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数到三,你……”:父母常说的这句话,比吼叫更伤害孩子



“我数到三,你……”:父母常说的这句话,比吼叫更伤害孩子

有多少父母喜欢说“数到三”?


昨晚下班,带轩轩去超市买东西,路过玩具区,小家伙忍不住跑过去看布娃娃,我就跟她一起了。


“李子晨,我数到三,你再不走,妈妈就走了,你自己留在这里好好玩。”


闻声一看是一位妈妈在对正在玩积木的孩子生气的说道,紧接着就开始数数。


“1”,只见孩子小手停住了,回头看一眼妈妈,又回头看一眼手里的积木;


“2”,妈妈的声音更大了,孩子丢掉玩具,踉跄地站起来了;


“3”,听到这个数字,孩子立马跑着说:“妈妈,不要走,等等我。”


那位妈妈一边牵孩子,一边还说:“都玩多久了?还玩,每次都得数三个数,不然就不知道回家。”


被妈妈牵走的小孩子还不忘回头看一眼积木,满眼的舍不得和失落。


“我数到三,你……”:父母常说的这句话,比吼叫更伤害孩子


回到家在群里和姐妹们说起这件事,我发现,很多妈妈都在用这个方法对付“不听话”和“磨蹭”的孩子。


@可乐妈妈:我家每次看电视,我只要说,我数到三,你再不过来吃饭,我下午就不给你看了,孩子马上乖乖过来吃饭。


@莉莉妈妈:一样一样,每次出门磨磨蹭蹭,我只要数到二就奏效,屡试不爽。


@子言妈妈:我还以为就我这样,看来我们都一样,孩子打不得骂不得,这样刚好不打不骂。


其实我们都一样,即使脾气再好,也不可能每一天都有好耐心,更多时候,比起耐心沟通,我们只想快速解决问题。


而“数到三”就是一种快速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打不骂就可以让孩子乖乖“听话”,结束在你看来头疼的行为。


孩子真的怕“数到三”吗?其实不是,他们怕的是“数到三”没有服从命令后发生的事情。


“我数到三,你……”:父母常说的这句话,比吼叫更伤害孩子


因为我们在计数的同时,传递出的信息就是:


“我没有耐心了,你最好听话;按我说的做,否则你会受到惩罚。”


孩子为了避免惩罚就停止自己的行为,所以在我们眼里,这就是既高效又省心的方法。


其实,孩子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暂停当下的行为,他们只是出于本能的害怕而“听话”。


类似的话还有很多:


“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你再哭,我就叫警察叔叔抓你;


再不吃饭,大灰狼就把你叼走;”


可一次次的威胁,真的有用吗?


“我数到三,你……”:父母常说的这句话,比吼叫更伤害孩子


“我数到三,你……”:父母常说的这句话,比吼叫更伤害孩子

“数到三”真的有用吗?


“数到三”不能算是语言暴力,因为形式上更温和,但本质上就是吓唬或者威胁孩子。


1、孩子变得没有安全感


就说文章开头的孩子看上去听话了,但他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出来的就是:害怕、恐惧。


孩子会担心父母的情绪,会不会生气,会不会不要我了?


即使在玩耍过程中,可能也会不停地确认父母还在身边吗?


长此以往,孩子内心充满焦虑,只会没有安全感。


“我数到三,你……”:父母常说的这句话,比吼叫更伤害孩子


2、孩子不知道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


你觉得孩子再不出门、再不回家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这些你不说,孩子是不知道的。


孩子只知道你“数到三”就代表要停止自己的行为,但不知道为什么要停止这个行为。


他只是当下听了你的话,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是他下一次还是不愿意这样做的,因为在这件事上是没有内在的自驱力。


自驱力,顾名思义就是孩子做一件事的主要动力来源于自己。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明确的规则,而不是用“数到三”告诉他不能做这件事。


“我数到三,你……”:父母常说的这句话,比吼叫更伤害孩子


3、父母会失去“威信”


“数到三”之后的那些吓唬孩子的话,真的会变成现实吗?


不会。你不会不爱孩子,不会把他丢到门外,也不会不要他。


孩子一旦意识到“数到三”只是虚张声势,你的话也就失去了威信,孩子只会慢慢漠视你立下的规矩。


“我数到三,你……”:父母常说的这句话,比吼叫更伤害孩子


4、不给孩子表达的机会,不利于亲子关系


遇到问题,我们都没有问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想?而是简单粗暴地“数到三”。


孩子没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也不愿意去表达,就等你数到三,沟通不再是双向的,而是你单方面的命令。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里有这么一句话:“如果一个人感到威胁,那么用戒律/说教来进行教育,只会造成这个人对教育者和教育本身更多的反感。”


另外,“数到三”也会让孩子变得没有主见,容易依赖他人的指令。


“我数到三,你……”:父母常说的这句话,比吼叫更伤害孩子


“我数到三,你……”:父母常说的这句话,比吼叫更伤害孩子

停止对孩子说“数到三”

试试这样做


看到这,你肯定会问轩妈,那孩子“不听话”了,我应该怎么办?轩妈支几招可以试试看。


1、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情绪,并给出选择

比如孩子抢了小朋友的玩具,这时候的你可能因为面子立马说:“怎么可以抢别人的东西,我数到三,赶紧还给别人。”


遇到这种情况,建议我们这样处理:


“妈妈知道你现在很想玩这个玩具,没有玩到,很不开心对不对?”(理解孩子的情绪)


这时候孩子肯定是点头的。


你再接着说:“如果别人抢走了你的玩具,你是不是也会不开心啊?”


