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父母的第一反应真的太重要了

最近有个特别崩溃的妈妈对我诉苦道:

“我家那儿子真的太没有良心了,从小到大我带他这么久,他却和爸爸最亲。”

“还有平常我对他多好,他一点感恩都不知道,活脱脱的白眼狼。”

“上次他打球摔伤了腿,在家躺了整整三个月,我端屎端尿,喂吃喂喝,到头来竟然换来他的一句很烦。我对他付出了这么多,他怎么这样对我?”

一大串不间断的语音,语音里妈妈带着疲惫的哭腔,完全能感受到妈妈整个人的崩溃与绝望。

我开始以为这又是一个“妈妈过度宠溺孩子,孩子被惯坏”的事,但是跟她儿子聊了一次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这个妈妈一直在用“责备”对孩子表达“关心”。

孩子犯错,父母的第一反应真的太重要了

她以为儿子可以从她的责备埋怨里感受到爱与关心,但实际上孩子感受到的只有嫌弃与漠视。

她儿子说,那次摔伤腿,在家养伤,本来觉得很幸福,妈妈又是给自己做好吃的,又是陪自己聊天,但是慢慢地妈妈的话就变味了,她话里话外都充满了指责与埋怨:

“你从小就不小心,不是磕了这,就是碰了那,没少让我们操心。”

“这下好了,你学习肯定要落下,本来就成绩中等,这次估计要垫底了。”

“看我一直给你端吃端喝的份上,以后你可少气我吧。”

听完妈妈和儿子共同的诉说后,我才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是什么?

妈妈以为自己在对孩子表达爱与关心,可是孩子感受到却是责备与忽视。

就比如孩子摔伤腿,妈妈的反应不是心疼,而是抱怨,抱怨儿子不小心,抱怨儿子不注意。

虽然妈妈也做了很多,但是那些伤人的话语却烙印在了孩子心里。

这也是很多父母的通病:当孩子受伤,我们的反应不是安慰和关心,而是边责备边心疼。

父母以为孩子会懂得“打是亲骂是爱”,但实际上孩子的觉察能力很强,解释能力很差劲,因为他们从你的责备抱怨里感受到的只有嫌弃。

孩子犯错,父母的第一反应真的太重要了

当孩子每一次受伤去寻求父母的安抚,却得到责骂时,久而久之孩子的脑回路就会变成这样:我受伤了,妈妈会觉得我很没用,她会责备我。所以我还是不要跟她说了,悄悄隐瞒下来吧。

这也是很多孩子犯了一点小错误,却因为害怕走上绝路的原因。

从不曾消失的童年伤痛

我想起了我的一件往事:

我小时候很害怕犯错,比如丢东西、学习不好被叫家长,这些几乎每个孩子都会遇到的事,在我妈眼里却像是天塌了一样。

因为我丢了五块钱,她罚我站了两个小时。

因为我考试没考好丢了她的人,她狠狠揍了我。

类似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久而久之我就养成了犯错误不是去坦白,因为坦白会被骂,而是想方设法隐瞒。

小学二年级有次放学没回家,而是和几个同伴一起去一个另一个同伴家玩耍,玩到快天黑才回家。

但谁知道第二天一大早我却被告知,xx的数学课本丢了,她说是我偷的。

被告知偷了数学课本的我那一瞬间懵逼了,随后就是老师不停地叫我出去谈话,威逼利诱,假装规劝,话里话外都暗示我,让我承认偷了书,并且把书交出来。

碰到这么大的事,我第一反应是不能让我爸妈知道,不然他们会骂我。

但是从那时候起,我每天上学如同上刑,因为老师总是会叫我出去谈话,让我承认偷了书。

在老师的压力下,没出息的我承认了,可是我拿不出书,因为我真的没有拿。

这个时候事情已经闹大了,有人已经偷偷告诉了我爸妈。

我爸妈得知这件事,第一反应不是维护我,安抚我,而是责怪我“没出息,你没拿书为啥要承认拿了。”

