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为孩子升学被骗数十万元,教育焦虑如何化解?

家长为孩子升学被骗数十万元,教育焦虑如何化解?

在对于孩子的教育上,撇开别的不说,

家长给孩子择校那是真的千挑万选,

很多爸妈总是说但凡有能力一定要挑最好的。

为了让孩子能上个好学校,父母有多舍得“下血本”?


一、花钱读名校?


江苏苏州一位爸爸曾因孩子临近小升初,

却总寻不到“中意”的学区房而焦急万分。

一次饭局上,他认识了一位“中介人”,对方自称认识某房产公司的副总,

能拿到内部价比市场低100万的“优质学区房”。

低100万想想都有点离谱,


要是莱宝我肯定第一反应就是对方在吹牛或者骗人。

可是这位爸爸却不这么想,马上跟着人去看房了。


家长为孩子升学被骗数十万元,教育焦虑如何化解?


实地看房后,他立马交了意向金和房产税等总计71万。结果,对方收钱后直接失联。

在警方的调查下,得知这名“中介人”压根不认识地产副总,身份和信息都是假的。


其实,打着“入学”“升学”这类把戏骗人的,并不是新鲜事。

2020年8月,西安一无业男子谎称能帮人办上学,10名家长轻信后被骗90万元。

同年6月,常州一男子联合培训机构,向多名家长推销"花钱读名校",3个月骗到80多万元。

……


即使社会新闻多次提醒父母警惕,可父母总能轻易上当。这

背后暴露出了一个残酷真相:父母的焦虑


《2018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显示,68%的家长高度焦虑孩子的教育问题。作为父母,我们害怕孩子考不上好学校,跟不了好老师,比别人成绩差,会输、会落后。



正是这种焦虑,不仅助推出一个超过1200亿美元的课外辅导班市场,

还催生出了北京46万/平米的天价学区房,

更让父母心甘情愿倾尽所有为孩子能“获得好的教育”而买单。



二、教育焦虑从何而来


养育孩子的焦虑,基本是每个父母都体验过的情绪。

特别是随着孩子步入学校,焦虑的情绪愈是强烈。

孩子上不了好学校,我们焦虑他得不到好的教育;孩子成绩不好,我们焦虑他以后不能有个好出路……

为什么我们会如此焦虑孩子的教育问题呢?



01把自我成长的压力转嫁给孩子


家长为孩子升学被骗数十万元,教育焦虑如何化解?

一位妈妈说,他们两口子都是下岗职工,但仍然咬紧牙关送孩子培优。

从孩子二年级起,就送他上培优班:语、数、外、武术、美术、音乐,总共有十来个。

前后花了两万多,就是希望他长大后,能有份像样的工作,不会面临下岗。

这就是典型的“有劲儿就往孩子身上使”


表面上他们看似是为孩子,但内心中,他们是为自己不能适应社会而焦虑。

正如马东所说,我们的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长中的焦虑转移给了孩子。

因为自己缺乏成长空间,于是父母将成长的压力全放到了孩子身上,

如果孩子稍有差池,父母就会产生极强的焦虑“孩子会不会走我们的老路?”


一旦想着补救,便会陷入恶性循环:焦虑-疯狂报班-再焦虑-再疯狂报班。



02把“理想自我”强加给孩子

家长为孩子升学被骗数十万元,教育焦虑如何化解?



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其实是一种投射。

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时,就会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希望他们能够替代自己实现。


我们没考上好的大学,就想让孩子考上985,211;

我们成绩不如别人,就想让孩子一定要争口气,超过别人家的孩子;

我们没过上安稳的生活,就想孩子一定要过上理想生活……


这是一种“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问题。

“理想自我”总比“现实自我”高一层,于是就有了种种的不满意。

当我们带着这样的视角去看自己的时候,内心也会带着这样的视角去看孩子。

“你不够好,你可以更好”、“你不够优秀、你可以更加优秀”……


一个“现实的孩子”与“一个理想的孩子”之间产生的巨大落差,

让我们无法松懈、只能始终保持警惕,自己的孩子要更好。



归根结底,焦虑的本质是对未来的担忧和预想的恐惧。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在不知觉中充当起“预言家”的角色。

