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勇敢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吗?

你能勇敢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吗?


这学期绘本班的孩子们年龄都在六岁左右,他们对课堂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所以在刚开始的几节课上都异常兴奋。


尽管每一堂课上的内容都能够完成,但是孩子们总是在一种莫名的兴奋中,因为这种兴奋的情绪,他们经常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就会出现不能遵守课堂规则的情况。


也因为这种兴奋,他们在肢体上也很容易起冲突,经常几个孩子抱成一团,压着对方的身体,或者是相互打闹。


在一次课程中,轩轩很激动地躺在地板上,多多见状跑上去在轩轩的手上踩了一脚,这个动作明显是故意的,但是没有什么动机,似乎就是太激动了。


老师马上提醒了多多,同时查看了轩轩的手(为了不影响课程的进行,老师一般都会在课后解决孩子们之间的问题)。


轩轩当时并没有什么反应,在地板上又躺了几分钟之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直到课程到了最后的讨论环节,孩子们逐一发言,这时候轩轩突然跑到多多面前,用手上的纸制头饰从多多脸上打过去。


因为太突然,多多脸上的表情一下子僵住了,但是瞬间眼泪就充满了眼眶。


我立刻对轩轩说“不可以这样对待小朋友,这时轩轩解释道:“他刚才踩了我。”


我回过头去看多多,只见他眼圈发红,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却强忍住伤心和眼泪,勉强地挤出一个尴尬的笑脸说:“太爽了。”


你能勇敢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吗?


我在多多旁边坐了下来,心理一下子就被多多故意隐藏起来的情绪感染了,我充满爱地说:“刚才让你很尴尬是吗?老师也看到了你的愤怒。”


多多忍下去的眼泪瞬间又涌满眼眶。但是他没有说话。


我又说:老师明白你的感受,你可以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你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感受,老师完全可以接纳,也愿意陪着你。”


我一边说,一边抚摸着他。他的嘴角开始抽动,情绪开始流露,但是仍然没有完全地流淌出来。


我在旁边一直陪伴着他,静静地和他一起感受着,那一瞬间我心底的爱化成了悲伤,有那么几秒钟,我们的情绪完全地共振了。我下意识地调整一下自己。慢慢地,多多的伤心开始一点点流淌出来,脸上挂着眼泪。


几分钟后,课程结束了。我把轩轩请过来一起解决问题。我说:“你们两个人来说说刚才发生的事情。”轩轩立刻说:“他先踩的我!”多多说:“我只弄了他一下,他打我好几下。”


我能感觉到这时的轩轩有了一丝歉意,而多多也感到自己不应该一开始去踩轩轩。


我说:“你们两个相互道歉,可以吗?”他们点头。多多先道歉,轩轩也说了对不起。我不确定他们俩人是否还有情绪,就接着问:“你们都能原谅对方吗?”两个人很快说“可以。两个孩子的调整速度都很快。


我对多多说:“刚才老师看到你不想表现自己真实的情绪,老师能感受到那种情绪,那种情绪让人很难受,你是可以表达的。”多多的眼泪又一次涌了出来,那份伤心又一次被触动了。


坐在旁边的轩轩一下子被多多的这种情绪感染,眼眶瞬间红了,他小声说:“如果表现出来会被别人笑话的。”我一下明白了孩子们的心思,他们对脆弱的情绪有了一个评价,给情绪贴上了好和不好的标签。


我又看了一眼多多,虽然他还在伤心,但是能感到他认同轩轩的说法。我说:情绪没有应该或者不应该,当你有情绪的时候,你可以表现出来,没有人会对你说什么,老师不会说,在这个环境里也没有人会说,我们都是了解小朋友并且爱小朋友的老师,所以,你们完全可以表达。”


这时我看到轩轩的眼眶又红了一下,我立刻说:“你有点伤心是吗?”他没有说话,也没有否认,只是很快就将情绪忽略了。


接下来的时间,我一直陪着多多,他不停地抽泣着,能感觉那种情绪从他小小的身躯里随着那抽泣慢慢地向外流淌,我什么也没有说,就是一直专注地看着他。


几分钟后,他的抽泣声越来越小,同时还时不时看一眼教室里的其他人,我感觉他的自我调整差不多要结束了,就告诉他:“如果你觉得调整好了,就告诉老师。”但是他并没有马上回应我。又过了几分钟,他说:“好了!”之后就立刻投入到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的游戏中了。


你能勇敢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吗?


发展情绪对于儿童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情绪是对外部世界认识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主观反应,这种反应是一种心理状态。


儿童一开始的时候只是通过感觉感受到了这种心理状态,但是并不真的认识了这种心理状态,也就是说儿童对自己的情绪是不认识的。


但是,有一部分基础情绪是儿童天生就有的,比如哭和害怕。儿童虽然不能跳出情绪、达到认识情绪的状态,但是他们是有心理感受的。


因而儿童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其次是在基本情绪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出更加复杂的情绪。


比如四岁多的孩子会有尴尬的情绪,六岁的孩子会有愧疚的情绪,这些都是在与环境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的情绪。


在孩子发展情绪的过程中,总是会不断地感受、认识、理解着这些情绪。这些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没有“应该”还是“不应该”,它只是一个人生命中的一部分而已,无需人为地加以褒贬。


然后,一个人情绪的发展是必须通过和外在世界的互动才能发生的,所以,儿童最初的外部环境——父母及孩子身边的人对儿童情绪的反应就会直接影响他们对情绪的认识。


比如,经常会有父母说:“你要哭,你说就行了,哭什么?你就知道哭?”这时,成人给哭这个表现给了一个否定的回应,让孩子们对这种情绪有一种“不应该”的认识。


就像上面那个例子中的多多和轩轩,他们认为不应该表现出自己脆弱的情绪,脆弱这种情绪显然是被成人给贴上了一个“不应该”的标签。


孩子在这种成长氛围中,学会了掩饰自己的情绪、压抑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让情绪自然地流淌。但情绪的发展正是在这种自然的表露中得以自我认识和发展的,压抑只是卡住了发展的脚步,不会让情绪走向真正的成熟。只有正确地认识情绪、发展情绪,人才会成为情绪的主人,而不是被情绪掌控和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情绪   眼眶   小朋友   脆弱   兴奋   脸上   伤心   瞬间   眼泪   状态   真实   老师   课程   儿童   孩子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