后来估计是看事情闹大了,xx说自己在家里的柜子里找到了数学书,她放到了里面,然后忘记了。

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可是那之后的小半年,我爸妈都不断提起这件事,之所以不断提起这件事,是因为他们觉得我没出息,明明自己没拿书却承认了。

所以这件事到后来最伤我的不是被冤枉,而是被冤枉后父母没有安抚我,而是不断地责备我,反复地骂我。

这件事的后果是让我更加坚定了一件事:犯错后千万不能让父母知道,不然得到的只有责骂。

所以上大二我弄丢了学费,宁愿找朋友们东拼西凑,自己拼命打零工赚钱也不愿告诉他们。

所以工作第一年我烧伤了脚,宁愿一瘸一拐去上班也不愿跟他们说。

我曾经以为这是报喜不报忧,但是后来才发现只不过是怕被责骂。

当然后来他们不会因为我做错事再去骂我,可是那种害怕犯错的恐惧却深深烙印在了我的心里。

孩子犯错,父母的第一反应真的太重要了

原来那些看似消失的童年伤痛被遗传了

我有时候觉得人矛盾又可怕,我意识里记得那份犯错后被责骂的恐惧,所以我告诫自己当了妈,养了娃,一定不要重蹈覆辙。

可是代际循环出现了,我不自觉地变成了和我爸妈一样的父母。

当我女儿摔伤时,我第一反应竟然是厌烦“你怎么事这么多,跑的时候一点都不小心”。

当我女儿弄坏玩具时,我第一反应竟然是愤怒“给你买玩具不是让你糟蹋的,再不爱惜玩具以后别玩了。”

我想做一个当孩子犯错给予她安抚的妈妈,可是我却变成了一个孩子犯错责备不断的妈妈。

我很恐惧,可是我又庆幸我意识到了。

所以之后在和孩子相处时,我总是不断提醒自己慢一点,别急着说话,让大脑静一静。

因为很多时候说出来的话都是潜意识下的情不自禁,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而要想对抗这种下意识,我必须让自己说话慢一点,大脑多思考一点。

所以下一次孩子犯错时,我拼命抑制着自己的说话冲动,告诉自己先冷静下。

当我压着自己冷静下来后,我意外地看见了孩子。

当孩子摔倒,碰着伤口来寻妈妈时,她渴望得到的是我的安抚与关心。

可我却带着不耐烦与敷衍在指责她不小心,所以后来她越发小心翼翼。

即使不满意不开心,也不敢大声告诉我,只是默默地哭泣。

潜意识支配下的我不曾看到,而当我真的冷静下来后,我才看到了孩子的伤痛,也穿过迷雾看到了童年那个被骂后瑟瑟发抖的我。

孩子犯错,父母的第一反应真的太重要了

孩子犯错,父母的第一反应真的很重要

从我的个人经历上,我再一次确认了:

很多时候父母自以为对孩子不过是刀子嘴,刀子嘴背后隐藏的是爱。

但孩子感受到的却是尖锐的刀子在一次次挫伤内心。

刀子嘴背后所谓的爱,或许不过是父母的自欺欺人。

我坦然地跟这个妈妈交流了许久,她从最初的拒绝承认,到后来的反省,终于意识到破坏亲子关系的一直都是她。

她以为孩子犯错,自己的责备是在表达爱,但对孩子来说却是一次又一次的伤害。

慢慢地孩子遇到事情,或者犯了错误再也不肯告诉父母,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不会得到爱与关心,得到的只有骂,甚至是打。

既然如此,何不自己解决,无法解决的时候,就解决自己,总归不能告诉父母。

但是身为父母,孩子出事,我们却总最后一个知道,这又是多么悲哀?

孩子犯错,父母的第一反应真的太重要了

所以当孩子犯错,父母的第一反应真的太重要了。

你是安抚,还是责骂?一起来评论区聊聊吧。

我是@唯妈养娃,佛系随缘妈,家有5岁敏感小妞,关注我,不定时育儿碎碎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父母   孩子   刀子嘴   伤痛   冷静   童年   恐惧   害怕   儿子   说话   小心   事情   玩具   妈妈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