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下课不准出教室,造就了被圈养的一代

知乎最近有个问题,蛮火的。叫“如何看待上海公立小学课间不让孩子出教室,不让孩子去操场玩的圈养方式?”

小学生下课不准出教室,造就了被圈养的一代

这个问题经常被家长们私底下拿出来讨论。大家都知道这样不好,有的孩子能坐得住,有的孩子如果不经常放放电,听课效率就不好。

但是也没什么办法。谁让这么些年,总有家长因为孩子在学校磕了碰了,找学校麻烦呢?现在的小孩,哪哪都金贵,磕坏一颗门牙都得赔上万。学校索性一刀切,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也不独上海,很多地方的学校都是这样的。我们家孩子坐标魔都某公立学校。课间不准出教室,对于下课经常要上厕所的小孩,老师会指派一个好学生跟着一路,避免孩子借口上厕所去走廊上晃荡。

大多数情况下,下了课孩子的屁股都不离开座位,只有几个调皮的孩子会在教室里走动。

当然,孩子也不是没有放风的时间。每天娃有两次做操时间。第一次是早上,在操场做操,第二次是中午在教室里做操。

再就是一天一节体育课,但是据说体育课的主要活动是抓纪律(练站姿)、跑圈、跳绳,做仰卧起坐之类的体能训练,自由活动时间非常少。

大多数孩子放了学,都是急急忙忙被家长接回家,大门一关就开始写作业,写完校内作业再写校外作业。做完作业看一会儿书就上床了。

我愿将他们称之为“被圈养的一代”。虽然现在的小孩也许寒暑假去旅游的机会比我们小时候多,去的地方也比我们小时候远,动不动就出国了。但是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别无选择地被圈着。

小学生下课不准出教室,造就了被圈养的一代

老实讲,长期圈养之下,缺乏运动还只是最微不足道的影响,反正现在小孩大多也有报舞蹈、球类、跆拳道、游泳之类的兴趣班。四舍五入也不算没运动。

问题是,除了缺乏运动,圈养式教育带来的问题实在太多了。有的影响非常之深远。

1、缺少户外活动容易近视

最近娃视力下降得厉害。我查了老多科学资料,发现各种号称能提高视力的这个仪那个器,有效果的几乎没有,大多数起个心里安慰。真正有效的,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户外活动时长。

每天至少1小时户外活动,一周保证总共8-10小时左右户外活动,才能有效避免近视。孩子们天天待在教室里,屁股都不离座位,难怪现在小学低年级的“小眼镜”越来越多了。

2、不利于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这一点才是最要命的。我们小的时候,下了课都是自己找朋友玩,位子坐得远也没关系,女生们下了课三三两两约好一起上厕所,或者校园里手拉手散个步。男生则喜欢到外面疯跑,教室里是一盘散沙,教室外又是另一盘散沙。

这样大家交朋友范围就比较广,个子最高的孩子完全有可能和个子最矮的孩子成为好朋友。性格内向的孩子也有机会找到知心好友。

现在大家下了课都坐在座位上,只有挨得近的孩子才有机会聊聊天。隔周一换位子,又要从头交新的朋友。这就限制了孩子之间深度的人际交往。

小学生下课不准出教室,造就了被圈养的一代

我女儿说,有个小朋友,每次只要轮到和她做同桌,她们就是好朋友。下周位子一换,那同学就去跟别人要好了,不怎么理她。等到隔了几周又换到一起坐的时候,才又成为好朋友。

我很担心圈养的一代长大了,都没什么真心朋友。换换座位就不是好朋友了,那一毕业岂不是要老死不相往来了?

