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的混乱始于:父母不像父母,孩子不像孩子

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里讲述了一个34岁男人莱斯的故事:

一个家庭的混乱始于:父母不像父母,孩子不像孩子

34岁的莱斯是个工作狂,无趣又无爱,妻子女友相继离开了他。和苏珊的咨询交流中,我们了解到,童年的莱斯过早承担了家庭责任。母亲常年卧病在床,父亲忙于工作,莱斯不但要替父母照顾弟弟,还要照顾母亲,甚至还要想法让母亲高兴。

深陷角色颠倒混乱的莱斯,深感无力,背负着沉重负罪感的他,只好压抑自己的情感需求,变成只会工作不会享受的机器。

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里说:“当父母把家长的责任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时候,家庭中各个成员的角色就变得模糊、扭曲甚至颠倒了。被迫成为自己的父母,甚至是父母的父母的孩子,没有可以模仿、学习或尊崇的对象,孩子的自我认同感便会随波逐流。”

当孩子被“父母化”后,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会出现混乱,表现出一系列“病态症状”

正如奥古斯都·纳皮尔和卡尔·惠特克在《热锅上的家庭》里说:“当一个家庭的阶层混淆不清,或是赋予成员间阶层的规范、规定受到侵犯时,家中某一成员的心理就会有所偏差,心理症状于是出现。”

一个家庭的混乱始于:父母不像父母,孩子不像孩子

一个家庭的混乱正是始于此:父母不像父母,孩子不像孩子。

奥古斯都·纳皮尔和卡尔·惠特克在《热锅上的家庭》里就描述了一个鸡飞狗跳、关系错位的家庭。

《热锅上的家庭》作者奥古斯都·纳皮尔和卡尔·惠特克本是师徒关系,后来发展成合作关系。

奥古斯都·纳皮尔是北卡罗来纳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后任职于威斯康星大学精神医学系,并参与了儿童与家庭研究计划。目前在亚特兰大负责一个家庭治疗工作,经常与同样是心理治疗师的妻子一起为一些家庭提供治疗。

卡尔·惠特克是雪城大学医学博士,在路易斯维尔大学接受精神医学训练。1965年成为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精神医学教授,在那里工作直至1982年退休。曾在很多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并参与编写了多本心理学教材。

在《热锅上的家庭》里,奥古斯都·纳皮尔和卡尔·惠特克从16岁女儿叛逆的表象背后,分析出大卫和卡罗琳的婚姻矛盾,才是导致家庭成员关系错位的根源。之后又一步步引导大卫一家摆脱混乱的关系错位,让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一个家庭的混乱始于:父母不像父母,孩子不像孩子

家庭是一个小型系统,父亲、母亲、子女扮演什么角色,都是被系统预先安排好的,一旦关系错位,系统混乱,家庭的某个成员就会“以身殉道”,用生理和心理上的种种“病态症状”警示家庭。

下面我们结合大卫一家来分析下,家庭关系错位给孩子带来的危害

1、心理上:缺乏安全感、自大傲慢、甚至患上精神疾病

父母眼里的女儿克劳迪娅嚣张叛逆,不是和母亲整日争吵,就是离家出走彻夜不归,甚至有自杀轻生的倾向。

事实上克劳迪娅确实觉得自己快被逼疯,她时常沮丧苦恼,情绪激动,甚至被怀疑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在治疗中,克劳迪娅甚至两次情绪爆发,甩门而去。

一个家庭的混乱始于:父母不像父母,孩子不像孩子

治疗后期,丹也出现了类似症状,自大傲慢,不尊重父母,觉得周围伙伴都很愚蠢,甚至看不起父亲。

克劳迪娅和丹的这些症状,其实都是家庭关系错位的表现。大卫家主要矛盾是父母之间无声无息的疏远和婚姻关系的逐渐冷却。

因为大卫和卡罗琳关系日渐淡漠,为了弥补心里留白,大卫选择和女儿亲近,卡罗琳选择和儿子亲近,因而某种意义上,克劳迪娅和丹被赋予了父母“伴侣”的角色,在这一错位关系影响下,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开始迷茫。

一个家庭的混乱始于:父母不像父母,孩子不像孩子

当父母关系融洽时,他们被当孩子,当父母关系疏远时,他们被当“伴侣”,久而久之,他们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成人还是孩子。这种不确定性,让他们恐惧不信任,从而变得缺乏安全感。

