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这兄妹俩才知道父亲是杨靖宇,烈士之后谢绝组织安排工作

1952年,这兄妹俩才知道父亲是杨靖宇,烈士之后谢绝组织安排工作

1940年2月2日夜,杨靖宇被敌人团团包围。在零下30多度的寒冷环境中,将军穿着破烂的衣服,只能吃草根和棉絮充饥。次日下午,日军劝将军投降,将军怒吼道:“我一个人,一支枪,也要打到最后一刻。你们杀不死我,我就杀死你们!”

一番激烈的交战后,将军身中数枪,倒在了白皑皑的雪地上。不过,将军的故事没有就此结束,还有亲人在等着他回家。

后来,为了邀功请赏,王佐华和张奚若将杨靖宇的遗体抬到铡刀上,由白万仁将杨将军的头颅铡了下来。日本人将杨靖宇的头颅带往“新京”(长春市)。

1952年,这兄妹俩才知道父亲是杨靖宇,烈士之后谢绝组织安排工作


杨靖宇的头颅被铡下后,岸谷隆一郎抽出指挥刀,剖开了杨靖宇的胃,除了一些不明之物外,他没有发现一粒粮食。他找人对那些不明之物进行化验后发现,杨靖宇靠着吃草根和棉絮,硬是在冰天雪地里,坚持了几个昼夜,最后壮烈牺牲。

杨靖宇如钢铁战士般刚毅的精神,让这位恶贯满盈的日本人也不禁肃然起敬,称他是“大大的英雄”。最终,日本人厚葬了这位让他们心胆俱丧的对手。

1952年,这兄妹俩才知道父亲是杨靖宇,烈士之后谢绝组织安排工作

1905年2月,杨靖宇出生于河南确山县李湾村的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民家庭,幼年丧父的他由母亲独自抚养成人。他的原名叫做马尚德,杨靖宇这个名字取自于抗日战争期间,有平定天下的含义,曾为了工人运动的开展和保护家人还用过“张贯一”这个名字。

1927年,杨靖宇唯一的儿子马崇云出生了,出生的那天,他正在参加一场战斗,而且左腿不幸负伤,条件十分艰难,可儿子的出生还是给了他很大的慰藉。

后来,杨靖宇找了一个机会,偷偷潜回了家中,可当他回到家中的时候,却惊喜地发现自己又多了一个刚刚出生五天的女儿,这让杨靖宇心里非常激动,又回想起了最近半年多到处东躲西藏的日子,便给女儿起了个名叫马躲,希望她将来能记住先辈们投身革命的艰辛。

1952年,这兄妹俩才知道父亲是杨靖宇,烈士之后谢绝组织安排工作

第二天天还没亮,杨靖宇趁着郭莲还没醒,看了一眼母子三人,然后留下了一张自己的照片和一封手书就离开了。没想到,这一分别,竟然是永别。

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在抗联最为辉煌的时期,总共有11个军,人数有4万人,给日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自1937年敌军全面侵华以来,东北抗战根据地也成为事实上的‘飞地’,无支援,无补给,抗战活动进行得尤为困难。

1952年,这兄妹俩才知道父亲是杨靖宇,烈士之后谢绝组织安排工作

在敌军封锁围剿之下,抗联战士被迫化整为零,开展游击战争。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噩耗传来——程斌叛变了,这令抗联的境况雪上加霜。
程斌是原抗战联军第一师师长,是杨靖宇最亲信的人,他的叛变使得抗联在敌军面前变得毫无秘密。

