呵呵:“我知道了,我来数到三,然后你们两个可以同时说对不起。”


“好吧。”又是一次异口同声。


猪爸爸开始数数:“一、二、三!”

“对不起!”

猪爸爸说:“现在你们又是最好的朋友了!”

两个好朋友手拉着手跳起来:“太好了!”


任何关系出现了裂痕,都必然要经过一个修复的过程,所以佩奇打电话的时候,并不是最恰当的修复时机,而是矛盾发酵期,让它发酵,然后两个小朋友会各自体会失去朋友的滋味。


小朋友之间,不需要过度强调谁对谁错,因为孩子就是这样, 今天你犯错,明天我犯错,我们就是这样在不断地犯错中成长的。


猪爸爸的“同时道歉”不失为一个非常棒的策略。小朋友不会思考“明明是她错了,为什么要我道歉”这样深奥的问题,她们在经历了找不到更好的朋友这样的打击之后,只想快点和好,但缺乏一个契机。现在猪爸爸给了一个台阶,她们就会快乐地冲下来。


和好之后,佩奇和苏西立即一起去玩迷你高尔夫。


刚玩了一会,就因为谁赢了再次起冲突,眼见着又要朝着友谊破裂的方向奔去,神一样的猪爸爸再次出现,乐呵呵地说:“哦呵呵,你们两个的脾气真是一模一样!”


一下子把她们俩从具体的冲突情境里面拉出来,拔高到“好朋友的相似性”上。佩奇听了这句话,高兴地说:“所以苏西才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朋友!”


成年人的世界,抢了好朋友的东西(如恋人/奖学金名额等)、人身攻击等是非常严重的事情,但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那么严重。


成年人的关系的深浅,有一个重要的衡量尺度:即互相之间自我暴露的程度。自我暴露越多,两个人的关系越深入。


但无论怎么自我暴露,成年人之间的边界是明晰的,有一些底线是不能踩的,一旦踩了底线,很有可能关系永久破裂。


孩子的关系深浅,只有一个尺度:跟谁玩得最多,谁就是最好的朋友。孩子之间的边界也是不明晰的,混沌的,流动的,所以他们的关系非常容易修复。大人在处理孩子的关系时,也一定要修复为主,不要去谴责任何一方,也没必要把一个错误上升到一种人格问题。


孩子的人格还没有完全成型,一切行为都是探索和观察,而童年时期的友谊之所以珍贵,在于他们坦然接受了许多无意中的伤害和真挚的爱。


下一期,我们来聊一聊,怎样应对孩子层出不穷的想象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小羊   孩子   朋友   泥坑   好朋友   羚羊   才艺   夫人   小朋友   爸爸   两个   节目   妈妈   关系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