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摧毁一个孩子有多简单?贬低他,不停地贬低他

教育专家李玫瑾曾经对1000名未成年人做过一项调查,分析结果发现:


在家里经常被父母责骂的孩子出现性格缺陷的几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郁“,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经常“暴躁”。


在孩子心智还不成熟、非常依赖父母的时候,父母不亚于孩子心中的神,头顶上的天,孩子对父母的话深信不疑,对话里的刀子全盘接收。


《中毒的父母》书中写道:“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可想而知,杀伤力有多大,几乎可以毁了孩子一生。


昨天在公众号后台,就收到一条令人挺心酸的留言:


李玫瑾:摧毁一个孩子有多简单?贬低他,不停地贬低他


后来跟这个同学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小小年纪的他,内心沉重忧郁,更是透露着满满的不自信。


父亲随口而来的贬低和打压,已经形成了语言暴力。这些年已经深入孩子的骨髓,成为一个越栓越紧的心结,不是几句安慰鼓励的话语,就能解开的了。


老话说,恶语伤人六月寒。


内心强大的成年人,尚且承受不了耳边每天充斥着语言暴力,何况是个稚嫩的孩子。


1


此前,综艺《少年说》的一个片段,就曾引发热议。


一个女孩哭着大声控诉自己的妈妈:“你怎么总是拿我跟其他同学比较,为什么我做什么你都说不行,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都看不到?”


李玫瑾:摧毁一个孩子有多简单?贬低他,不停地贬低他


但女孩的妈妈却认为,自己是一片苦心,防止孩子骄傲自满。


哪怕有时候对孩子挺满意了,也要跟她说“做的还不够好,比不上别的同学”。


李玫瑾:摧毁一个孩子有多简单?贬低他,不停地贬低他


被母亲无数次贬低之后,女孩再也无法忍受。她决定勇敢一次,坚定向母亲表明自己不适合这样的“激励”,自己的内心已经承受不了。


然而,母亲接下来的话让她彻底崩溃了:


“当你很强的时候,我觉得我是要拍一下。当你觉得自己很弱的时候,我觉得我要推你一把。”


女孩黯然离场,留给观众们一个怯懦而绝望的背影,让很多人大呼心疼。


这位母亲言辞之间,虽然没有恶毒的脏话,但却透露出满满的冷暴力,让孩子寒了心。


鞭策孩子可以,何必要用贬低的方式?追求进步可以,何必要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无独有偶。在某期《变形记》中,一对频繁发生冲突的父子,也上演了这样一幕:


父亲找到节目组,想让儿子有所改变。因为在这位父亲眼中,儿子既叛逆又暴躁,根本不听父母的话。


然而节目中我们却发现,父亲也是“嘴上不饶人”的个性。


比如,他要求孩子去刷碗,孩子虽然内心不愿意,却依旧老老实实照做。


李玫瑾:摧毁一个孩子有多简单?贬低他,不停地贬低他


而之后,父亲却坐在客厅中不断地数落:“放以前,你该干的不干,就挨揍,你知道吧?你不能跟你表哥学学?”


这一席话又让父子间充满了火药味,儿子摔门而去。


日复一日的打击、贬低、责骂,试问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孩子怎么可能成为一个性格温和、自信阳光的少年?


2


心理学家说:


父母贬低孩子,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


长大后,在人际交往中,常常涌现出自惭形秽的情绪,缺乏安全感和对人的信任感,总是会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世界的一切美好。


长此以往,还会增加孩子患抑郁症的几率。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父母出于以下几种心态来贬低孩子:


1、“贬低式”鼓励


为人父母,谁不想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看着孩子过上理想的生活呢?可是,望子成龙的心态一旦过度,父母的一片苦心,就会变成孩子的一副枷锁。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等机构曾发布《青少年蓝皮书》,通过对多个城市学生的调研,整理出了“孩子最讨厌家长说的5句话”:


① 快去学习/快写作业!

②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你看看别人!

③ 不许看手机/不许看电视/不许玩游戏!

④ 真没用/笨!

⑤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李玫瑾:摧毁一个孩子有多简单?贬低他,不停地贬低他


不可否认,这些令人不适的话背后,潜藏着父母的鞭策和期许。评论区很多家长说,这是在激励孩子上进,唤醒羞耻心,让孩子奋发图强。


但几句话下来,想象中的效果并没有达到。反而让孩子更加反感,也更加容易陷入自我怀疑。


2、“贬低式”谦虚


有些家长不仅很少夸奖自己的孩子,而且无法坦然面对别人夸奖自己的孩子。


比如,亲朋好友夸一句:“这孩子真聪明!”处于礼貌和谦虚,有的家长会立刻说:“咳,他不行,不如你家孩子成绩好。”


不是看不到孩子的闪光点,而是强行贬低,以周全人情世故。


可是这话落在孩子耳中,太扎心了。尤其是在外人面前,这种否定的杀伤力足以让他信以为真。


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对自我的评价过低,不敢将内心的情绪释放。


3、“贬低式”自我投射


如果父母本身不够优秀,在社会上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就会产生自卑心理,把自己在工作上的压力,发泄在孩子身上。


这种情况虽不算普遍,但确实存在。


比如此前爆火的“流浪大师”沈巍,乞讨为生,却熟读却熟读国学经典,思维清晰,气度从容,引发了大量的好奇和围观。


李玫瑾:摧毁一个孩子有多简单?贬低他,不停地贬低他


但沈巍却这样评价自己:“我有压抑感,从小在父亲面前无所适从。”


儿时的沈巍喜欢画画,热爱人文历史,但他的父亲却对此深恶痛绝,明令禁止。沈巍从小只能按照父亲的要求学习。


一旦被发现他看自己喜欢的书,父亲就会大肆责骂,给他洗脑说“你一辈子都会没出息”。


后来,沈巍填报大学志愿,被父亲逼着选了审计专业。


因为那是父亲没实现的理想,必须由他去实现。


后来的沈巍,在精神崩溃后,愤然出走乞讨,反抗着前半生数十年年,父亲对他的逼迫和控制。


大师与乞丐,只在一线之间。这条线,应当成为我们心中的警戒线。


无论出于哪一种心态,对孩子大肆贬低、打击,都是不可取的。


如果我们总是对孩子的情绪视若无睹,那么即使这份贬低里包裹着爱,也将成为孩子一生痛苦的回忆。


3


泰戈尔曾在诗里写:“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并给你光辉的灿烂与自由。”


生活在不缺爱的环境中,是孩子一辈子的幸运。


王菲曾在访谈中被问及“作为有‘天使印记’儿童的父母,你觉得可以为孩子做点什么呢?”


王菲说:

就是把她当正常的孩子,在孩子这个成长阶段,家长的态度会很影响她。


我现在看她,真的觉得她很美,一点都没问题。


这个回答,简单而又豁达,透露出的是一个母亲对孩子深切的喜爱。


后来的李嫣自信大方,面对镜头笑得漂亮。


阿德勒曾说过,每个人都可能自卑,而自信是伴随我们自卑情绪的克服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如果孩子从小积累了大量的自卑,那么建立自信的过程必然旷日持久,未来的每一步,都要付出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努力和勇气。


人生海海,本就艰辛。每个人都有不完美,孩子有,父母也有,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对孩子恶语相向的理由。


不要再给孩子平添这些心理负担,不要再吝啬对孩子的夸赞,给他们一份真诚、温暖、阳光的爱吧。


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孩子   鞭策   自卑   自信   情绪   内心   心态   父亲   儿子   家长   父母   母亲   简单   发现   女孩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