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小提琴这么苦,为什么我们还要坚持?

听听过来人是这么说的

当年喜欢的小女孩在学小提琴,我也就学了,现在还记得当时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便是她从一年级开始学,我从三年级开始学,结果我们都在三年级这一年过了三级——妻贤子

有一次在电视里看了吕思清先生拉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从此就爱上了小提琴,感觉他站在台上拉琴的时候整个人都有一种特别的光彩。总是期望自己也可以拉出那么好听的曲子。虽然最后也没有成为专业小提琴手。至于悲惨经历,见下图!老师还好,亲妈偶尔动手什么的,毕竟自己喜欢,没想过放弃。——拉琴爱好者

小时候喜欢,父母不让,然后叛逆期就学了起来,年轻时候父母不让做什么,就偏做什么,然后跪着走下去。——贝贝

莫名其妙就坚持下来了,我就是喜欢,就是热爱,我老师曾经说,要把琴当成和呼吸、吃饭一样自然的事。——锯子

我觉得苦的多,但也觉得奇怪,为什么明明知道苦,可还是要学他。——马勒第一

绝大多数苦中有乐,极少数苦尽甘来。——sjmin

孩子学琴不乐,是坚持不下去的。硬要坚持,就是身心摧残,那不是意志品格的磨练。——莎贝达

学琴肯定是苦得多,任何人学本领哪有不苦的?学体操,学游泳,学书法,学画画,学舞蹈,学唱歌,学数理化,哪门子不苦?哪门子不枯燥?大人学尤苦,孩子身子骨又嫩又小,哪有不苦之理?,首先之苦是“累”,任何东西不正规地学都可不累,都可“好玩”,比如我儿子每天放学之后跑完步,就去和同学们打一会儿篮球,那是好玩,还有打乒乓球也是好玩,可是要是让他去接受正规的训练,那就完全是另外一码事了,乒乓球的正规训练要练步伐,练挥拍,打篮球也要练步伐,体能、跳跃等等,没有一项单练是“好玩”的,这和练小提琴、钢琴的基本功完全是一个道理,学任何本领都得单练各项基本功,没有不苦、不枯燥的,吃不了这个苦就啥也练不成,想在“好玩”中学,“乐”中学,在以前没有竞争或者竞争不大、发展空间很广阔的时代或许可以,现在已经没有这个空间和时间了,学小提琴就是学艺,想学出点名堂来,学出点“艺术”来就得按学艺的规矩来,各项基本功的单练苦练是少不了、免不了的,还得讲究点效率,太慢了有可能一辈子都成不了这个“艺”,如果光讲“好玩”、“乐趣”、自我陶醉,那也完全无可厚非,就像本人学围棋,从小就会那么两下子,至今还是那么两下子,过去在大学里、单位里和同学下,和工友下,杀的昏天黑地,杀得时空倒转,乐啊!可水平永远是不入流的业余最低级的都不是,这么低的水平还是给我曾经带来无穷的乐趣,小提琴也是,也曾经给我带来极大的乐趣,可现在我不拉了,儿子学琴我再也不让他像我过去那样的不正规地练了,时代进步了,学琴的人多了,欣赏的水平高了,现在学琴的条件也好了,孩子能够接受比较正规的训练了,为什么还要由着他“轻松、愉快、不正规”呢?只有学的有点像模像样的“艺”,才会达到自我欣赏和被人欣赏的程度,孩子才会从中得到真正的乐趣,现在是有条件让孩子正规学啊,为什么不?我们那个年代是没有这个条件啊!孩子如果不是特别反感学琴,那吃这一点苦算得了什么?这一点苦算什么“摧残”?你没看到那学专业的一天练十几个小时的琴,那中学生一天坐十几个小时的凳子,重复再重复着低级的重复,完全由不得你愿意不愿意,劳累不劳累,摧残不摧残,眼皮子抬的起抬不起,这会儿我儿子的状态就是这样的,正在艰苦地做着那一大堆的作业,眼睛是红的,这临考前的作业是特别的多,已经几天没练琴了,这么小的年纪就已经开始在“拼'”了,拼元气,拼精力、拼生命力了!才11岁啊!才小学五年级啊!不是小提琴在摧残孩子,是现实社会!是整个教育制度!我不反对孩子“吃苦”,孩子的成长需要有一定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这点精神,孩子将是废物,但我反对让孩子吃这么多低级的、反正面意义的、白白耗尽孩子智力潜能的极其愚蠢的“苦”,这些“苦”让中国的少年儿童都变得傻傻的啦!没一点生命活力的啦!到后来长大没一点后劲、没一点创造力的啦!!!

中国的孩子想在“乐中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一定有例外),既然不可能的,我就只好顺应潮流,培养孩子“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培养孩子“和你拼了”的精神,现实的中国,难道还有其他更好的路子好走吗?我累!孩子更累! —— 陈椰爸爸

老实说,学琴很苦,但是专业拉琴的,不是一流高手以后就业更苦。——jinyyy

居然没有适合我的选项。呵呵。我是成人,学琴快2年了,依然还在发烧的状态。——才能

苦中作乐吧~还好老师挺乐的,

反正就是一首 beauty and the beast 老师会一直陪我练到我演奏的那一天

练到好为止都会练的吧,

虽然感觉闷了一些

但是手渣了也没办法——秋天的蘑菇叶

苦中作乐。最理想状态是忘我——忘记了苦乐。——爱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马勒   小提琴   两下子   作业   这一点   基本功   低级   中国   正规   乐趣   好玩   状态   老师   精神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