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我家孩子聪明是聪明,就是太粗心了

相信很多家长都听过,每当孩子考试考砸了时都会这么说,这次考试没认真,太粗心了,其实我都会做,下次一定做对。


真的如孩子说的是粗心吗?


家长:我家孩子聪明是聪明,就是太粗心了


其实不然,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呢?相信大家看完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后会所感悟的。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一个跳水运动员要参加半年后的比赛,他了解了一下基本动作,也练了几次。有那么一两次很标准,有几次有失误,不过他认为自己比赛时就能做到。


比赛很快到了,他站在跳台上很紧张,结果当然失误了。离开赛场时他说:“唉,我疏忽了,主要是太紧张了。”


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么想?


估计你会喊起来:他练得太少了!当然会失误!


甚至你会说,这个故事太荒谬了,运动员不会这样的!


所以当家长问关于孩子粗心的问题,可以这样说:没有粗心这回事儿。


家长:我家孩子聪明是聪明,就是太粗心了


作业或者考试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练得太少了,基本概念不清楚,不够熟练,准确率低。


我们判断“粗心”的通常标准是:


“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

----那就问问自己,熟练度足够吗?


“原本会做的,考试做错了”

----那就问问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吗?


“审题错了,不是不会做”

----那再问问自己,准确率够吗?比如平时做题力求一遍做对吗?


审题错了,不是不会做


我们常常认为,平时做过的,考试就能做出来,其实事实不是这样的,为什么呢?


01、熟练度不够


何谓熟练度?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成年人,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其实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


但是当我们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1000题,并不一定会全对。


如果平时经常做计算类的工作,很可能做得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这就是熟练度的重要性,也是现如今“题海战术”依旧非常有效的原因之一。


解决方法:


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这样才会在考试中能做对。


家长:我家孩子聪明是聪明,就是太粗心了


02、基本概念不清


还有一些题目,学生们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


但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可以有哪些变化?并未深究。


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地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素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


所以考试订正时,这类题目,不妨再变形或者深究一下,举一反三,这时会发现同学们又疑惑或者糊涂了。


所以,学过,并不等于是学会,更不等于融会贯通。


解决方法:


让孩子试着去讲解题目,如果能够将这道题讲到你能听懂听明白,表示他确实理解了。


孩子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


这也是教学相长的意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家长:我家孩子聪明是聪明,就是太粗心了


03、准确率不高


家长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时,你是每个词是一次输入正确,还是不断删除修改?这个其实也是准确率的问题。


如果平时做事力求“一遍做对”“每遍都提升”,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


这需要用心投入和沉稳,还需要刻意自我要求,反复多次后才能成为本能。


如果做错了,觉得“没关系,以后还有机会”,常常会造成多次也无法做到比较好的状态。另外,准确率还和“做题量”以及“题目类型”有关。


所以如果平时单元的作业100题总要错3-5题,考试的出错率基本会翻2-3倍。而概率因素导致平时错误率越高,考试时失分率越成倍增大。因为考试时题目的类型更加宽泛和变化多端。


解决方法:


每次做题都认真对待,提高准确率,争取会的做题,建立错题本。


我们再回到那位跳水运动员这儿----如果半年后他参加比赛,他现在就需要各项体能的训练,基本动作的反复练习--每次都要力求完美,整套动作也需要练得无比熟悉犹如本能,然后才有可能走上赛场。即使这样,也不是万无一失的。


所以放弃“粗心”这样的说法吧,放弃“粗心”这个观点之后我们才有可能认真查找原因,制定训练的计划,获得真正提升。


获得提升的,绝不仅仅是成绩,还包括审视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策略,行动力,意志力。


家长:我家孩子聪明是聪明,就是太粗心了


04、6个习惯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


1. 慢慢读题


拿到试卷后,读题速度要慢,尤其是题目较长时,更要慢读,细细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同时把重要的信息记录下来。比如,把已知的数据标示在题目的图上。


切记,题目没有读完,不能妄下结论。


这样一遍读下来,基本也就只需要一遍,有用的信息都正确进入自己的脑海,做题就能正确运用所有的已知条件啦!那么看错题目,看漏条件这些事故,就彻底跟自己拜拜喽。


2. 演算工整


解答数学题时很多计算都会在草稿纸上进行。草稿纸嘛,又不用给别人看,所以很多同学的草稿纸就乱成一团糟。


相信孩子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遇到复杂题目,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列出很多方程、计算式。


然后费劲仔细观察这些方程,找出隐藏的关键信息,才能解出题目。


这时候,如果自己的草稿纸上的计算过程比较整齐,干净醒目,那么发现已知条件中暗含的关键信息就比较容易,更不会发生挪错数字,弄错符号等情况。解题过程自然一帆风顺!


家长:我家孩子聪明是聪明,就是太粗心了


3. 回头检查


做完一道题目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结合本题的结果,判断一下结果的合理性。


比如:解出来发现结果的数很难看;或者解出来要求的时间竟然是负值。


这时候就需要回头仔细检查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那么,干净整齐的草稿纸就发挥了它的另一项重要作用——方便检查!


4. 深挖根源


有些题目老师稍稍一点拨,孩子就知道正确的解题方法啦。这些看似粗心导致的错误,其实是概念不清晰。


那么,这时候不能就简单的一改了之。应该抓住小问题不放手,深入挖掘根源,运用类比,对比等方法,把相关的知识统统过一遍,彻底理清楚。


5. 专心做题


平时练习题目,作业要重视,把它们当作考试题目看待。做题的时候先把孩子的电脑、手机、iPad没收掉,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快速地完成。


完成之后再去听音乐,休息。慢慢养成专心做题,专注做事的习惯,粗心自然就会远离孩子。


家长:我家孩子聪明是聪明,就是太粗心了


6. 决心、信心、耐心


粗心是一种坏习惯,每一个人经过努力,都能改掉这个坏习惯。


需要的是让孩子自己树立信心,下定决心,同时耐心的坚持。


慢慢地就能把这个坏毛病,用细心的好习惯去替换掉。细心的习惯一旦养成,粗心将彻底离开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粗心   孩子   教学相长   作业   准确率   运动员   本能   熟练度   题目   平时   聪明   家长   我家   正确   习惯   条件   简单   考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