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单身女青年自己生孩子自己养,有什么问题吗?

野马君按:


12月23日,全国首例单身女性争取冻卵案在北京开庭,这是单身女性争取生育权的第一步。


说来也奇怪,在这个遍地都是丧偶式育儿的社会,人们对于单身女性生养孩子仍然存在很多质疑。


那些渴望单身生育的女性为何有这样的想法?她们如何做出这个决定?今天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计划成为单身妈妈的女青年,她写下了自己的想法。


一个单身女青年自己生孩子自己养,有什么问题吗?

△今天文章配图来自《伯纳黛特你去了哪?》


文/广濑欢子


我目前未婚未育,按照现有的一些标准来看,例如受教育水平、工作岗位、居住城市、政治取向甚至人格特质,我都应该属于“生育意愿最低”的那一拨儿。但我今年下定决心,我未来几年内一定会要个孩子。极大可能我会主动选择成为 “单身妈妈”,我会选择使用捐赠的精子生育后代,而不是徒劳地寻找或等待所谓的“真命天子”。

其实这要讨论的是两个话题,第一我为什么想做妈妈,第二才是我很大可能性会成为一名单亲妈妈。

先说我为啥想要孩子吧。我是一个极其”自我“的人,不是因为爱情结晶,不是为了基因延续,不是为了家族传承,不是为了顺从社会舆论,仅仅是我想做一个妈妈。我想要体验真正融入”妈妈“这一角色的感受。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一种抽离感,我自己无论在做什么事情时,总感觉有另一个“欢子”在我头顶的斜上方盘坐,对当下的我进行着“人类观察”。无论是我在和客户开会,还是和朋友喝酒,有时候我在做爱时都会想到她在看着我的行为。而“我”只是“欢子”借以观察这个世界的一个客体而已,所有的经历都只是一种体验。和成功失败、是否体面都没有关系,只是一种体验的过程。

所以我当时离开成都、离开上海内心都没生出多大感慨。一个是我度过了自己童年和少年的家乡,一个是自己学习入世的大城市,都不过是一段体验,无论是那个地儿还是那里结识的人,都只能陪我一段路,我体验过了,that's all。

包括经历很多别人会生出许多感慨的场景,像是毕业、婚礼、生日这些有仪式感的时刻,我总是像游离在边缘之外,看着大家的喜怒悲欢。所以对我而言,生活不是去获得名利,获得美满,获得成功,而就是生活本身,去经历,去体验,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而做母亲,是我一直不想错过的体验,只是我需要付出巨大的责任心和耐心,当然还有时间和金钱,更要命的是这是一项无法退出的体验。结婚还能离婚,而我总不能突然就抛弃我的孩子了吧。而现在,我觉得我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建设,只差再过几年就实施了。

我确信自己想要这份深刻的体验,感受我和孩子互动,快乐、痛苦、疲惫和爱。很多时刻想到我未来的孩子时,我会想起我的妈妈,我几乎继承了她所有指向”内“的东西,性格、脾气和一点点躁郁症。她在20岁出头时生下我,周遭恶劣的环境,无知、贫穷和暴力,毫无希望,换做是我可能真的就自暴自弃了。我问过她这个问题,她说”我看到你出生的时候,就是心突然化了,除了给你我能给的,其他再糟糕的事情都变得不重要了。“

没错,我知道成为母亲不是一趟只有舒适的旅程,肯定很艰辛也一定有爱。我不想错过的经历。

另一个打动我的原因来自好朋友唐的感悟,孩子能让你更好的“入世”。如果你也对我刚提到的”抽离感“有共情的话,你应该能体会到我也是一个有些”出世“的人。正因为我觉得我只是那个真正的“欢子”探看世界的客体,所以这个社会变好变坏都不重要了,反正我只是来体验一遭,就算明天核爆炸全世界毁灭我都无所谓,没有去改变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的动力。

然而当你有孩子了,你就希望ta会生活在一个更好的环境中,有了这种希望世界变好的想法,才会有真正入世脚踏实地的去做一些事的冲动。现在年纪而言,我还想要摆脱这样未老先衰的心态,离世俗近一些,获得直接亲历事件的强烈冲击和鲜活体验。


