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超过半数的中学生极度讨厌父母?

有机构抽样调查了北京市3000多名中学生,对他们的心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对待父母的态度”一项,有56.28%的孩子都投给了“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这个选项,只有4.75%的孩子表示喜欢自己的父母;也就是说,有超过半数的中学生极度讨厌自己的父母。这样的结果真让人痛心!

中国父母都望子成龙,是最为孩子操心的父母,也就是说是最爱孩子的父母,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中学生极度讨厌父母呢?

一些父母认为这是孩子青春期的叛逆,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作为一种情绪,它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不必把它看得太重。确实,这种讨厌里有很大一部分成分是青春期的叛逆,只是一种情绪;许多孩子在嘴里喊着“恨”父母,但并不是真正恨父母,只是情急之下的口不择言。但是,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父母不能把这种“讨厌”仅仅把它当作一种来得快去得也快的负面情绪对待。

为什么超过半数的中学生极度讨厌父母?

情绪是感情的外衣,在“讨厌”这种负面情绪里面还有更深层次的感情上的根源,这一点值得所有的父母重视,甚至警惕!

中学生的“叛逆”隐藏着他们渴求平等与尊重这种社会性的感情。如果父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越是叛逆的孩子,他们平时越没得到父母的尊重,他们的基本权利都在父母的“都是为你好”借口下被剥夺或被漠视;他们的叛逆就是想摆脱对父母的依附,但是,他们的能力又让他们感到无助,所以,他们以故意与父母对着干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因此,他们在父母眼里显得很“叛逆”。

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自主意识已经完全觉醒,但是,绝大多数父母仍把他们当两三岁的小孩看待,没有及时改变和调整爱孩子的方式。因此,这些半拉子成年人开始不喜欢听父母的话了——不管父母说的是不是正确,并做出一些标新立异的事情向父母凸显自己独立的人格与思想。因此,他们经常故意跟父母对着干,父母说那是错的,那他偏要做;父母说那是对的,那他偏不做。他们急于要求“平等”和“独立”,摆脱父母自以为是的“操心”,不愿意按照父母设定的样子生活;“平等”与“独立”是孩子在已经开始到来的信息化社会的素质的标配,不具备“平等”与“独立”的素质,他们很难适应信息化社会生存的要求。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中学生都真正了解平等与独立的真正含义,特别是与平等和独立相对应的义务与责任。

父母必须对孩子的“平等”与“独立”的要求有足够的重视。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妥当,就会给伤害孩子的未来,也会伤害亲子关系本身。事实上,现在对于许多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父母来说,孩子已经变得像颗易燃易爆的炸弹,自己成天如履薄冰,生怕自己说错一句话,孩子就会被点燃,这样要么冷战,要么发脾气,很难沟通。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的父母在孩子成年后仍能保持真正相互信赖的亲密关系,其它的都属于“面和心不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中学生   半拉子   讨厌   父母   青春期   操心   叛逆   负面   平等   情绪   重视   素质   独立   孩子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