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干预效果不如机构?机构究竟用了什么秘密武器?

家庭干预效果不如机构?机构究竟用了什么”秘密武器“?

代老师

儿童康复科主任


很多星爸星妈,常常会问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家给孩子做干预训练,孩子都不听指令,喊他不理,问他也不应,跟在机构的表现差距很大。”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家庭干预,一方面希望可以两者兼顾,让孩子在家与在机构都能做干预训练;另一方面是想看到孩子有更多地进步。

可是,面对孩子在家与在机构的表现悬殊,很多家长会担心家庭干预不利于星孩康复。其实不然,只要用对方式,照样能看到孩子的能力与日俱进。为了让星孩在家也能有更好地干预训练,小编整理了一份机构中常会用到的干预辅助技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学吧!

1

“夸张”的动作

在教学中,多采用”夸张“的动作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因为大多数孩子都对“夸张”的表达方式有反应,并且喜欢这种方式。

例如,做肢体训练时想让孩子手臂举起可以模仿小鸟飞飞,把手臂张大做飞舞的动作,通过这样夸张的动作、表情与孩子互动,孩子就会更容易理解和记住。

2

有趣的声音

除了”夸张“的动作外,有趣的声音也是训练时必不可少的。如可以模仿动物的声音“叽叽”、“汪汪”等等;同时,多用一些语气词“哇”、“耶”等。

“夸张”的动作可以与有趣的声音同时进行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样干预的效果就越好。

3

花样玩法

很多星爸星妈总是很疑惑,为什么机构的老师总是能和孩子玩在一起?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老师会变着花样带孩子玩。

诸如,以汽车玩具为例,在孩子手里可能只会转动汽车轮子;在家长手里也许会带孩子推着汽车前进;到了老师手里玩法可能就变成实际生活的一些小场景,如:小汽车在大马路上堵车了、汽车给行人让路或是遇到红绿灯等。用这样的方式,孩子就会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学习。

4

“故意”让孩子求助你

当孩子对指令不予理会,可以试着“故意”让孩子求助你。例如,将孩子喜欢的零食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然后再故意到孩子面前吃他喜欢的零食,孩子看见了,会忍不住想吃,但又拿不到,便会开始求助。

这里要提醒各位家长,孩子求助后不要立刻满足,可以将原先孩子不理会的指令重复一遍,待孩子完成指令后再给予满足。

5

让孩子的关注都有惊喜

很多家长吸引孩子的关注后,就开始进行一系列枯燥无味的训练或是让孩子做一些不感兴趣的事情,长此以往,孩子就容易对指令充耳不闻。

因此,吸引孩子关注后要给孩子准备一些惊喜,比如:玩具、零食、好玩的游戏等,这样孩子就会愿意主动关注我们。

6

夸赞与鼓励

细心的星爸星妈或许会发现,孩子在机构干预时,老师经常会用“好棒呀、我们下次一定会做得更好”等语言来夸赞、鼓励孩子。

有些家长总迫不及待想看到孩子的干预成果,却总忽略了孩子是渴望被夸赞与鼓励的。因此,适当地给予夸赞鼓励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也能建立深厚情感的亲子关系。

写在最后

星孩如果只靠机构干预,时间和强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家庭干预中,父母的引导尤其重要。家长要学习更多地干预技巧,才能让孩子学会更多的技能,毕竟,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机构   家庭   秘密武器   指令   零食   夸张   手里   有趣   家长   声音   效果   动作   老师   方式   孩子   喜欢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