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过去的变化称为现在

携带孩子回父母家的这段时光,就像是一场追寻回忆之旅。

自2019年年底回家直到现在再次踏进家门,感觉有很大的变化。2019年赶在武汉封城之前的日子去往婆婆家,之后疫情反复,再加上怀孕,就一直没有回父母家。

变化最大的是城区,城区车流量最大的主干道正在扩宽维修,到处是挖掘的痕迹,初次看到没认出来,还被司机质疑我是不是本地人,场面一度很尴尬。

之后行走在市中心的广场上,感觉到很模糊,整个广场像被人塞满了一样,满是放学的小学生和家长。熟悉的乡音让我的耳朵满满的都是怀念。

老家独特的的士司机就像一个古老的电影,记忆中的的士司机都是张口就能来一段“谁家的是非”,叫价从来不用记表,“漫天叫价坐地还钱”的豪气,我仿佛看到了外地口音被宰的杀气,差点逗笑。

家门口窄小的马路竟然能过公交车,我仿佛看到了奇迹。这条马路沿着以前赶集的小路铺上水泥和柏油,就成了现在的马路,看上去像变宽的单行道,如果是错车,胆小的司机会害怕不小心冲进别人家里。

每天上学时间,对面的幼儿园门前车满为患,车子甚至停到我家门前占着大门。镇上的拥挤让我抓狂,小镇的道路没有改宽,但不断增加的车辆使得小镇像被塞进了硕大气球的纸箱子,一碰就面临爆炸的感觉。

马路两边的早点店越来越多,不知道从何时起,感觉小镇的人们已经被培养成了每日外出吃早点的习惯,不再自己在家做早餐吃。

幼儿园由2变4,小学依旧只有一所,但小学的规模却扩大了2倍。二胎和三胎的开放,为教育资源添加了不少压力。

菜市场由之前的一个变成了两个,去菜市场从来不用自己还价,去挑菜时,老板自己就会告诉你给你打了折,比如:看肉不,早上卖18块,现在只要16块,已经很便宜了。甚至在结算时,还会说,“肉25.9块,算你25.5块”或者“25块算了,给个整数”。老板自说自话的砍价,让人哭笑不得。几乎每个老板都会这一种技能。

任何时候打招呼,都是一句话“吃了*饭没”,早上就问“吃了早饭没”,中午就问“吃了午饭没”,下午就问“吃了晚饭没”其他时候就看天色,总会找到其中一种打招呼的方式询问,千万不要以为别人这么问是想请你吃饭,这只是惯常的打招呼,就好像“你好”一样。

我所感知到的变化,都好像是过去,但确实还是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乡音   菜市场   的士   小镇   门前   幼儿园   早点   马路   司机   早上   城区   父母   老板   感觉   小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