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全红婵、杨倩的家庭教育:双减政策下父母更应该逼孩子一把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双减”政策:一是减少校内作业量,减轻学生负担;二是减少校外培训负担,从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这一政策一出,确实减轻了许多家长的教育焦虑。

那么,双减政策的出台,是不是意味着父母可以放手的让孩子自由呢?

在央视《开学第一课》上,董卿说过: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长大了,将来逼他的是生活。

纵观全红婵、杨倩的家庭教育:双减政策下父母更应该逼孩子一把

董卿作为中国的一大才女,央视的知名主持人,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拥有这样的成就,离不开从小父母对她的管教。

美国著名作家安娜·昆德兰说过:“有些路很远,走下去会很累,可是,不走,又会后悔。”

相比人生的悔,年少时的累不足挂齿。

所以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不得放松对孩子的管教,别让他们过早地选择了安逸,否则余生的苦将会让他们感受深深的懊悔。

只有“被逼”着长大的孩子,才能锻炼出异于常人的毅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

这样的孩子在成年后,才会拥有更多的选择,才能过上向往的人生。教育很美好,道路很艰难,今天的父母一定更要有更强大的内心,为孩子坚持正确的教育。

“双减”政策的实行,无疑是对家长提出了更高要求。家长应尽快转变思想,全力配合学校,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逼”孩子一把,使其未来有方向。

01“逼”孩子坚持发展自己的兴趣与天赋

梁启超曾经说过:以趣味为根底,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

梁启超不但自己很注重生活的趣味,还很注重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

他的九个孩子都在不同的领域做得很出色,其中有三个是院士。

对孩子的正当兴趣爱好的培养很重要,不仅可以让孩子开阔眼界,还可以让孩子拥有多元化思维,这将有助于孩子成长为有用的人才。

爆红全网的奥运冠军杨倩,她的父母从小就很注意培养并引导杨倩的兴趣爱好。

小时候,杨倩就展露了射击的天赋,就读小学四年级时,杨倩的在设计领域的突出表现被国家级射击教练选拔为培养对象。

纵观全红婵、杨倩的家庭教育:双减政策下父母更应该逼孩子一把

父母尊重女儿,把参加射击训练的利害、艰难,逐一告诉杨倩,然后让她自己做决定。

杨倩毅然地听从自己的内心决定不放弃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射击训练。

杨倩进入体校参加射击训练非常艰苦,她一度萌生了放弃训练的念头。

而她父母则劝她说:“努力的理由只有一个,不努力的理由有千万个。放弃是最好走的路,半途而废轻而易举。只有你能为自己的未来买单,你只有努力向上爬。在竞技场上,没有坐享其成一说。你不努力,就得出局。”

听了父母的话,杨倩打消了放弃的念头,她也把“不要半途而废”牢记心中。

但杨倩进入清华大学读大一时,她妈妈生了一场重病。

懂事的杨倩打算休学,并放弃训练,以便可以回家全身心照顾妈妈。

妈妈知道后阻止了她,对她说:“只要你取得好成绩,让五星红旗在赛场上高高飘扬,就是我最好的良药。”

听了妈妈的话,杨倩深受鼓舞,她在后来的训练中,非常刻苦,最终入选了国家队。

而孩子对自己兴趣与天赋的坚持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父母的支持与鼓舞。

孩子能否坚持,取决于在想要放弃时父母的陪伴和鼓舞。

孩子小时候,还太小不懂事,作为父母的,应该帮孩子分辨哪些东西对成长有利,严格把好关,才能让孩子坚持下去。

因为坚持可能一时会很辛苦,但不坚持孩子可能要吃一辈子的苦。

02“逼”孩子坚持阅读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随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信息网络日益发达,大多数孩子接触的更多的是“快餐式”文化,有时沉迷虚拟游戏世界,对于课外阅读根本没有兴趣。然而,阅读不仅可以让孩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道德观,还有人生观,这些是其他方式所无法替代的。

董卿曾经说过:“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纵观全红婵、杨倩的家庭教育:双减政策下父母更应该逼孩子一把

这就是说,多读书,多阅读,才能提升语文能力,提高人格修养。

读书多了,描写方法就丰富,写出来的文章也更有意思,语文能力自然就高。

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未来不会差到哪里去。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逼”孩子坚持阅读,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让孩子爱上阅读。

正如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这么一句话:“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03“逼”孩子遵守规则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哲学家黑格尔说:“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因为,规则不仅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保护。

父母如果没有教导孩子遵守规则,孩子便会不守规矩,我行我素。

一个不遵守规则的孩子,寸步难行;相反,懂得遵守规则的孩子,规则会成为他的铠甲,护他一生周全。

父母教孩子遵守规则,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以身作则,教导孩子如何遵规守纪。

天才跳水奥运冠军全红婵的父亲全文茂,就是很守规则的人,他表示,对于热心企业和个人的捐赠,家里分毫未取。她父亲不愿意消费女儿的成功背后,是一个简单的准则,如果不是自己劳动所得,任凭金山银山,都不可取之毫厘,正是这样的规则积极影响着全红婵,她父母用言传身教为全红婵作出榜样,教会了全红婵遵守的人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他们还教会了全红婵吃苦耐劳、踏实肯干、诚实诚信、做人本分的规矩。正是这些规矩,才成就了天才奥运冠军全红婵。

纵观全红婵、杨倩的家庭教育:双减政策下父母更应该逼孩子一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古人留下的遗训就已经教育我们“守规则”的重要性。

一个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在社会都守规则的孩子,一定会非常有分寸感,未来将更有福气!

04“逼”孩子做家务

俗话说:惯子如杀子。

父母事无巨细地为孩子包办一切,不让孩子做家务,实际上是斩断了孩子走向独立自主的翅膀,让孩子的未来走得磕磕碰碰。

从小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才会更优秀。

天水冠军郭晶晶嫁入豪门后,经常和老公霍启刚带着孩子做家务,带着孩子去插秧,让孩子做家务换零花钱。

纵观全红婵、杨倩的家庭教育:双减政策下父母更应该逼孩子一把

他们通过这样,教会了孩子劳动最光荣,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的道理。

因为他们知道,一个爱做家务的孩子,在劳动过程中会不断地思考和实施,从中获得更好的专注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更学会责任与担当。

家长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意识到自己应该负担的责任。

懂得适当放手,不包办代替,让孩子尝试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怕孩子做不好,更不要心急,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没有天生的懒孩子,只有不舍得用孩子的“懒”父母。

很多父母疼爱孩子,不舍得让孩子干一点家务。有一些家长还认为,做家务是大人的事情,孩子只管好好读书就对了。

可有很多实例证明,想让孩子更优秀,让他做家务是少不得的。

富豪洛克菲勒家族,因为承袭了家规,让孩子从小记账和做家务,连续六代,代代精英,没出过一个败家子。

因为从小就帮家庭分担劳动,所以每个孩子都独立朴素,不骄不躁,为以后成为各个领域的精英奠定了良好基础。

教育从来都不是只局限在课业学习,很多家务劳动的锻炼带给孩子只会更多。

其实,孩子可以从简单的家务劳动带来独立、自信、自强,这都是孩子一生成长的宝贵财富。

05

教育孩子的路上,老师和家长就像两只船桨,只有双方朝着同一个方向共同使力气,才能让孩子顺利达到成功的彼岸

“双减”政策下,父母更应该配合老师、支持老师,在家“逼”孩子一把,以便成就孩子幸福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父母   孩子   政策   作业   家庭教育   俗话说   家务   天赋   规矩   教会   趣味   家长   兴趣   规则   妈妈   未来   杨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