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烊千玺撕开校园隐秘伤痛,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让欺凌“吃人”



易烊千玺撕开校园隐秘伤痛,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让欺凌“吃人”


2016年,考上北大时,杜青云才16岁。


他出生在湖南张家界的一个小乡镇,在省城首屈一指的名校长郡中学里,比谁都刻苦。高考成绩全省第二,进的,还是北大最牛、名气最响的光华管理学院。


所有人都以为,一个天之骄子的人生正式拉开序幕。


可3年后,杜青云做了一个谁也无法理解的决定:从北大退学,复读重新高考。


苦读十几年终于得来的一切,被他全部推翻。甘愿回到老家小城,默默站在那些比自己年轻几届的人群中,再过一次独木桥。


惊人的是,这一次,他考了全省第一,被清华录取。


易烊千玺撕开校园隐秘伤痛,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让欺凌“吃人”

2020年杜青云以718分的成绩

成为湖南省理科高考状元


北大,退学,状元,清华......所有关键词汇聚在同一个人身上,杜青云看上去,神秘莫测。


没人知道,在北大的3年,他到底经历了什么。直到最近,看到「北京青年X凉子访谈录」对杜青云的专访,才知道这个人人眼中的学霸、优等生,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崩溃。又是怎样,放弃一切,拼命自救。


易烊千玺撕开校园隐秘伤痛,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让欺凌“吃人”

神童的模板 不可承受之重


在湘西山区老家,杜青云是出了名的“神童”。


爸爸最常对杜青云说的一句话是:“一定要比别人强。”只有出人头地,去大城市,找好工作,才能改变整个家的条件。


易烊千玺撕开校园隐秘伤痛,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让欺凌“吃人”


杜青云不敢让父母失望。在乡镇读小学、在县城读初中,杜青云都还算优秀。可到了人才济济的长沙长郡中学上高中才发现,自己太普通了。


在省城长大的孩子,有的早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有人能快速做出各种竞赛题。


杜青云不但没有这些优势,连成绩也只平平。他只能开始“自虐”:考不好就不许吃饭,把吃饭的时间省下来学习。“我没有别的东西,只能靠分数去超过别人。”苦熬3年,终于熬出了头。


全省理科第二,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录取,名字高高挂在学校大红色的喜报上。那曾是杜青云人生中,最开心的时光。


憧憬着,在全国最顶尖的学府,大有所为。于是,16岁的杜青云奔赴首都,虽青涩,但意气风发。


可他不知道,来到首都读大学,他的“挫败”才刚刚开始。同学们已经对学校的上课方式、老师的打分习惯一清二楚,只有他一片茫然。他连培养方案里的“必修”“选修”都没搞清楚,更没弄懂GPA(平均学分绩点)的计算方法。


他这才意识到,跟这些大城市的孩子比,自己还是当年那个什么都不如人的“loser”。


易烊千玺撕开校园隐秘伤痛,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让欺凌“吃人”


更让他备受打击的,是穷。


他头一回知道,AJ鞋要1000多块一双,冲锋衣要2000块一件。


易烊千玺撕开校园隐秘伤痛,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让欺凌“吃人”


从眼界见识到消费水平,杜青云处处自卑。


他怪自己,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做不好,除了会考试,一无是处。更怪父母,为什么不像别人家一样有钱,为什么不把自己生在大城市,只知道让他死读书,养出了一个“985废物”。


对自尊心最强的少年而言,这一切,足以压垮一个人。杜青云迅速下坠。他不想接触任何人,连课都不愿去上。没日没夜闷在寝室打游戏,打到自己都觉得无聊至极,还是没勇气回归到现实世界。



学业上,杜青云自暴自弃。


人际关系上,更孤立无援。因为长期在宿舍打游戏影响到室友休息,杜青云频频与他们爆发矛盾。提出申请换宿舍,也只得到老师的一句冷嘲热讽。


易烊千玺撕开校园隐秘伤痛,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让欺凌“吃人”


杜青云意识到,自己走到了绝境。2019年5月1日,杜青云在大三的最后一个学期,走进教务处,办了退学手续。


杜青云回到了老家,沉下心来认真思考,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他重新捡起书本,备考大学。从头来过的这一次,他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填志愿,他也不再像上一次听从父亲安排,而是依自己兴趣选择了清华大学新雅书院。


第一年上通识课,第二年再分小专业,准备选心仪的政经哲方向。


如今,已在清华1年的杜青云,终于明白:


读书是为了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人和人的差异才构成了五彩斑斓的世界。


面对镜头,他也有勇气坦然地说出那3年的故事。“虽然付出了极大代价,但一切都值得。”从学业到心理,杜青云自我拯救,走回阳光下。


相信在大学剩余的3年中,他一定会找到未来更清晰的方向。


易烊千玺撕开校园隐秘伤痛,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让欺凌“吃人”

