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太空,看16次日出

一个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穹顶舱失重漂浮着,演奏萨克斯,乐曲悠扬。

这是东京奥运闭幕式上,下一届奥运东道主法国《巴黎八分钟》中一段尤为让人惊叹的影像。

有人直呼,这可以说是人类宇宙级智慧与浪漫的典范。

去太空,看16次日出

这个在太空演奏萨克斯的人,名叫托马斯·佩斯凯(Thomas Pesquet),是最年轻的欧洲宇航员,也是第十位登上太空的法国宇航员。

托马斯在其社交媒体上,置顶着两张照片。

一张是年幼的他,窝在一个纸壳箱里,假装自己在太空舱;另外一张是长大后,他坐在真正的太空舱。

去太空,看16次日出

这是一个梦想照进现实,真实而美妙的故事。

想去太空看看吗?

一部名为《16次日出》的纪录片,真实记录了托马斯于2016年开启的第一次太空之旅。

你知道吗?

因为国际空间站以每小时约2.7万公里的速度环绕地球旋转,绕地球飞行一圈需90分钟左右,所以在国际空间站生活的宇航员,每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和日落。

此纪录片亦是以此得名。

影片中有个有趣的聊天片段,托马斯和导演谈及妻子(联合国粮农组织任职)和自己的工作时,他说:“她拯救世界,我带给孩子梦想。”

去太空,看16次日出

宇航员,是一种可以激发人梦想的职业。

对托马斯来说,因为从小有宇航员的梦想,经过多年训练成功飞抵太空,所以他看到了不同于地球的日升日落,体验到了不一样的生活,得以和同事们进行尖端空间科学实验……

而现在,他亦成为了别人的梦想,这是榜样的力量,是科学探索的传承。

正如托马斯解释的那样:“要改变人们,你必须让他们做梦,不让他们做梦,他们就不想改变,就会一直做同样的事。”

去建造梦想,去行动,去实现它,这个世界会因此而改变。

去太空,去体验每天16次的日升日落,这不是科幻小说的专属情节,所有人都可以拥有这样宏大的梦想。所以,你想去太空看看吗?

宇宙深空奥秘多,科学探索无止境

对宇宙深空的憧憬、好奇心和探索欲,地球上的人类是共通的。

航空航天领域亦是被誉为“站在人类工业文明金字塔塔尖的行业”。

从1956年钱学森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机构,到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从载人航天飞船升空,到去月球、探火星;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航天人投身科技兴国之路。

邓小平亦表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从步履坚定的中国航天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为国争光的底气,也看到了人类的智慧和坚毅。

无止境的求知欲,蓬勃生长的创造力,不畏艰险的科学探索精神等,这些航天人的优秀品质,不管孩子将来从事哪个行业,都是值得学习的。

星空解密,非朝夕之事,薪火相传,吾辈更自强,培养孩子的科学梦想和探索欲,机器人编程就是很好的方法之一。

为激发孩子对外太空的无限遐想及探索兴趣,贝尔机器人编程中心亦设置了与此相关的课程,比如有一节课叫《出发去太空》。

去太空,看16次日出

在这节课上,孩子们主要的任务是搭建火箭模型,了解火箭的结构组成。通过有趣的原创科普动画故事,让孩子了解火箭发射过程以及升空后的失重反应;通过搭建火箭模型,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我们生活在一个可以仰望星空,也有力量去研究星辰大海时代,科学探索永无止境,梦想不休不止。这种对未知的探索,是美妙的、诗意的、甚是浪漫的。

那位在太空演奏萨克斯的宇航员,曾这样写道:

“我们将静静地进入夜晚,这是今天的第16次。地球之上,各位晚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粮农组织   托马斯   太空   太空舱   宇航员   法国   萨克斯   空间站   中国   日出   火箭   地球   人类   梦想   科学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