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两年,签约、出书、月入过万: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从一个月零花钱上万的全职太太,到离婚无业的中年妇女,再到凭月入过万的签约作者,从只会在朋友圈发发生活感慨的写作小白,到误打误撞成为出书作者;从走投无路要去街头摊煎饼到有工作室,能用自己所学真正帮助来访者;从被人鄙视的温室花朵,到被风雨洗礼的盛怒蔷薇......

谁没经历过至暗时刻?

干就完了。

当全职太太那三年里,我万万也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沦落”街头,卑微的恳求崩爆米花的大叔和摊煎饼的大婶收我做徒弟。

当周围的人讨论电视剧的狗血剧情时,我都笑而不语,因为我知道,生活远比电视剧狗血一万倍。

初恋,初婚,从小学开始就是同学,被誉为“肯德基与麦当劳”的我们,终究还是离婚了。纵然我有万般才情,千般姿色,可还是抵不住老公出轨——一个肤浅的,每天涂着五颜六色的指甲,在朋友圈沾沾自喜的女人。

离婚,不计代价,不拖延,就像当初辞职一样——1个月就办清所有手续,以至于很多年后,还有人感慨,在偌大的研究所,办辞职办的这么痛快的,也就你独一份。

离婚也是,在整个过程中,我保持了极度的克制,理智冷静地分析了我们婚姻里不可调和的矛盾,感谢了他过去15年的付出,并真诚地祝他幸福。他说我在离婚这件事上表现得“堪称完美”。

没什么完美的,只不过就是“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罢了。

写作两年,签约、出书、月入过万: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一无所有,身无分文。这倒并不是单纯的因为菟丝离开了寄生植物,而是我从小就花钱任性,没有存钱的习惯,又或者,也许,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给自己留任何后路。

不过还是有点伤。我爸对我离婚充满怨恨,他认为我走到今天不过是咎由自取,是他们一直对我任性宠爱的结果,所以他认为我应该“自己承担后果”。

所以,你剪了我的翅膀,但是现在却怨我为何不飞不起来?

前方一片黑暗,一只名叫“抑郁”的大黑狗将我吞噬。我知道多少人看我笑话:让你年纪轻轻就一帆风顺,让你不用买房买车还贷款,让你天天爸妈疼,老公宠,现在傻了吧?

不过,圣贤早就说过: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必然再打开一扇窗。

人生的至暗时刻,我接触了心理学。漂泊半生,我终于找到了灵魂的归宿。先前弄不明白的,搞不清楚的,现在一股脑全解决掉,我像在冬天吸了一口薄荷冰,爽透了。

我生来就是吃这碗饭的,在此之前,我一直没找到你。虽然有点晚,可幸运的是,你到底还是来了。

热衷且痴迷。

写作两年,签约、出书、月入过万: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心理学的学费很贵,尤其我跟随的,是一位国家级的教授——如果不是他想要开门立派,从公立医院辞职,可能我这辈子也没机会接触这么好的老师——不知道要被市面上那些包装的光彩照人的野鸡心理学欺骗多久。

瞧,我还是幸运的。

所以有了开头那一幕。我当时已经超过35岁,唯一的工作履历和经验就是曾经的药品研发,可是我非常确定以及肯定:我不喜欢那份工作。所以摆在我面前的路很现实:要么滚回去接着做研发,有保障,也熟悉。要么重新找工作。

也许人衰到一定境界就会变得胆大包天了吧。我再也不想被束缚,做我不想做的事。就像我绝不能忍受和我不爱的人结婚一样,绝不。

所以我选择后者。

我找了很多工作,只有一个要求:要保证双休,因为周末我要上课。

可是即便如此,在一个顶着省会名号,但其实保守得像十八线县城的城市来说,这还是很难。国企或公务员,进不去,私企,你懂的。很多时候,时间自由比金钱自由更困难。

但还是要努力呀~每一份工作都是一份血泪史,记得那个冬天,似乎格外冷,我饿瘪了肚子,拿着一个已经凉透的鸡蛋灌饼,匆匆走向客户单位,想要让她签一份合同。一口冷风+一口灌饼,手冻得通红,可心却是热的——我要挣钱,交学费。

也有人心疼我,说我前半生被娇宠惯了,现在却要受这种苦。我倒不觉得。你知道人总要受苦,幸运的人早点吃苦,锻炼出坚强的心智,倒霉的人晚点受苦,但是早早晚晚,人生的弯路,谁都别想绕开。

这道理,我懂。

更主要的是,我这人倔。

写作两年,签约、出书、月入过万: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我不想重蹈覆辙,从事原来的工作,苟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浪费生命。相比找一个月入3000有双休的“谁都能干”的文员工作,我更愿意摊煎饼,崩爆米花——虽然辛苦,但时间自由,而且当我成为这一区“勤劳又漂亮”的煎饼之花时,想必生意也不会错。

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

不过我很悲惨地被拒绝了,虽然我冒着严寒跟着他们摆了两天摊,但大妈坚称:“你这么漂亮,穿的这么体面,不应该干这种活。”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怕我抢了她的生意

回头望去,虽然那段时间,我忙忙碌碌做了各种尝试也没有挣到什么钱,但我却觉得这段短暂的经历对我意义非凡,正是它们,让我从一颗只会作天作地,没见过风雨的温室之花,成长为一株野外俏丽的蔷薇。

我想,这就是生命力,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力比多”吧。

后面的经历大多数人都知道了,在学习过程中,我阴差阳错地给自己立了一个百日更新的flag,从此走上了写作之之路。没过多久,就顺利的脱颖而出,被平台挖掘,签约,获得超过100篇青云奖,被写作营招聘,还被出版社编辑挖掘,出了人生第一本书(顺利的话12月就应该拿到样书了)。

