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河古道揽胜

素知临沭县城南15公里处,有一集湿地、古战场遗址、丹霞地貌、遗寨、汉墓群、恐龙脚印、常林钻石发源地等等不一而足、更兼具传奇石门夜雨、黛墨松影和二郎神射过的箭眼石等的沭河古道,是个绝佳的揽胜去处,且有诗为证:“河输漓江半山秀,江逊沭河七分幽;无边烟柳水天碧,春在琅琊沂州东”。遂择一丽日,追着香风,与文朋诗友一路高歌而行。

  

沭河古道揽胜

最先到达的是大官庄水利枢纽管理处。此处是沭河改道的地点,历史上的沭河因上游地处丘陵、支流众多、加上流域内降水量集中,每到雨季经常山洪暴发、决堤成灾。1760年的《沂州府志》记载沭河流域“三日之旱即成涸泽,一日之雨粮田随沙石而去”。可见当时境况之恶劣。建国后,为解水患先后动用37个县、114万民工在临沭县石门镇大官庄北不惜挥掀抡搞、肩挑人扛,凿穿马陵山余脉向东徒手开挖出了一条宽241.5米,深约20米、长三十多里的新沭河,把沭水兵分两路导入大海,一路向东、一路向南。沭河古道就是指向南的那一段,它北起大官庄水利枢纽工程人民胜利堰,南至石门镇小岱村,再经古郯入江苏最后融入洪泽湖,在临沭境内绵延不下30里地。

  站在大官庄水利枢纽的人民胜利堰上,豪气顿生。泄洪闸长虹卧波般地“一闸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平日里,拦沙坝上烟波浩淼、水流如平展的丝绸,徐徐滑动。远处,天蓝水碧、天光云影共徘徊。一旦当洪峰来临,18个每个重约五十吨的重量级泄洪闸齐齐打开,那场面就甚蔚为壮观:浊浪翻滚、万马齐喑,奔腾不息的河水瞬间翻涌成一道水花四溅的壮阔的瀑布、咆哮声响若雷鸣,一泻千里。气势磅礴到让人忍不住惊叹这人工缔造的神话,脑海中不时浮现出百万民工热火朝天大干快干的改天换地场景,不由人不对祖、父辈的吃苦耐劳精神肃然起敬。桀骜不驯的沭河终是被人民驯服。

  沿着起点徐徐挺进。到达沭河古道的渡口,雕梁画栋的游船早已等在码头。仔细看过景区导览图,穿上救生衣,开拔了。渡船打出迷人的水花、沿途播放着详细的讲解,周到细致。心随着波浪的翻滚莫名的激动着。人为什么喜欢旅游,大概是人生来就对未知的东西感兴趣。

  站在船头极目远眺,眼前自是一番胜景。水道蜿蜒、似有九曲十八弯。群山叠翠、倒映水中,山水、草木与山水相应成趣。两岸杂花生树、尤其是那草木排列的形状和层级格外醒目:靠近水域的是一排矮翠的水草、密布葳蕤、有我喜欢的茅草、也有我讨厌的臭莆、各色花儿拼尽力气艳丽着,满目重彩,尤其是那种浓得化不开的翠绿配着红红的土地里密植的黄黄的油菜花、衬托着五颜六色的叫不出名字的野花,直逼人的眼。它们一点也不寂寞,周遭:野蜂飞舞、彩蝶飘飘。让我体会了一把朗朗曾弹奏过的《野蜂飞舞》的气势。水草之外是略微高些的芦苇;芦苇之外的树,形状是我不曾见过的,细而密,极富层次感、浓淡相宜、疏密有间的色彩不断地过度:鹅黄、嫩绿、墨翠、金黄……雅致妖娆,似宣纸上画家随意泼洒的写意,那种层次分明而又烟雨迷离般的观感真是难以让人描述的十分详尽。近看,水清有些令人难以置信,浅处,游鱼、水草、碎石、花蛤清晰可辩,那一清澈令人心清目明,让我不由地想起小时候自己下河逮鱼虾摸蜗牛的日子。只是,如今如这般清澈的水是不多见了。每到这时,我倒是宁愿自己是个画家或者是个摄影师,能把这氤氲的线条复原、能把这清雅而色彩富丽的生动画卷和四季更迭变幻、流锦如梦悉数收入囊中,而我手中的笔,总是不能尽兴。

  


沭河古道揽胜

船行一半,渔帆点点,水面上偶尔有布起的网,不安份的鱼儿偶尔会跃出水面。跟一个老翁不期而遇。我问他网到了什么?他指给我看:是螺丝耶!还有米花蛤!有人兴奋地尖叫!想起那美味的五香螺丝就忍不住吞一口涎水。用吐完泥的米花蛤煮的鲜汤下细面疙瘩吃,是临沭城里的名吃,甭提有多鲜了!水面没了水鸟,那多没趣,正寻思着呢,几只水鸡在拐弯处现出原形,正在展翅练飞。一群野鸭也嘎嘎叫着冒了出来,还有欲上青天的一行白鹭也跟着瞎掺合。附近的小岛很多,成了它们自然的栖息地。有沧桑的歌声突然破空而来,循着歌声望去,一位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牧羊人正赶着几十只白云朵在绿毯上不断地漂移,配上附近的红瓦屋,青青山,岂是一个美字所能囊括的了的。遂即兴赋诗一首:一潭碧水自幽远、两叶扁舟荡鱼帆、三行杨柳着青烟、四只野鸭乐滔天……。引得游人狂竖大拇指!

