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是历史的缩影

在暴雨水灾近半个月后,抗涝救灾还未完全结束时,河南郑州又因为“疫情”再次上了热搜。

截止7月31日24时,累计报告32例感染者,本土确诊12例,无症状感染20例,都在郑州。虽已经确定疫情爆发,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有关,范围可控。

但本次流行病毒,是Delta病毒,非比寻常: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高、转重可能大、核酸转阴难。最重要的,南京张家界疫情已证明:疫苗无法完全防护Delta病毒感染…

不得不让人感慨,河南真是多灾多难…


河南是历史的缩影


这些年来,受网络喷子影响,很多人对于河南以及河南人,印象比较片面、狭隘。

河南是网络地域黑们最喜欢cue的省份;河南人是招聘、相亲中,最容易被“刻板印象、有色眼镜”影响的群体。

就像最近网上广为流传的那句话:河南,从来没有赢过任何一场网络暴力。

但是真正的河南,有多少人了解呢?

河南,历史之王

在郑州暴雨全国皆知前,河南省最广受赞誉的,就是今年的端午晚会节目《祈》。

不到两分钟的节目,将洛神从浩瀚书海中剥离出来,并通过水中的舞蹈,衣袂翩跹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美得出神入化、惊心动魄。再次让全国人民认识到了传统文化中的美。


河南是历史的缩影

河南是历史的缩影

作为传统文化大省,河南打出的旅游宣传口号是“老家河南,心灵故乡”

这是多么大的口气,仿佛全国人民都从河南走出。但是仔细考据、认真研习,河南真配得上这雄赳赳气昂昂的宣传语吗?完全配得上!

从人类起源来看,约50万年前,河南境内出现人类“原始群”;约9000年前,裴李岗文化时期的河南先民,开启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先河。这可不是全国人民的老家嘛!


河南是历史的缩影


从文化传承来看,自夏朝起,先后共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在此。八大古都河南独占四席: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

此外,河南新郑、濮阳、禹州、许昌、汤阴、商丘、淇县、南阳、邓州、沁阳等11个城市,也都在历史上做过都城。

可以说,上下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其中约有3000年都是以河南为中心的。

河南是历史的缩影

古都群聚集在河南,一方面是因为黄河穿省而过,带来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水源,便于华夏先民们开展农耕;另一方面,河南居于整个中国的几何中心,中原腹地,建都于此可以更加平均地掌控王朝疆域。

在河南,随便找个景点就是最早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最早的关隘函谷关、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


河南是历史的缩影


4820个汉族姓氏中,1834个在河南起源,占姓氏总数的38%、汉族总人口的84.9%以上。

无论是李、王、张、刘中华四大姓,还是林、陈、郑、黄南方四大姓,亦或是小说中的司马、轩辕这样充满着男主光环的姓氏,其根都在河南。

传说中造字的仓颉也是河南人。

作为皇帝的史官,他仰观星辰走势,俯看龟背纹理、鸟兽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纹,从中受到启迪,根据事物形状创造了象形文字。


河南是历史的缩影

仓颉画像

传说他龙颜四目,生有睿德

仓颉造字完成之日,“天雨粟,鬼夜啼”,意思是天上下起了谷粒一样的大雨,鬼怪在夜里吓得连连哭泣。

中华文明之魂于文字中诞生,如同洛神出水、黑暗中破光、斩灭愚昧和混沌,从此以河南为圆心辐射各隅,延绵千年不绝。

随后,老庄哲学、程朱理学开始生长,仁义礼智信随着九曲十八弯播撒全国;战天斗地的愚公移山精神在这里诞生,巾帼不让须眉的木兰豪情从这里传扬,铁面无私的包青天为国为民,精忠报国的岳飞赤胆忠心…

这些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智慧…都是从河南流传而出,扎根到每一个中国人心里。


河南是历史的缩影

岳飞画像

在群雄并起、朝代更迭的漫长时光里,河南站稳脚跟、问鼎中原,是为天时。母亲河穿缀起散落的文化,将河南滋养成华夏民族的第一粮仓,是为地利。人才辈出、百家争鸣,上有人文初祖黄帝,下有杜甫潘安李商隐,是为人和。

集齐天时地利人和,自当脱颖而出。

而诞生在这种“钟灵毓秀”之地的河南人,自幼浸染在最优质的传统文化中,自然也天地良善正气的庇佑!

河南是历史的缩影

河南老君山


河南,大国粮仓

除历史文化上,无可取代的地位外;经济实力上,河南仍然举足轻松。

对中国人而言,稻谷、小麦、玉米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三大主粮”,可以占到全国谷物产量的98%以上。而河南,就是这三大主粮中,小麦和玉米的主要产地,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五。其中的小麦更是连年丰收。

2020年,河南一个省的小麦产量就达到了全国产量的1/4。

要论“中国粮仓”,河南必须算得上一个。

河南是历史的缩影

2020年,河南省的粮食产量达到6826万吨,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黑龙江。但要论耕地面积,黑龙江要有2.39亿亩,几乎是河南省的两倍。

实打实地说,河南一省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出了全国1/10的粮食。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以为全国各地提供商品粮。

“中原熟,天下足”,真不是开玩笑!