杨靖宇陷入了日本的包围圈,对于杨靖宇这样一个有能力的人,日本不想失去,便希望杨靖宇能够投降,杨靖宇不愿意,之后壮烈牺牲,他的生命在35岁画上了句号。

在艰难的生活中,郭凤一直等着丈夫归来,这也许是支撑她一直坚持下去的信念,她也不会知道她也许倾尽一生都等不到自己的丈夫了。

1944年,郭莲被敌人抓去严刑拷打,在狱中郭莲宁死不屈,出狱不久就去世了。

1952年,这兄妹俩才知道父亲是杨靖宇,烈士之后谢绝组织安排工作

在郭莲离世之时,她对着儿子马从云和女儿马躲说道:“你们的父亲去东北抗日了,抗战胜利后,你们就拿着这张照片去部队找他。

1949年河南确山解放时,路边出现动人的一幕:当解放军战士经过,路旁有一对兄妹,手中拿着一张老照片,每路过一支队伍,兄妹俩都会上前问:“照片里是我们的父亲,他也是军人,他叫做马尚德,你们知道他在哪里吗?”

部队的回应,只有摇头。他们问遍了所有经过的队伍,还是没有问到父亲的踪迹。

1952年,这兄妹俩才知道父亲是杨靖宇,烈士之后谢绝组织安排工作



1951年,中共黑龙江省委派出抗联老战士陈雷,带小组前往安徽省寻找线索。小组调查确定,杨靖宇1928年的确在刘店,当时他还在用原名马尚德。

他们通过以前抗联之一杨易辰写的回忆文章《忆模范共产党员杨靖宇同志》,找到重要线索,根据一番调查,锁定了杨靖宇将军家人的所在地。

随后,在确山县政府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调查小组来到杨靖宇老家。在这里他们见到了杨靖宇的儿子。

一见到马崇云,冯仲云就知道,眼前这个人就是杨靖宇的儿子。冯仲云激动地给身边的干部们说:“他就是杨靖宇的儿子!”

在一旁的马崇云听得一头雾水,道:“同志,你们搞错了吧,我父亲姓马,不姓杨。”

见马崇云不相信自己是杨靖宇的儿子。冯仲云说道:“你父亲是不是叫马尚德?”

冯仲云又说:“我们是黑龙江省委派来的调查组。特意来这里找你的。你的父亲马尚德就是杨靖宇将军。”

听到这个消息,马从云感觉脑子“嗡”一声,差点炸开。杨靖宇这个抗日英雄的名字,他很多年前就听过,他宁死不屈,光荣牺牲的故事,还曾经让他热泪盈眶。但他从来没想过,这个全国人民都在传颂的抗日英雄,会是自己的父亲。

1952年,这兄妹俩才知道父亲是杨靖宇,烈士之后谢绝组织安排工作



1953年一开春,马从云、马锦云两兄妹就踏上了前往哈尔滨的路途。与父亲失联25年后,他们终于可以完成奶奶和母亲的遗愿,见到他了。

到了东北烈士纪念馆,看着泡在福尔马林中的父亲的头颅,兄妹两人既悲伤又心痛。一别25年,谁能想到他们再次见到父亲会是这样一幅场景,两兄妹抱在一起痛哭,在场工作人员无不动容。最后,他们跪在父亲头颅前,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在这次哈尔滨之行中,黑龙江省委的领导在接见马从云一家时表示,希望马从云可以到黑龙江省委来工作。

马从云听后谢绝了组织上的关照,说:“我本来是个农民,在地方组织的关怀下,已经成为一名铁路工人了,来省委工作我不是给你们添乱吗?现在知道我爹是杨靖宇了,我可不能给他丢脸。”

1952年,这兄妹俩才知道父亲是杨靖宇,烈士之后谢绝组织安排工作

1964年,马崇云在前往江苏镇江出差的途中因公牺牲,年仅37岁,后葬于郑州烈士陵园。

妻子方秀云独自一人拉扯大了五个孩子。

马从云一共有五个儿女,分别起名马继光、马继先、马继传、马继志、马继民。名字都是母亲方秀云起的,她一直告诫孩子们:“你们是烈士的后人,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更要懂得知足。”

方秀云曾给孩子们立下了9个字的家训:“严要求、重责任、懂知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确山县   确山   父亲   宁死不屈   棉絮   黑龙江   敌军   河南   日本   头颅   兄妹   烈士   省委   将军   牺牲   儿子   组织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