  沿岸的景点颇多:石门夜雨,需夜半聆听,无声罢免;汉墓群、神秘的所在,再期相会;松影湖、绝胜之期,一眼难忘;过样山大桥,决定弃舟登岸,去样山寻访一下马陵之战古战场的遗迹,看看样山古寨,跟《三十六计》里的孙膑、庞涓来个隔空对话。公元前341年,那场著名的齐魏孙庞大战就在此发生,至今庞涓仍抱恨羞眠于眼前的马陵样山之巅。站在古色古香的样山古寨城墙边,放眼四望,果见崖高壑险。可以想见,当两军对垒之时是怎样的一个斗智斗勇的艰难。曾经是一师二徒的它们在为这场殊死的搏斗经历着怎样的心理煎熬和转圜。庞涓的自刎未必不是孙膑心中的痛。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样山不止因庞孙二人的一战成名,还因二郎神的光顾而成名。来之前,早就听说过箭眼石的传说,传说此石不断生长、一天长三尺、三天长一丈,企图遮天蔽日,玉帝派来了二郎神,连射两箭不中,第三箭才定住石头。果见巨石突兀、其上有两个大窟窿。我还忍不住爬上狭窄的石洞,妄想去沾沾仙气!

  去岱涧看丹霞地貌时,瞬间被震慑了。石头以红色为主基调,配上漫山的琅琊、生花的地衣,再配上蓝天碧水、萋萋芳草和泥梗上附着的金黄色的苔藓,如一五色的丝锦在我眼前徐徐铺展。那丹霞地貌的形状特别:远观似鲤鱼挺跃、似海豹戏水、近看则似蜂窝叠垒、似空中楼阁……但凭想象。

  最迷人的当属沭河湿地了。水草站成淑女的模样、随着沟壑星罗棋布地绵延着,水道隐约,在这里,如果你细寻能找到美丽的中华结缕草、银莲花、维管束植物中的野大豆、宽蕊地榆之类的特有物种;水草丰茂处有鸳鸯时而在眼前忽现,时而神秘隐身;如果足够幸运,还能遇到黑斑蛙;听说这里还会有黄鼬、狗獾、褐家鼠、白枕鹤、游隼之类的怪兽出没。但此行终是跟它们无缘。但心底里还是十分感谢这湿地的情怀,是它用博大的胸襟养育和容纳了它们,就像感谢临沭这篇热土容纳了我一样。

  本来要去岌山地质公园去看恐龙的脚印、去常林钻石发现故址看魏振芳的详解,了解一下她发现钻石的历史、去清代民居看看那些琉璃瓦、雕花走廊的,因为天色近晚不能成行了。只能听凭船家的讲解,把恐龙曾经在这里悠然生活的盛况付诸于想象了。

  

沭河古道揽胜

观后,觉得,沭河古道之美,难以尽述,明人汤显祖的话最能表达我心境:“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怪怪奇奇,莫可名状!”。遂赋诗一首,聊作总结:

  悠悠古道赤子情,裁得幽韵作画屏。长虹卧波记千秋,丹霞生花醉眼眸。

  天光云影民谣中,渔舟唱晚映清幽。杂花生树富异种,奇闻怪兽毓钟灵。

  鱼跃鹭飞群山映,石红苇翠流锦秀。史事传说赞英雄,名人古迹说厚重。

  钻石乡野梦恐龙,魂萦碧波数风流。徜徉其中忘其行,不游画卷虚此生。

在打道回府的路上,难免生出千般万般的不舍。山水画卷、历史厚重、古迹遍布、人文荟萃的沭河古道,其美不仅仅在表相,还在于那里有善于发现和创造美的质朴的人。紫薯、米蛤、老咸菜、黑花生的美味,恐龙、钻石的熠熠生辉……没一处不是待挖的宝藏,就是最好的明证。清人郑板桥说: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流淌了数千年的沭河水是有灵性的。它的灵魂在深处。旅游就是个探究的过程,历经风风雨雨之后的沭河古道的厚度,值得每一个人用脚去丈量。


沭河古道揽胜


作者简介:

沭河古道揽胜

李善荣,女,70后,笔名:鲁小鱼,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临沭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临沭县十大文化之星,畜牧系统高级技术人员,先后在《北京青年报》、《齐鲁晚报》、《扬子晚报》、《辽河》杂志、《博爱》杂志、《八小时以外》杂志、《张北文艺》、《商海儒风》等40多家报刊杂志上发文300余篇,江山文学网签约作者,先后十八次获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临沭县   临沭   古道   云影   石门   向南   天长   大官   地貌   画卷   湿地   水草   枢纽   恐龙   钻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