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家庭两难全!什么样的陪伴才是高质量的陪伴?

相信很多父母对于“高质量陪伴”的说法都非常熟悉了,都说家庭和事业真正能平衡是很难的,很多父母在工作当中拼尽全力,就难免分身乏术,不能参与到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经历。但是我们经常说陪伴的时间不多,我们就要提高陪伴的质量。

但是,相信很多人也有同样的疑问:到底什么样的陪伴才称得上是“高质量陪伴”呢


事实上,如果要我给出高质量陪伴的时候应该说什么具体的语言,或者做什么标准客观的具体行为,我是没有办法在一篇文章里做到的。

因为这里有很多的变量,比如孩子的年龄、孩子的性格、孩子所处的状态和情绪、家里孩子的数量、父母的时间安排等等。

今天我简单说说几个大指标,做到这些大体方向是 不会错的,

流畅的肢体姿势和接触

高质量陪伴的过程中,亲子之间的肢体碰触是十分自然流畅的。比如,当父母坐在旁边时,孩子会在靠近父母寻求帮助或者亲近感的时候,很自然靠近父母的身体,同时把手放在父母的膝盖上,或者是做到父母膝盖上,搂着父母的颈部。


同样,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身体碰触也是很自然而然地接受,同时也会让自己的身体自然而然朝向孩子的方向。

工作、家庭两难全!什么样的陪伴才是高质量的陪伴?

在做亲子依恋视频评估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用的一个词是“剪影”,意思也就是从侧面看过去,有一对亲子在窗户里温馨互动,我们所看到的窗户上的投影那样。


在不那么高质量的互动,甚至是非常差的互动中,这种流畅的肢体语言很难看到,要么是父母处于指责的姿势、控制的姿势、忽略的姿势、排斥推开的姿势,要么孩子处于哭闹发脾气的姿势、害怕退缩的姿势、或者僵硬的小心翼翼的姿势等。

活动中孩子主导“双人舞”

很多父母每天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也就从下班到孩子睡觉前的几个小时,大家都希望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和孩子尽可能多互动和游戏。当时有时候反而因为这种“急切”导致操作中的一些不恰当。


比如,曾经有父母咨询我,他们觉得孩子每天只是对玩“过家家”游戏感兴趣,不喜欢玩积木或者看书,这对父母觉得只玩过家家游戏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没有帮助。所以,每天父母回到家以后总是想要让孩子玩积木和看书,可是每次孩子都只是兴趣缺缺,不能集中注意力。父母觉得非常着急,也经常容易冲孩子发脾气。


其实这里父母的期待和定位首先就需要做一些调整,我们以大人的视角和功利心来帮助孩子决定孩子“应该”玩什么怎么玩是不合适的。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更提倡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导,然后父母在孩子主导的游戏中跟随、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度的引导,从而和孩子一起让游戏更有趣,更深入,而且很多内容其实可以在更深入的游戏中。


这里的“跟随”和“引导”其实有时候父母也需要一些技巧:




…… ……

工作、家庭两难全!什么样的陪伴才是高质量的陪伴?

总之,依恋理论模型中把这种互动比喻成“流畅的双人舞”,自然、流畅和享受。如果是父母共同陪伴孩子,其实我们也同样希望三人的共舞也可以流畅自然。


所以,咱们如果在跳“双人舞”或者“三人舞”的时候总觉得吃力难受,那还是需要有意识学习和练习一下的。

(推荐学习《刻意练习》这本书,没仔细看过的家长们别先下定义说这是心灵鸡汤,这本书的结论其实是有很多的科学研究数据的。我相信只要我们找到方法,有心去做练习,很快能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类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双人舞   句式   积木   肢体   自然而然   亲子   流畅   主导   姿势   父母   身体   自然   孩子   家庭   时间   工作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