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老人为破美国垄断,不退休研发出国产芯片,为祖国争光

“芯片”是构造极其复杂的硅片,其内部包含了众多的集成电路,体积较小,但却是计算机或其他电子产品设备的核心部分,一般被认为是这些产品的“心脏”。而美国的决定,无异于紧紧地扼住了华为的喉咙,想要置华为于死地而后快。

也由这一刻起,国人的目光又一次的关注到“芯片”上来。黄令仪老人在国产的芯片领域最具有发言权,她被誉为是“中国的芯片之母”。时至今日,她已经是84岁的老人,但却一直坚持在研究的第一线。一路走来,她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为国家省下了上万亿美元。

一、母校半导体专业和实验室中的唯一研究者。

1962年10月,她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被分配到中科院的计算所二室101组(固体电路组)工作。二十多年之后的1989年,她又被公派到美国一家公司进行合作。

至此,53岁的她在芯片领域已经卓有成就,不仅有清新的研究路线,而且也掌握了芯片制作领域的一些新知识,并在某一些方面取得了研究的突破。

1990年,她从与之合作的美国公司离职,回到国内进行芯片的研究。所能涉及到的内容就包括各种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版图库的建立、时序库的开始、寄生参数对于性能的影响的分析、时钟树的生成、时序驱动布线等。

总之,芯片领域所能涉及到的内容,她都进行了一一的研究。而所研究出来的一系列成果也变成了实用的商品,用户就包括华为,她为华为提供了程序控制芯片和模糊控制芯片等。

然而,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之间她就到了六十六岁的退休年龄。正在她打算颐养天年的时候,一个与她志同道合的人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让她放下安逸的生活,继续着科研的工作。

二、六十六岁遇见志同道合者。

2002年,在中科院已经工作了几十年的黄令仪第一次与志在芯片领域创下一片天地的胡伟武老师相遇。

两者只是进行一个短暂的会谈,不需要过多的铺垫和口水话,他们就达成了一次非常重要的合作。

在胡伟武老师雄心壮志的影响下,时年66岁的她正式投奔龙芯中科技有限公司的旗下,专心突破龙芯芯片的各种难题。

三、为国家省下上万亿美元。

芯片的研究历程,一般都需要经过二极管、三极管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准备与升级,然后才能进入到自主研发的CPU芯片。

而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成,它需要集中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及让人们消耗上千万个小时,才有最后的结果。

黄令仪并不是半导体行业的先行者,但是她却见证了从半导体到芯片的自主研发历程,她不仅仅是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而且意志坚定的战士。

因为尽管她已经到了八十四岁的高龄,但却并没有和其他的老太太一样,白天给家里面做饭,晚上又到广场去跳广场舞。她二十四小时都在思考着,如何突破一系列的芯片创造的难题。

这些研究对我国的意义非常重要,首先是打破了美国长久以来在芯片领域的垄断,从而摆脱了美国的遥控,实现芯片的国有生产,让国家的计算机等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

纵观黄令仪老人的一生,她无不是如此,22岁就参加半导体的学习和研究,在这之后的超过六十年的时间里,她从未离开过这个领域。一转眼的功夫,她就已经从一个妙龄少女变成古稀之年的“中国芯片之母”。

黄令仪老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我们不仅要学习黄令仪老人这种一丝不苟的科研追求精神,更要学习她的爱国情怀。黄令仪老人,我们向你学习,我们向您致以崇高的敬礼。

我是光军老师的快乐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评论加转发,谢谢你的收看。再见。


84岁老人为破美国垄断,不退休研发出国产芯片,为祖国争光


84岁老人为破美国垄断,不退休研发出国产芯片,为祖国争光


84岁老人为破美国垄断,不退休研发出国产芯片,为祖国争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计算所   美国   芯片   华为   时序   志同道合   集成电路   半导体   中国   祖国   老人   领域   老师   国家   系列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