就像《小欢喜》里的英子,离异的母亲宋倩,其实潜意识里是把她当伴侣,无微不至的照顾带有对丈夫的移情。也正是这种错位的家庭关系,才导致后期英子抑郁成病。

一个家庭的混乱始于:父母不像父母,孩子不像孩子

一个孩子,他无法同时饰演父母的孩子,以及父母的伴侣,这样的定位只会让孩子心理混乱,患上心理疾病。

2、生理上:出现多动、尿床、厌学、成绩下降等一系列症状

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的玛丽・卡瑟塔医生的一项研究发现,那些生长在父母不和、存在家庭暴力的家庭的孩子,比那些经受压力较小的孩子更容易生病。

奥古斯都·纳皮尔和卡尔·惠特克在《热锅上的家庭》里也指出,孩子有多动、嗜睡、成绩下降、尿床、口吃、厌学、脾气暴躁、拒食中的任何症状,说明孩子有可能正在承受着来自父母婚姻压力的痛苦,也就是说,孩子不知不觉成了家庭中的替罪羊。

刚开始治疗时,大卫指出,克劳迪娅身体不好,经常有莫名其妙的疼痛和找不出病因的耳鸣。

其实,她的这些症状是被父母当做“替罪羊”的表现,遭受心理压力的同时,生理也表现出不适。

电影《海蒂和爷爷》里的克拉拉,妈妈死后她大病一场,“病好”后发现不能走路,只好坐轮椅。海蒂的出现,使得她和父亲交流变多,再加上心情变开朗,又能走路了。

一个家庭的混乱始于:父母不像父母,孩子不像孩子

所以其实克拉拉不能走路只是心病,她用生病的方式告诉父亲,对她多加关注。当父亲对她关注变多,她和父亲的情感流动起来后,打开心结的她自然就能走路。

《读懂孩子:周鼎文家庭教育智慧》里说:“孩子会敏锐地感知到家庭的状况,并以身心的变化反映出来。孩子的疾病是在说:“我们家违背生命运作的法则了!

因而,面对“生病孩子”或者“问题孩子”,当务之急不是要“治疗”他们,而是要摆正错位的家庭关系,让家庭人员各归各位。

具体怎么做呢?一起跟着奥古斯都·纳皮尔和卡尔·惠特克来学习。

一个家庭的混乱始于:父母不像父母,孩子不像孩子

1、父母找准定位

大卫和父亲没有太多亲密关系,不能忍受当长辈所造成的代沟,所以尝试把儿子丹当朋友。正是大卫把丹当朋友这一行为,使得丹开始小看他,甚至妄图取代他。

因而家庭里,父母先找准定位,做个合格的父母,再去教育孩子。

香港明星蔡少芬说:“你可以做她很好的聆听者,可以赞同她,可以安抚她,但不能亲近到做朋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懂得尊重长辈,到社会上,她才能尊重他人。”

一个家庭的混乱始于:父母不像父母,孩子不像孩子

总想和孩子做朋友的父母,会慢慢失去父母权威,孩子不再怕你,你不给他买玩具他敢大街上撒泼,你批评他,他敢冲你瞪眼动手。

父母子女,就意味着你是父母,他是子女,你对他有教育、引导义务。至于朋友,他的同龄人才是最好的选择。

正如《重塑父母权威》中说:“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潜意识里父母必须是长辈的角色,因为孩子需要在规则和边界当中茁壮成长。”

2、不要“扮演”父母

大卫尝试和克劳迪娅敞开心扉聊天,但交谈中,克劳迪娅却几乎被逼疯,尤其在父亲再三忽视她的眼泪,试图跟她理性交谈时,克劳迪娅愤怒到立刻摔门离开。

一个家庭的混乱始于:父母不像父母,孩子不像孩子

奥古斯都·纳皮尔和卡尔·惠特克在《热锅上的家庭》里分析,正是大卫近乎冷漠的理性,才逼得克劳迪娅几近崩溃。

大卫和克劳迪娅交谈时,总教训女儿,他隐藏了很多真实感情,一直企图保持理性,一直想扮演“父亲”,而不是做父亲。

这种情况很常见,父母总摆着架子,和孩子说话,在这种交谈里,孩子感受不到爱与关怀,只有刻薄与冷漠。

就像《少年派》里的王胜男,对妙妙说话时,不是指责,就是嘲讽。妙妙感受不到爱,只有控制。

一个家庭的混乱始于:父母不像父母,孩子不像孩子

父母和孩子相处时,要学会示弱,学会表现出父母角色之外的温情。

正如《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里说:为人父母的主要任务就是暴露自己的懦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世人展示长大成人的实质,丰满,有血有肉的人生。”