一切都像顺理成章。

我知道,这是老天给我的奖励。

写作两年,签约、出书、月入过万: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在人生的至暗时刻,我正式接触了心理学,先是考了咨询师证书,后来就一直跟着教授学习——直到今天。这些年,我沉浸在心理学的海洋中不能自拔,几乎戒掉了一切娱乐,学习和思考——后来又加上了写作,成为生活中的主旋律。

不过,在我最穷的时候,也没想过要靠咨询迅速变现——虽然我学习不久,就已经有人提出愿意付费咨询了。就连最初带我上路的前辈也跟我说,可以先从50 100收起,慢慢学习和积累经验,我当然也知道市面上有多少人,刚考了个证就开始做付费咨询,甚至还有人把咨询和看相、取名放在一起开伪咨询工作室,大部分人学习只是为了镀金,所以他们关心技巧,却从不关注个人成长。我的老师告诉我,一定要谨慎,要对来访者负责,不能造成二次伤害。所以,我坚持一定要学到一定程度,有把握之后才去触碰咨询。

这几年,我付出了15斤的体重增长,和容颜变得憔悴和衰老的代价,换取了精神上的富足 以及一定的物质回报。

不过,人生之路永远不可能一帆风顺,自媒体写作如今面临着新的转型,以我自己为例,之前有平台的补贴、获奖的奖励,足以满足我的生活。但现在形势却变得非常恶劣。所有的情怀,都需要先填饱肚子,又或者说,当精神世界得到长足发展之后,也必然会抬起头再重新关注一下物质世界。世界就是这样复杂。

写作两年,签约、出书、月入过万: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今天早晨我被一则留言气晕,昨天我发布了一个比较两个平台收益的截图的微tou条,下面有一个人留言说:“如果你的初心说传播知识,就不要比较”。

一瞬间我就爆炸了。我付出了这么多努力、金钱、精力,现在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还要被人道德绑架,让我不要有情绪?要保持初心?

类似的还有:咨询师还生气,当什么咨询师。。。

我忽然想到一句很粗鄙的话:既想当biao子,又想立牌坊。这句话说我自己,也说有这种心态的读者。这类读者,说得难听一点,不希望我改变,希望我“保持初心”,继续传播干货,免费和义务的解决他们生活当中的困惑,其实本质上就是想“白嫖”,其实可能他们也知道,当道德无法绑架,物质不能支撑时,这个作者就“死”了,不过也许他们不在乎:因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会惋惜,只会马不停蹄的寻找下一个白嫖的对象。

郭德纲说,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在这句读者留言中,我感到被道德绑架的愤怒。

冷静下来,我知道自己的愤怒的根源其实在我自己——从我的骨子里,我也羞于谈钱,不知不觉中,就把自己驾到了一个“高高在上”的人设上,清高、不跟随潮流、不被物质左右。

所以这位读者不过是点出了我自己内心的拧巴而已。

其实仔细想想,两者根本就不冲突。这世界上原本就没有白嫖和白奉献这一说,只有相对公平的价值交换。现在的收益,已经不足以支撑继续交换,所以要改变交易方式了。

平衡一旦被打破,一切都要推倒重来。

只不过对我来说,别人轻车熟路的追热点,制造话题很难,当然,我写的专业、深度的内容,对很多人来说,也一样很难。

对我来说最难的就是要放下“牌坊”——自己给自己的禁锢。

写作两年,签约、出书、月入过万: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但我必须做出调整,我可以不媚俗,有底线,但必须转换新的方式。

对我来说,这是一场新的征程。但是回望过去几年,我不是一直都这样单枪匹马地闯过来了吗?从一个月零花钱上万的全职太太,到离婚无业的中年妇女,再到月入过万的签约作者;从只会在朋友圈发发生活感慨的写作小白,到误打误撞成为出书作者;从走投无路要去街头摊煎饼到有工作室,能用自己所学真正帮助来访者;从被人鄙视的温室花朵,到被风雨洗礼的盛怒蔷薇......

我不是,一步、一步都走过来了吗?

人生的又一轮至暗时刻来了,但是我想,干就完了。

写在最后

我很少这样高调的“炫耀”过自己,因为我有被关注恐惧,另外也一直都觉得自己那点经历和成绩,根本不值一提。所以,当别人获几篇青云就开写作班的时候,我甚至都没晒出过红海报,看着别人宣讲自己的履历和成绩“割韭菜”时,我只默默的坚持“做一股清流”;别人的题目大刺刺的写“月入XX”“翻盘逆袭”的时候,我只敢悄悄在朋友圈展览一下自己的小成绩。

对这些人,我有不屑,也有羡慕。

今天这位读者的话刺激到了我,我忽然觉得,是时候解开自己身上的枷锁,勇敢而真实地面对自己了。

我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我只是一个“相比物质,更追求精神多一点”的普通人。我需要被更多的认识、认可,需要自己的价值被买单。

先活著,再生活。

写完这篇文章,放下“偶像”包袱,我觉得轻松多了。其实那包袱从来不是别人加的,而是自己设的——别人只是在寻找自己的需要,你这没有,他就自然去别处。

我们常常自己太把自己当回事。

在我人生的新一轮至暗时刻,我经常想到那个在冷风中吃着灌饼的自己——也许, 一无所有会让人更加勇敢。所以,一切清零,重来。

写作两年,签约、出书、月入过万: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我是“有梦想的唐糖”,心理学和写作的终生学习者与践行者。欢迎关注,互动,点赞,评论,打赏...

你的评论,可能会成为我下一篇文章的主题~

我为自己写作,而产生共鸣的读者,只是刚好遇到我的“同路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牌坊   青云   初心   来访者   煎饼   温室   蔷薇   心理学   朋友圈   物质   读者   时刻   人生   作者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