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家庭12岁少年偷取母亲2500元,钱的去向令人气愤,反思

近段时间,12岁的侄子通过微信分3次偷取他妈妈2500块钱,今天“东窗事发”了!

侄子是嫂子43岁时冒着生命危险(妊高症很严重)高龄生的二胎。嫂子身体基础本来就不好,有了二胎指标后迟迟怀不上孩子,当所有人都不再抱有期望的时候,要二胎心切的嫂子却还在坚持找医生调理身体、备孕。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她43岁的时候成功怀孕!但是,紧接着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妊娠高血压症状,使得嫂子的孕期倍加艰辛。生下侄子后,小家伙虎头虎脑很惹人喜欢,但嫂子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加上带孩子长期睡不好觉,她患上了抑郁症,不过那时候的症状不是很明显。

低保家庭,莫名“蒸发”掉的2500块钱

随着时间的流逝,看上去帅气听话的侄子上了小学,学习却不够用心,一二年级时成绩还勉强中等,四五年级时已滑到班级下游,如今六年了,课堂不听讲,家庭作业经常不能完成,成绩已经稳居班中倒数一二。

低保家庭12岁少年偷取母亲2500元,钱的去向令人气愤,反思

侄子的练习册

低保家庭12岁少年偷取母亲2500元,钱的去向令人气愤,反思

侄子的练习册

这已经够让人糟心了,谁曾想,昨天嫂子去银行取钱的时候,发现银行卡上的钱凭空少了2500块钱,查看记录得知是分三次从ATM机上取走的。嫂子瞬间懵了!

低保家庭12岁少年偷取母亲2500元,钱的去向令人气愤,反思

拍摄于嫂子的手机短信

要知道,哥嫂均无正式工作,一直靠打零工勉强维持生活。加上这两年嫂子的抑郁症复发并成为重度抑郁+焦虑症,被鉴定为二级伤残,日常治病的费用常常让这个家庭捉襟见肘,毫无悬念地成了低保家庭。

最近半年多,嫂子病情稳定一些,便出去找活儿干了。虽然因为她的病情,不管干什么工作都显得力不从心,常常被“炒鱿鱼”,但辗转干过饭店帮厨、超市保洁、食品加工等多个工种,省吃俭用也存下了6千多块钱,不曾想这笔来之不易的血汗钱竟莫名“蒸发”掉了2500块!要知道,这笔钱她从来没动过、也更不会使用ATM来支取的!

2500元血汗钱,去向令人气愤

很快,嫂子联想到自己有“前科”的儿子(曾几次偷拿过家里数百元现金),最近又多次借口要她手机说是出去打印资料,且总是见他零食饮料不断,便断定这钱必定是这家伙取走的!但是,他又是怎么在没有大人身份证、银行卡的情况下取走这笔钱的?

经过多次询问,侄子终于承认这笔钱是他拿了妈妈手机后,到银行的ATM机通过微信扫码分3次取走的。短短两个月,这些钱早已被他挥霍一空,仔细盘问和查看部分手机支付记录(有些已经被他删除了),主要去向分四块:为自己购买一部手机8百多、各种游戏充值数百元、为某平台直播博主打赏一千多元(包含之前偷拿爸爸的钱)、请同学一起吃吃喝喝数百元。我们震惊了,一个六年级12岁孩子,盗取妈妈的血汗钱为播主打赏;为游戏皮肤、装备充值;为博取同学“拥戴”请吃请喝……出手如此“慷慨”!不知花钱的瞬间,有没有想到过爸爸长期为人推拿变形的手指关节、有没有想过妈妈带病赚钱的不易?

唉……随着侄子错误行径“东窗事发”,使我联想到身边及网络上也经常出现青少年偷拿家长钱财的案例,除了一声叹息,我们更要反思家庭教育的缺失,尽量避免更多的孩子 “重蹈覆辙”。

思索导致孩子偷钱的原因,反思家庭教育的不足

想想哥嫂的养儿历程和身边类似的例子,导致孩子学习不思进取、沉迷网络、甚至偷取家长钱财的结果,往往是家长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缺少这几个因素:

1.幼儿时期缺少启蒙教育、家庭学习氛围不足

哥嫂学历都比较低,平时从未见过他们读书看报,孩子小时候也从未给孩子买过幼儿读物,错过了开启孩子读书兴趣的最佳时机。侄子的童年世界里,充斥最多的应该是动画片了。以至于到现在都不爱看书。

2.对孩子犯错行为缺少惩戒

记得侄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说谎话,但从未引起爸妈的重视;当他犯错的时候,往往被责骂几句便不了了之,这样只会让他觉得:即使我犯了错也不需要承担责任,也不会受到很严重的惩罚,何必在意那么多?以至于后来越来越胆大妄为。

低保家庭12岁少年偷取母亲2500元,钱的去向令人气愤,反思

放学后融入人群的侄子

3.参与网课、提交平台作业时,家长缺少对手机的管控

侄子迷恋网络、成绩坠入谷底,应该是从上学期疫情期间的网课开始的。本来学习就不自觉,又缺少了老师的监管,打着上网课、提交作业等的幌子,堂而皇之的把大好的时光用在了玩游戏、刷视频、看直播、跟同学聊天……家长毫不知情,却又监督不力。

4.不参家庭劳动、不懂感恩

让孩子从小参与家庭劳动,应该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然而哥嫂却忽略了这点,很少给孩子机会让他参与家庭事务。现在孩子大了,只会埋怨:这孩子懒得很,啥都不干。体会不到大人劳动的辛苦,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哪能生出感恩的种子?

5.缺少高质量陪伴、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

印象中,哥嫂一直奔波在打零工的路上,每晚10点左右才回到家,很少陪伴孩子,更没有带孩子出去游玩过。孩子跟年迈的爷爷奶奶在家,偶尔出去玩,也是爷爷奶奶和我们几个姑姑带他出去的。仔细想想,是孩子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因此,通过在网络上的虚拟世界里充钱“强大自己”、物质收买小伙伴获得讨好、亲近……来填满自己空虚的心灵。

唉,想想孩子这样,其实也挺可怜的!

不知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育儿过程中有没有忽略上面的问题,出现类似的疏忽?如果有,就多陪陪孩子,正面引导他改掉不好习惯,给他营造更优质的成长氛围吧!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人生中最关键的引路人。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每个孩子天生都是一张白纸——有的家长精心刻画,这张纸便熠熠生辉;有的家长轻描淡写,这张纸便黯然失色;更有家长听之任之,这张白纸便面目全非。当孩子“不可救药”的时候,家长是不是该认真反思一下家庭教育中哪个环节出了差错?是不是该调整一下教育理念,好好补救一下了?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不要把撒手不管,当作静待花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家庭   零工   东窗事发   作业   血汗钱   侄子   块钱   嫂子   家庭教育   去向   气愤   不好   家长   母亲   少年   妈妈   孩子   手机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