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孩子教育中的焦虑情绪

每一个家庭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每一个阶段,孩子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常常会超出我们的预期和控制范围,让家长防不胜防。

比如,每个家长都会遇到下面的情景:家长着急出去,赶时间,孩子却磨蹭拖延;刚收拾好房间,孩子又把东西弄得到处都是;孩子这次小测,又考试不及格;放假了不认真上网课,遮蔽摄像头……

生活中,这类的问题比比皆是,而要处置这些状况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很多家长感到无奈无助,无能为力。家长都会觉得自己样样操心、辛辛苦苦,把最好的给了孩子,只求孩子争气,结果孩子总是做不到。于是,生气,痛苦,为孩子的未来担忧,家长时常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中,指责,吼叫……这些负面情绪不同方式、不同场合爆发,甚至狂风暴雨般地倾泻到孩子身上,家长和孩子都心有不满,却又很无奈。

到底怎么办,才能减少焦虑情绪呢?

1.正确对待负面情绪:直面它,而不是回避它,看清楚它的表现,解读它背后的正面意义。如果你生气和愤怒:就是想去改变一个不能接受的情况。

如果你痛苦和无奈:就是你已知和已做的努力都不管用,想要寻找新的方向来摆脱现状。

如果紧张和焦虑:就说明你目前所拥有的能力和资源不足,需要及时添加。

如果你只是感觉不舒服:就说明你需要做出一些努力来调整和改变了。

2.正确选择改变方向:如果你做了许多努力,比如讲道理、鼓励、惩罚,求教别人等,都不管用。说明不管用的并不是方法,而是改变的方向错了,或者需要改变的对象错了,首先要改变的是家长自己。因为,孩子表现不如意的现象背后,反应的恰恰是家长的不足之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加选择地把家长不经意流露的言行举止吸收和模仿,一点点印刻到自己身上,就成为了家长的一面镜子,让家长看见了自己看不到的样子。因此,孩子的问题,其实也是在如实地反映着家长的问题,要改变孩子,必须先改变家长。

3.正确处置焦虑状况:

一要接受。事物都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喜好和行为模式,孩子的认知、经验等不足,不能一下子成为家长想象的那样。家长自己身上也有很多的不足,自己都无可奈何。接受孩子的认知局限,接受孩子还达不到家长期待的现状,用最适合孩子的方式去引导,发挥孩子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如果家长不接受,就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这样会引起孩子本能对抗,压抑孩子,就会粉碎孩子刚刚培养起来的自我;

二要改变。着眼改变孩子,立足改变自己。改变了,焦虑状况自然跟着改变。接受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接受他的现状而不是否定他,然后用自己的行为去给他榜样,和他一起共同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焦虑   情绪   孩子   都会   管用   负面   认知   生气   现状   紧张   痛苦   身上   家长   状况   努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