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没有碰到明主,自荐结局很悲惨

毛遂,战国时期赵国人,公元前257年,赵国邯郸被秦国军队围攻,赵孝成王便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救,于是,平原君准备挑选二十名文武门客一起前往,选中十九人时,门客毛遂自告奋勇表示自己愿意一同前往。但是,平原君没有听说过毛遂,就问:“毛先生在设下几年了?”遂答:"三年了"。平原君又问:“先生若是才能之辈,为什么三年还有被人赏识”,遂答到:“吾乃囊中之锥,未曾露锋芒,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心有所感,便带了毛遂等二十人前往楚国。

毛遂自荐:没有碰到明主,自荐结局很悲惨

毛遂自荐

到了楚国后,合纵之事确实不太顺利,眼看日上中天,十九人仍未谈成,便对毛遂道,先生上。《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于是,毛遂佩剑上殿,毫无惧色,直逼楚王,分析当下形势,游说纵者为楚,非为赵也。若楚赵合纵成功,联合魏、韩,灭秦精锐于邯郸城下,乘势西进,则楚可报先仇,收复失地,重振楚威,如此百利而无一害之事,为何犹豫不决?听了毛遂一番话,楚王心悦诚服。答应出兵,几天后,楚国出兵邯郸,联合赵国逼退秦军。从此,毛遂名声大震。

但是,大战之后,燕国趁楚国无力应战之际,开始攻打楚国,楚国就求救于赵国。赵孝成王想派谁去呢?这时想到了声名鹊起的毛遂。所以打算派毛遂带兵去求楚国,毛遂不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很有自知之明,虽然自己外交能力很强,但自己不善于带兵打仗,然后和赵孝成王说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骐骥一日千里,捕捉老鼠不如蛇猫。逞三寸舌我当仁不让,仗三尺剑实非我能,岂敢以家国安危来试验我之不才之处。”。赵孝成王却刚愎自用,逼着毛遂领兵去打仗,毛遂不敢不从就去了。毛遂在战场上确实也竭尽全力,身先士卒去攻打燕国军队,当然,结果肯定是惨败。毛遂自惭形秽,就跑到了山里拔剑自刎了。

所以毛遂并没有一个好的结局,辨明局势,厚积薄发,却没有碰到一个贤明的君主,声名鹊起,却客死山林,结局很悲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秦国   楚国   史记   人时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骐骥   邯郸   门客   声名鹊起   楚王   毛遂自荐   囊中   平原   悲惨   军队   确实   结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