这时候孩子还是会点头。


两次点头的时间,其实孩子已经听进去你说的话了,并且情绪稳定了不少。


接着我们再给出选择:


“那我们拿这个玩具去和那个小朋友交换好不好?或者等他不玩了,我们再去玩。”(提供选择)


“我数到三,你……”:父母常说的这句话,比吼叫更伤害孩子


给孩子选择这个真的是很多场景都可以用。


比如看电视时间到了,我们不要说:“我数到三,赶紧关电视。”


换个说法:“规定的时间到了,电视是你关还是妈妈关呢?”


在外面玩耍到点需要回家,放弃说“数到三”,我们可以试试这样说:“我们要回去了,你一会回家是想先吃水果?还是想先看绘本呢?”


在孩子磨蹭时候同样好用,如果你家有个纠结的宝宝,他肯定会有点磨蹭,这时候可以给出二选一的选择。


比如出门穿鞋磨蹭:“穿小皮鞋还是运动鞋呢?穿白色还是黑色呢?”


再比如吃饭磨蹭:“吃过饭你想听故事还是想出门玩一会呢?”


“我数到三,你……”:父母常说的这句话,比吼叫更伤害孩子


2、立规矩,规范孩子的行为


帮孩子立规矩是一个治本的方法,而且长效,父母和孩子一起制定适合他的规矩,并要求做到。


制定适合孩子的规矩制度,用这些规矩来帮助孩子约束自己的行为。(关于立规矩,轩妈一句两句说不完,感兴趣的小伙伴,文末点“在看”集合哦,我们专门安排一篇。)


规矩也不是孩子一个人要遵守的,我们也要遵守,遵守规矩的奖罚机制,言传身教地帮助孩子有规矩意识。


关于规矩,分享教育家蒙台梭利的一句话:“父母的规矩应该尽量少立,但立了,就一定要遵守。”


“我数到三,你……”:父母常说的这句话,比吼叫更伤害孩子


3、给孩子缓冲的时间


有时候孩子“不听话”,可能被眼前的东西吸引了,自然没有办法做到第一时间就放下。


换我们大人也是这样,你正在看视频,对象要求你立马去吃饭,你也不会立马就放下手机。


对象再说:“数到三,不来吃就不要吃了。”信不信?接下来就是吵架。


这时候,面对小宝宝,我们可以尝试转移注意力,比如说我们回家吃XXX、做XXX,并且回家就要做到;


大一些的孩子,我们可以按预设的时间提前提醒,“我们还有10分钟就要回家了;我们还有5分钟就要回家了,妈妈要做饭了,不然就要饿肚子了。”


给了缓冲的时间,没做到就要按规矩给到相应的惩罚。


“我数到三,你……”:父母常说的这句话,比吼叫更伤害孩子


“我数到三,你……”:父母常说的这句话,比吼叫更伤害孩子

教育从来都不是把一个公式套在一个孩子的身上。


养育一个孩子,也没有什么捷径,所谓立竿见影的效果也不过是投机取巧,长久看都是得不偿失的。


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温和的低声教育肯定比威胁的高声教育更好,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埃里克·戴维斯在《海豹男孩突击队教养男孩手册》里写道:“解决孩子犯错的方法很简单,用正面强化和鼓励来温柔地哄他,建立起他的自信,养成立刻执行的习惯就好了。”


其实“数到三”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用在自己身上可以管理情绪。


比如,面对孩子的不听话,我们在心里“数到三”,先稳住自己的情绪。


或者教会孩子在想发脾气或者生气的时候,在心里“数到三”,不做一个易怒的人。


在电影《弱点》里,主人公迈克尔说:“我小时候,有坏事发生时,我妈妈就会让我闭上眼睛,说:我现在数到三,睁开你的眼睛,过去的已经过去,世界一片美好。”


“我数到三,你……”:父母常说的这句话,比吼叫更伤害孩子

我一直觉得,教育孩子,最难得的就是有耐心。

教育不是争分夺秒养一个孩子,而是放慢脚步倾听孩子内心真实的声音。


来来来,我们留言区说说,你对孩子说过“说到三”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父母   孩子   威信   积木   规矩   听话   温和   安全感   这时候   生气   情绪   玩具   妈妈   时间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