因而,如果你想和孩子维持温情人性的关系,就尝试充分表达自我,不要做好像掌握着所有正确答案的训导员,让孩子知道父母有盔甲,也有软肋。

3、放弃不管用的教条

奥古斯都·纳皮尔和卡尔·惠特克在《热锅上的家庭》里大卫和卡罗琳说:“你们应该摸索着在旧系统中做些变化,以前是父母控制子女,现在该试着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在新系统中你和她之间将会是人对人的关系。最好的情况是成为她可以咨询的对象,使他乐于接近你。”

如果你问父母爱不爱孩子,他们肯定毫不犹豫,但你问他们喜欢不喜欢孩子时,他们可能就会犹豫。

一个家庭的混乱始于:父母不像父母,孩子不像孩子

在父母眼里,孩子总有某些行为不招人喜欢,所以试图改变他。但孩子身上父母不喜欢的那些行为,或许恰好是孩子的特质。

因而,父母不要固执己见,学着用爱与尊重对待孩子。你可以不喜欢孩子身上的某些行为,但请不要贸然改变他们,学会尊重。

4、发展新的语言系统

母亲卡罗琳和克劳迪娅再次争吵,并发生了武力冲突。对此奥古斯都·纳皮尔和卡尔·惠特克建议他们发展新的语言系统,学习谈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偏激的攻击别人

比如卡罗琳在厨房忙碌,希望家人可以帮忙,不直接开口,却指责克劳迪娅:“你只会偷懒。”

一个家庭的混乱始于:父母不像父母,孩子不像孩子

如果她换种说法:“我在厨房感觉好烦好难过,你可以帮我吗?”我想克劳迪娅肯定不会敷衍了事,而是认真帮忙。

对此我特别有体会,从小我妈每次忙碌时,总会骂骂咧咧,先骂我爸懒,再骂我没用,最后哭诉自己命苦,每次她一开始这“三部曲”时,我就忍不住反驳她“你要帮忙,不会开口说啊,非要抱怨。”

但我妈每次都回怼:“你不长眼,没看到我在忙?”一次两次我再也不想帮她。

很多家庭沟通不畅,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只顾指责别人,不说自己。其实当你真诚表达了自我感受后,家人是会理解帮忙的。

5、直面婚姻问题

经过多次治疗,奥古斯都·纳皮尔和卡尔·惠特克把大卫家的矛盾定位于婚姻矛盾。

一个家庭的混乱始于:父母不像父母,孩子不像孩子

正是大卫和卡罗琳婚姻不合,才导致克劳迪娅和丹的关系错位,被当成父母婚姻“替罪羊”的他们,表现出了一系列叛逆行为,比如克劳迪娅的离家出走、丹的自大傲慢。

意识到这点后,大卫和卡罗琳不再回避,开始直面婚姻问题。

卡罗琳首先开始改变,学着不再过度依赖大卫,把生活的重心从家庭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开始学习、进修。

而大卫和原生家庭和解后,也开始尝试着改变,更温情更关心家人。

他们都学会了做自己的治疗师,尝试自我疗愈。至此,他们的家庭危机得到解除。

一个家庭的混乱始于:父母不像父母,孩子不像孩子

心理学家徐浩渊博士说:“相对于成年的父母,孩子们更像是一个敏感的心理学家,父母只考虑他们的存在,他们却特别在乎父母的情绪,对父母的心理变化非常敏感。”

就像《热锅上的家庭》里的克劳迪娅,一直被认为“有病”,直到治疗后期,奥古斯都·纳皮尔和卡尔·惠特克才发现,克劳迪娅的病态表现,不过是她敏锐感受到了父母婚姻出现了裂痕,才不惜用“病态化”来拯救父母的婚姻。

所以,请父母调整心态,认真做合格父母,只有当父母像父母,孩子才能更好做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卡尔   大卫   混乱   父母   孩子   家庭   替罪羊   病态   症状   角色   父亲   母亲   婚姻   关系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