透过孩子的一个小问题,预言他日后的人生走向、发展轨迹,

然后应激出极强的焦虑,让自己陷入过度紧张的状态。

由此,我们可能失去好好观察孩子需求的耐心和能力,转而聚焦于我们所焦虑的问题:

我们焦虑孩子成绩不好,却忘了孩子热爱唱歌跳舞;

我们焦虑孩子内向不善言谈,却忘了孩子善于钻研……

焦虑像一个巨大的火焰,使得我们所有的潜意识能量都集中于破灭这团火焰,

而忘记了去看看,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孩子是谁,孩子想要什么。


三、如何去缓解教育焦虑


不管是把自身的压力转嫁给孩子,还是让孩子延续自己的梦想,

都是“双输”局面,对孩子、对父母而言都是痛苦不堪的。


焦虑之下,慢慢的,父母的生活完全被侵占,孩子的自我彻底被压制。

那么,怎么改变这种“双输”局面呢?

可以从以下2点做起:


1、自我成长

父母对孩子的过度焦虑,往往是把过多的时间放在孩子身上,而忽略了自己。

如果只是一味地逼孩子去努力,自己却放弃了成长。

孩子长大以后,就容易出现强烈的叛逆心,觉得父母是“说一套做一套”。

最好的家庭关系,就是父母和孩子保持共同的节奏,一起努力。


在《少年说》上,一个四年级的男孩吐槽了自己38岁的妈妈每天沉迷考研,只要一学习就基本不搭理他,也没有时间陪他打羽毛球。

他在台上大声质问妈妈:“到底是学习重要还是我重要?”


家长为孩子升学被骗数十万元,教育焦虑如何化解?


台下的妈妈说了一段话:“我们是一个团队,要一起合作,没有人可以点对,正因为在你身上看到了学习的风采,妈妈才要努力。”


家长为孩子升学被骗数十万元,教育焦虑如何化解?


为人父母对孩子最好的影响,就是要有自己的生活和追求。

当父母把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缩减到两小时,其他时间留给自己。


可以用来学习,充实自己,但并非需要父母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这样双方的压力都能小一些。

而孩子在父母身上看到积极生活的态度和持续学习的能力时,

也会不自觉地去追随父母前进的脚步。


2、给孩子选择权

心理学家徐浩渊博士说:“家长希望孩子好,但常不知道该怎么做。常见的是,他们不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而是从自己的心理需求出发,为孩子设计人生。结果,他们出于爱心教育孩子,最后却发展出束缚孩子成长的非爱行为。”


确实,很多时候父母总是根据自己过往的经验去要求孩子,过程自己所期待的样子。

可如果父母包办孩子的成长,什么都替孩子作决定,

孩子就学不会自己作决定,就学不会果断和思考。


在纪录片《成长单行道》里,一个母亲想让儿子进体制内,但儿子却喜欢体制外的工作。

母亲说:我尊重你的选择,也请你做好吃苦的准备。


家长为孩子升学被骗数十万元,教育焦虑如何化解?


因为她们明白:孩子,不是一个“标配”的物品,不是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同一化模版。

最好的教育方式永远是因人而异的“私人订制”。

你教育的孩子,终究不可能成为你想象的样子。

他只会成长为他眼中希望中的样子。


真正的爱孩子,从来不是给他一条规划好的标配之路,

把他当成自己梦想的延续者,而是让他活成自己期待的样子。

所以,为人父母的我们是时候给自己降降温了,有时候不是孩子不优秀,是我们太着急了。


抛却无用的焦虑,才能让孩子为自己而活,看清自己应该去向哪里;

不把人生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父母才能给自己解解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焦虑   中介人   家长   孩子   学区   身上   样子   父母   现实   压力   需求   理想   自我   妈妈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