而河南的优秀也不是一天两天,凭借着优秀的地理位置和土地质量,近三十年来,中国的小麦种植区域的中心一直都在河南省。

河南是历史的缩影


在种植小麦的同时,河南还担负了很多的育种工作。2009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小麦育种共11个,河南自己就占了5个。

而河南培育出来的新品种,在全国的普及率也是相当之高。

每年,全国冬小麦用种中,来自河南的商品种子可以占到50%,河南也将几乎一半的小麦良种销往全国各地。

河南是历史的缩影


河南优秀的也不仅是小麦,虽然河南本身水稻产量并不大,但也为杂交水稻事业做足了贡献。

2014年的时候,袁隆平院士在河南南部的信阳挑选了一块全国最大的“高产示范田”。亩产800公斤和亩产900公斤的第二期、第三期超级杂交水稻攻关项目,也先后在信阳落地试验。

试验的结果也十分突出:2015年信阳试验田千亩片亩产突破900公斤,最高达913.9公斤,这在全国尚属首次。这不仅增加了河南本土的水稻产量,还为全国的杂交水稻培育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河南是历史的缩影


在有如此多原材料的基础上,河南的食品加工业同样发达,甚至达成了“大国厨房”的荣誉成就。

三全、思念、双汇、卫龙、白象…这些你家橱柜里可以看到的牌子统统都是河南的。你去超市的冰柜里随手拿一份速冻水饺,也有70%的概率产于河南。

而你每天晚上的加班三件套,方便面、火腿肠、辣条,也都可能来源于河南。

河南是历史的缩影

河南,凭借一己之力生产了市面上1/2的火腿肠和1/3的方便面,甚至北方人民最爱的“北京方便面”,其实都产自河南临颍县的“南街村”。

河南也深谙“达则兼济天下”的道理。在武汉疫情期间,向武汉捐赠2.82万箱河南本土生产的速冻方便食品,重达123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武汉当时的燃眉之急。

坐镇中原,河南五行属土,饱含有容乃大、沉稳内敛的仓禀之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种水土和饮食下长养而成河南人,天然自带“厚德载物、勤劳奋进”的气质。

河南,多灾多难

有人说:河南,承受了中国一半的灾难!

无极君深以为然。

首先,优越的地理位置、重要的政治地位,让河南地区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人民饱受兵戈战乱之祸。

其次,黄河在河南境内流过,虽然带来了充沛的水资源,但由于地形、水流量、泥沙堆积等,形成了“河床高于地面”的地上河,极容易发生灾害。尤其是在古代,历史上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每次都是人间惨剧。


河南是历史的缩影


第三,河南气候条件复杂,同时受季风气候、大陆副热带高压等多种气候条件影响,加上土地多沙不存水,因此也极容易发生旱灾。河南历史上最多的天灾是旱灾,以及旱灾之后往往跟着出现的“蝗灾”。

比如被冯小刚拍成电影的《一九四二》就是1942年河南大旱+蝗灾,导致300多万人被饿死,饿殍满地。

为了让子孙活下去,李家村60岁以上的老人把仅存不多的粮食留给了后代,而他们连夜跑到了山上,把自己活活饿死、冻死。

河南是历史的缩影

再比如今年受台风“烟花”、“查帕卡”影响而导致的“千年一遇大暴雨”。

可以说:一部河南史,就是半部中国史。因为这片土地也承受了中国一半的苦难。水灾、旱灾,从未放过这片土地,饥饿、流民也从未绝迹。而中国人,包括河南人,也正是在这种不断抗争、不断奋进中创造了伟大而灿烂的中华文明。

很多人都说:中华民族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因为我们不会在吃饭前进行祷告,喊一声“我要开动啦”;我们也不会在周末,去教堂礼拜,做弥散、唱赞歌。

但是这真的代表我们真的没有信仰吗?

当咱们去看中国古代那些流传了几千年的、我们始终笃信的神话故事。你会看到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你会看到大禹治水、神农尝百草、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河南是历史的缩影

我们不是没有信仰,我们的信仰叫“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们的信仰就是把那些看上去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

就像这次洪灾发生后,我们目睹了太多太多的普通人,以一己之躯跳入洪流中,去挽救那些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而支撑他们去这么做的,正是中国人的信仰!

河南是历史的缩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仓颉   河南   信阳   亩产   中原   河南省   旱灾   河南人   水稻   古都   缩影   疫情   小麦   中国   产量   全国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