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弱者挥起拳头-两代人的家暴人生

【粉丝来信】

栗子姐,你好。先说明一下我的家庭,我爸妈婚姻不幸福,从小都是我爸打我妈,很多次也不避讳我和我弟。我觉得我爸是一个没有责任感,暴力凶残,不合格的丈夫。

而妈妈性格比较软弱。我家有一点点重男轻女(我爸妈意识不到)我小时候脾气也不好,我爸打我妈,我妈打我,我也打我弟。我记得有两年会打我弟弟,我记忆中应该有五六次吧。爸妈知道后也会批评我打我。


向弱者挥起拳头---两代人的家暴人生


现在我21岁在上大学,我弟弟16岁在市里读高中,我妈就在他学校对面小区租了一套房子陪读。他四月底开学了,我也和我妈一起到她租的小区这了。

因为没有网,所以我就用流量上课和传作业。我手机流量很少,我用了两天我弟的卡,5月16号他晚上放学回来玩手机(因为他17号上午放半天假,我妈允许他玩会手机)过了五分钟开始破口大骂,说网太卡了,游戏打不了小说也看不了,说都是我用的。

当时我在洗衣服我就说,不好意思,我有一个废卡,可以买点流量你用这个吧。他不用,然后继续骂。还用拳头锤门锤床发出了很大的声音。

还说,你怎么不去死,你活着干什么。你怎么不滚,谁让你过来的。我听了一开始没理他,谁知道他继续骂,我就回了,你才要去死,你怎么不滚。把他骂我的都还了回去。

我弟更生气了,还是继续骂,我仍然还回过去。然后我去阳台晾衣服,他从房间里冲出来,拿起一把扫把,边走边说,你以为我不敢打你吗?

向弱者挥起拳头---两代人的家暴人生

拿起扫把往我脸上扇,这个时候我妈过来一把拦住把扫把扔了,他又来掐住我脖子。好在我妈劝,他才停止。转过身,又是踢凳子又是踢床的。搞得很大声。

晚上我止不住眼泪往下掉,真的是伤心。自从我懂事起,我就对我弟好,我爸妈都能看到。我想着他是跟我相依为命的人,跟我一样受着这个家庭苦的人。

无论买什么我都想到他,给他留一份买一份,他需不需要这个那个。但是现在却是这样。

其实我觉得我弟弟打我在某种程度是我爸妈默许的,因为我弟弟又瘦又高又不爱运动,我爸妈总觉得他少了男子气概,加上我小时候打他,爸妈担心他将来被欺负。

向弱者挥起拳头---两代人的家暴人生

爸妈说让我在他面前表现得弱一点,我妈总是会说,你姐弟两个打啊打啊看谁能打过谁,说我弟弟现在长高了,我不一定能打过他了。

今年过年的时候有一次在家,我和我弟就真的打起来了,他个子高,把我弄倒在地上了。后来爸妈知道这件事后,当做笑话一样笑笑。可能他们觉得自己的儿子长大了吧。

第二天我妈说,你怎么能打你姐呢,他说谁让她把流量搞得限速了,发个消息都发不了。而且她小时候能打我,我就不能打她了吗?我妈私下跟我说,不要跟我弟杠,不然他真的会打我。

中午我爸从县城来,语气平淡的说了他几句,我弟说,谁让她跟我顶嘴,我讲她一句她有两句等着我,搞得还是我错了。她小时候打我打的那么惨,我就不能打她了。然后我爸也不说什么了,来到我房间。我说,他那是骂我,还不让我反驳吗?我爸说,算了,谁让你小时候打他呢?

栗子姐,我现在有很强的无力感,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谢谢栗子姐。


【栗子姐点评】

不知道所有的读者看完这封来信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也许在普通人看来,这不过是一个女生来倾诉家庭矛盾、姐弟两人的小打小闹,或者是掺杂着点父母偏心的家庭闹剧。


而在栗子姐看来,这是不仅仅是一个家庭悲剧,而是两代人、三代人甚至更久远的一场悲剧,是弱者仇恨暴力、屈服暴力、模仿暴力、施加暴力的一种恶性循环。

从这位女生的来信中我们可以看到,她认为她的爸爸是一个没有责任感,暴力凶残,不合格的丈夫,而她的妈妈是一个软弱可怜的女人。

向弱者挥起拳头---两代人的家暴人生


这样一个可怜的女人,在受到家暴的时候无力反抗,也不认为自己应该离婚。但她可以转身去打幼小的女儿,而幼小的女儿再去转身打更年幼的弟弟。

一个普通的家庭变成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最有“力量”的人站在家暴的金子塔的顶端,然后较为软弱的女人站在家暴的第二层,更为弱小的女儿站在第三层,最后,年幼的弟弟被压在最底层无力反抗。但仇恨和暴力的种子却根植在弟弟的心中。

在这种暴力型家庭当中,没有人去反抗暴力,每个人都在转嫁暴力和冲突。弱者仇恨暴力,渴望成为最强者去逃避暴力,而弱者变为强者后,却把仇恨和痛苦积压到更弱势的人身上,把拳头挥向了更弱小的人。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攻击行为是从模仿和强化当中产生的。因此在家暴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从家长身上学习到用暴力解决问题,往往会因此成为一个施暴者,将自己的经历往下传递。


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小时候姐姐打弟弟,弟弟长大后,就开始打姐姐。曾经很多次都打过年幼弟弟的姐姐,却认为自己其实也没打过几次,而弟弟打了姐姐一次,已经无力反抗越来越强壮弟弟的姐姐就非常的痛苦和不满。

向弱者挥起拳头---两代人的家暴人生


而我们也可以预见到未来,有一天父亲老了,走不动了,母亲会把当年的语言暴力和家暴讨还给父亲,因为从弟弟骂姐姐:“你怎么不去死,你活着干什么。”


这些话里,明显能听得出来,这是父母吵架时经常说的话。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姐弟两人,也会把暴力倾向带到婚后的家庭中,带给他们配偶、带给他们的孩子。这个悲剧也许会在某一代被中止,也可能无限期的延续下去。


在暴力型冲突比较严重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容易形成暴躁型人格,这类的人对环境适应不良,常影响其社会功能,这种人格障碍常开始于幼年,青年期定型。持续至成年期或者终生。


虽然有些人暴躁型人格表现的不明显,但他们的潜意识中会形成与亲人周围人群的敌对心理,由某一件事情刺激后会激发他们的激烈反应。这个题主的弟弟就已经出现这类倾向。

向弱者挥起拳头---两代人的家暴人生

即便被家暴的孩子长大后不成为施暴者,他们往往也会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性格缺陷,“在家暴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性格特点,比如说自尊心低下、无法建议亲密关系、有完美主义倾向、过于敏感脆弱等,由于无法把控自己的情绪,有时候还会做出一些攻击性的行为,以试图引起他人的注意。”

幼年时期形成的人格成年后很难改变,所以栗子姐经常强调女性不应该以怕孩子受委屈为由,长期忍受家暴行为,因为你们的忍气吞声不但毁掉自己的一生,也会把孩子的一生毁掉。

向弱者挥起拳头---两代人的家暴人生

每年的11月25日是国际反家暴日,栗子姐想在此呼吁:不要等到宣传日的时候才重视家暴行为,在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在每分每秒都请对家暴说: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弱者   扫把   姐弟   年幼   拳头   软弱   人格   暴力   流量   弟弟   无力   小时候   姐姐   环境   孩子   家庭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