还有一点,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孩子下课不乱跑,按理说安全性应该提高了。但是小孩子之间闹矛盾的几率反而上升了。没什么大事,孩子就动不动就告老师,告家长。家长往往还要把矛盾升级。

小学生下课不准出教室,造就了被圈养的一代

上海去年有两个三年级的小男孩闹矛盾,两个爸爸校门口约架,一个被jc叔叔带走了,另一个被救护车带走了。闹到最后,才发现两个小孩本来没什么矛盾,就是排队做操的时候,一个娃踩了另一个娃的脚。

小孩没有了打打闹闹、自由玩耍和自由交往,就容易分不清楚玩耍的度。要么为了一点点小事告家长,把老师和家长都掺和进来。要么下起手来没轻重,明明想开对方一个玩笑,却把人家给生生弄哭了。

我们小的时候,一开始也不懂这些,也经历过动辄打小报告,玩闹没轻重的阶段,但是因为下课经常一起疯一起玩,我们很快就学乖了。

总是向老师告状的小朋友不受欢迎,老师也会不耐烦。慢慢地,孩子就晓得了,如果冲突不严重,或者对方不是故意的,没必要去告状,告状只会显得自己小气。

打打闹闹久了,除了老师和家长会耳提面命,告诉大家眼睛不可以碰,鼻子打了会出血,下三路要避开,小朋友自己也能摸索出来哪些属于“危险动作”,绝对不能做。

最多不超过两年级,小朋友之间打闹就很有分寸了。

哪像现在的孩子,都三四年级了,下手还没个轻重。

这让我想起街头小混混打群架,别看有的人左青龙右白虎,身上到处是纹身,外表凶得很,又是拿棍又是拿刀的,其实心里有数,不会轻易闹出人命。他们最清楚哪些部位打起来疼,哪些部位碰不得。

最怕的是没有打架经验的愣头青,发起狠来不要命,一把剪刀都能弄出人命。

现在的小孩别说打架,连吵架的经验都没有,面对冲突,只会告状一招。将来走上社会,只怕有的是苦头给他们吃。

3、长期关在屋里,孩子容易抑郁

现在的孩子压力大,抑郁的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节节高升。这和自由活动少了一定有相关联系的。

我记得当年曾看过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书上说为什么监狱会有放风这个习惯,原因就是光照少了,长期在逼仄的环境生活,人容易抑郁。为了避免犯人心理不健康,伤人或者伤己,也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所以他们每天都会至少有一个小时的放风时间。

心理学界也普遍认为日照和抑郁是有关系的。成天关在小屋里,成年人都受不了,更何况小孩。

自然界任何一种幼崽,刚出生的时候都活泼又好动,一刻都不停。这是促进他们的神经发育,让他们学习捕猎技能的最佳方式。

小学生下课不准出教室,造就了被圈养的一代

唯有人类幼崽,还没长大就关在一间大屋子里面学习。不但不许乱动,还不许大声讲话。这明显违背了哺乳动物的天性。

说起来,我在研究近视的时候,学到一个词,叫远视储备。意思是孩子在入学之前,最好有一点点远视度数。这样孩子就不会一下子变成近视,而是先消耗远视储备。

我觉得孩子在童年时的疯玩,可以称之为“阳光储备”。每一次和同龄人玩得满头大汗,每一次玩得忘了自己是谁,每一次玩到大笑和尖叫,都给孩子的心灵增加了能量。

我们常常提倡孩子要有抗挫能力,然而抗挫能力是受得挫折越多就越强吗?不对,抗挫能力是孩子对自己有正确的自我认知,不会因为一次考差了,一次受批评,一次比赛的失利就彻底否定自己。

这种力量从童年的欢乐中来,从和同龄人玩耍中来,孩子才会明白学习不是一切,他们是受欢迎的,是值得被喜欢的。

现在孩子们都被关在屋里学习,所有的焦点都专注在学习上,又没有很多“阳光储备”,怎么能不焦虑、抑郁呢?

说了这么一大堆,理智上我们能够理解学校把孩子圈起来养的苦衷。为了安全,也为了避免麻烦。可是教育本来就是一件麻烦的事。

一直把孩子圈起来养,真让人担心,将来会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绵羊,他们虽然成绩很好,可是除了顺从,没什么个性,也没有和他人建立深厚友谊的能力,除了上班就只能宅在家里。

这种苗头,已经出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远视   作业   好朋友   户外活动   轻重   近视   小学生   抑郁   小朋友   教室   小孩   家长   能力   老师   孩子   时间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