至于大概率会成为单亲妈妈,首先这是我深思熟虑后的结果,一个完全由我独立、清醒的做出的决定,和别人和周遭环境的关系很小,和我未来的伴侣也没什么关系。我是一个结婚无所谓主义者,结婚不是我这辈子一定要完成的一件事,可能会结婚,也可能不结婚。而要自己的小孩子这事儿,我自己做决定就够了,且目前技术手段完全可以实现,我对自己做单身妈妈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很多人担忧的单亲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不利,我说说个人浅见。传统家庭模式的一父一母,除了在共同承担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外,在个人教育方面,很大一部分是丧偶式育儿,爸爸忙着赚钱,真正陪伴孩子的时间非常有限,且很多男人根本没认为自己还有这份责任和义务。另外一种则是父亲负责“男性气质”教育,例如带孩子踢球、远足,教会TA坚强、果敢和勇于挑战等品质,母亲更多让孩子学会一些温柔、细腻、体贴等“女性气质”的特点。

这种观念算是传统教育下对于男女角色分工的偏见,以我自己活生生的例子,我就是一个热爱极限运动也独立创业的女性,同时我也喜欢阅读,能够体察到别人一个眼神背后的小心思。保姆负责孩子基本生活,我完全有精力和时间来陪伴TA去了解这个世界。哦对了,我妈妈在知道技术层面完全无忧后,鼓励我多谈恋爱多工作,不断深度体验这个世界,“到时候妈妈也来帮你带孩子。”

生小孩对于女性而言,是自然赋予我们的权利。只要我们准备好了,应该想生就可以生。

在发达国家,单亲妈妈甚至成了一种趋势。在美国,未婚成年人口高于50%的大城市就有45个,2016年,美国未婚先孕比例达40%。再加上高离婚率,美国有将近28%的单亲家庭,简直可以称之为“单身国度”。欧盟国家非婚生子女比例达到了43%,法国更是高达60%。未婚妈妈真的不足为奇。

再说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的母亲安·唐纳姆,17岁爱上一个非洲肯尼亚来美国读书的黑人,19岁未婚先孕生出来一个儿子,22岁就离婚了,也把儿子培养成了美国总统呀。

一个单身女青年自己生孩子自己养,有什么问题吗?


那为什么会做出这个决定呢,一个不得不面的的事实是,人类的生育能力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而就生理层面来说,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要比男性更短。


以色列社会学家Eva Illouz的研究方向是资本时代的爱情关系。从前男人期待与女人结婚,产下后代。这种压力随着家族结构的解体而消失了。如今他们是单身的享乐主义者,Illouz说。

社会常见的情况,男人只要有钱有资源,永远不愁找不到年轻貌美的小姑娘。落到女性这边,年龄越大越难找是每个女性都要面临的大的时代困境。

我可不想利用目前的年龄优势,在生理上的限期慢来临前,找个男人完成结婚生子。我还有自己的事业和兴趣要去发展呢。

除了生理原因外,出于风险的理性思考,浪漫的爱情、性关系和生育后代这几件事我没必要全押注在一个男生身上。如果我确认我想要个孩子,我有足够的能力抚育TA,又不犯法,为什么需要别人来人同意我的生活选择呢。

不可否认,最完美的情况就是我在未来几年内能遇到the one,我们价值观匹配,兴趣爱好相似,生活方式也处到一块儿去,最好还有点荷尔蒙的激情迸发不至于一两年就两看相厌。


在这么好的伴侣基础上,他也刚好在差不多的时间段想要个孩子,是愿意花时间和耐心去陪伴和教育的“奶爸”型人格。既是我的好伴侣也能做好孩子他爸,难道不觉得太难了吗?我反正认为是一个挺低概率的事件,那干脆我自己生自己养就好了啊。



一个单身女青年自己生孩子自己养,有什么问题吗?

我依然非常相信爱情的存在,这个兼具伴侣和父亲角色的男性也许我明天就能遇到。他会和我一起去冲浪去裸晒,一起在咖啡馆看一下午的书,会是那个我第一时间想分享我的喜悦和悲伤的男人。他也会空闲时替孩子们做早餐,醒来对他们说“早上好”、睡前对他们道“晚安”,是孩子成长期间始终在场的那个人。我只是还没有遇到他。

所以我更愿意做最坏的打算,最好的准备,未来一切幸运的相遇我都会心怀感激,是命运的馈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单身   客体   这个世界   后代   女青年   生理   年龄   母亲   妈妈   未来   关系   孩子   时间   女性   男人   爱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