规则教育下的悲剧


早两年有一个流浪汉在网上爆红。


他叫沈巍。


原本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一线城市审计局职工。


他博学、工作稳定、有社会地位,是许多父母眼里孩子成功的模样。


可是,他最终却选择当个流浪汉。


易烊千玺撕开校园隐秘伤痛,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让欺凌“吃人”


小时候,他喜欢画画,也非常爱读文史类书籍,还想读中文或国际政治专业。


但父亲深恶痛绝,极力反对。


最后在父亲的要求下,他选了审计,毕业以后进了审计局。


然而,选了一条自己并不喜欢的路,让他难以适应。


毕业没几年,他就离开了家,离开了工作单位,开始一个人在外流浪的生活。


不考虑孩子的需求,一股脑按照“优秀”的模板去塑造孩子,其实就是在剥夺孩子成为佼佼者的机会。


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鲜少有人能干出一番事业,更多的反而是迷失自我。


热爱,才是克服艰难坚持下去的动力,同时也带来成就感和幸福感。


易烊千玺撕开校园隐秘伤痛,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让欺凌“吃人”

兴趣才是让孩子成功的秘诀


记得《三傻大闹宝莱坞》里有个人叫法汉。


从他出生开始,父亲就希望他以后能当一个工程师。


长大以后的他,也按照父亲的想法,在大学里学习了工程。


在大学,他一直很努力,但是学习总是倒数,因为他压根就不喜欢工程学。


他最喜欢的是摄影,最想当的是摄影师。


然而父亲觉得,摄影没前途,所以坚决阻止他学习摄影。


但是法汉还是鼓起勇气,说服了父亲,最后如愿以偿成为一个非常厉害的摄影师。


易烊千玺撕开校园隐秘伤痛,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让欺凌“吃人”


杨振宁曾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没有兴趣的支持,就算是学霸,也不一定能成才。


但是拥有兴趣,却能让一个普通的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闪闪发光。


保持对一件事物的兴趣,就像拥有一个永动机,让人永远保持高度的探知欲,永远充满干劲。


纪录片《小小少年》里,有两个孩子:张宇晨和陶启泽。

易烊千玺撕开校园隐秘伤痛,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让欺凌“吃人”


他们从小就对机器人非常感兴趣,两人从六年级就开始合作做机器人,一直到高三。


而且,他们两个正是通过这个兴趣,考进了人大附中。


在别的孩子上补习班、忙着做对升学“有用”的事情,比如数学竞赛、物理竞赛等等时,他们还是一直沉醉在做机器人里。


别人高三的时候,不是在刷题,就是背书,紧张地为高考准备着。


只有他们却还是坚持着自己所热爱的机器人研发。


为了做机器人,他们自己获得的知识,都已经达到研究生的高度。


易烊千玺撕开校园隐秘伤痛,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让欺凌“吃人”


他们为了参加国际比赛,不断地为自己设计的机器人进行调试、改造……


虽然比赛过程中状况不断,但是他们一直认真坚持到比赛结束。


最后,他们制造的机器人获得了控制创新奖。


在高考以后,张宇晨被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录取,陶启泽被佐治亚理工学院录取。


易烊千玺撕开校园隐秘伤痛,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让欺凌“吃人”

易烊千玺撕开校园隐秘伤痛,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让欺凌“吃人”


别人眼中“跟学习”毫无关系的兴趣,却成就了两个孩子。

作家张洁曾说:

“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天才的闪光。”

兴趣,才是成就一个孩子的最佳动力。


如果一个孩子喜欢做一件事,并且愿意花上大量时间去研究,去学习,不需要父母的监督和强迫就能坚持,往往到最后,孩子也会因为这个“喜欢”而成就自己。


易烊千玺撕开校园隐秘伤痛,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让欺凌“吃人”

上帝为每个孩子都准备了一个树枝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说:

“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用50种教育方式去教育一个孩子,而不是用一种教育方式去教育50个孩子。”


规则的教育,追求的是稳妥,但是不规则的教育,才有可能养育出改变世界的人才。


如果我们还像以前一样,只对孩子进行着“分数教育”、“跟风教育”,无疑是断了孩子通向罗马的无数条路,只留下一眼就能看到终点的人生。


有一句话说,上帝为每个孩子都准备了一个树枝。


每个孩子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位置,不必非要按照同一个目标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让孩子找到自己的树枝,孩子才可能一飞冲天。

所以请千万不要把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变成了流水线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审计局   光华   清华   隐秘   树枝   机器人   大城市   老家   全省   伤痛   北大   父亲   兴趣   父母   孩子   喜欢   校园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