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这一招,你也能成为“神医”

很多病入膏肓的人,都会去相信神医,因为正规医院的医生让他们太失望了。

甚至很多病人,并没有病人膏肓,虽是顽症,但规范治疗还是有极大概率成功,他们也更愿意直接去选择神医,在神医那里治好的病人讲得太生动了。

权健事件,高层都已经闭嘴不敢说话的时候,很多108线以外的经销商还在给权健洗地。他们个个都声称是权健的受益者,个个把权健当恩人,其中就包括赵连海。

其实,这些声称权健有效,为权健高呼不平的人,也未必都是坏人,他们大多数其实是善良的,他们可能也确实服用权健的产品体会到了效果,是他们真实感受到的效果,只不过这效果是否真的是权健起到的作用,我们没办法去证实,但他们的感受一定是真实的。因为他们的亲身经历,他们坚定不移的相信,他们做权健,其实是在行善,是在帮助别人。这是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让我更容易相信他们其实都是很善良的人,只不过局限于他们的知识水平、学识、眼界,他们不可能像我们一样看清楚事情的本质罢了。

关于幸存者偏差。

学会这一招,你也能成为“神医”

工作中,经常会听到病人家属说,身边xxx,找xx中医治疗,大医院都说只能活两个月,现在几年了,人家好好的。于是得出结论,大医院不行,治疗癌症还是中医厉害。像“不能开刀”“不能化疗”“不能放疗”,不然死的更快,这些说法就跟着处来了。

这就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

我曾经带过一个徒弟,一家私立医院的大夫,她一个老病人,几年前确诊的宫颈癌,建议手术,但是一直没有钱,一直也没治疗,吃中药,几年了也没死,偶尔出血去找她看看止止血。

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幸存者。

幸存者的出现,往往会让我们放大他所经历的事情的正向作用。然而真实情况是,他可能只是运气而已。

尤其是当几个幸存者聚集在一起的 时候,会让我们完全忽视成倍于幸存者数量的不幸者,可能也有同样的经历。因为,我们只能看到幸存者,看不到不幸者。我们只能听到幸存者讲诉自己幸运的经历,听不到不幸者讲诉负向的效果。

这就是我经常说的,神医的数据,不可信,因为他们只让你们看到正向的数据,不给你看失败的案例。

并且我们越认真观察,距离真相越远。

为什么?

因为我们观察到的数据,永远不是全貌,永远是幸存者集中的地方,不幸者有多少我们都不知道,有多少人失访也不知道。

一组可靠的研究数据,不能只听幸存者的描述,必须让死人也开口。我们做任何一个临床实验,都要统计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各种负向指标。相比于疗效,不良事件的分析,对于一个新方法的可行性,会更有参考价值。

关于幸存者偏差和选择偏倚

学会这一招,你也能成为“神医”

选择偏倚,是统计学研究中,取样时的偏差,导致统计结果不真实。

例如,我们研究某新疗法治疗胃溃疡的效果,我们如果选择的病人都是比较轻的病人,是不是治疗效果一定会好很多。这样我们如果得出结论说,这个新疗法治疗胃溃疡的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手段,这能可信吗?显然不可信,因为在取样的时候就不公平。

所以,一个研究结果可信不可信,科研设计上控制选择偏倚很重要。如果在方案设计上就有问题,那么这个数据也不值得采信。

而对于幸存者偏差,根本就不存在严谨的设计方案,数据偏倚性可以大到离谱的程度。

下面这个例子,懂的人不看都懂,不懂的人,可能也看不见,不过我还是要写。

大家认为吃中医能治愈宫颈癌吗?肯定不能的。

但是有宫颈癌病人吃中药活了好几年,这并不是不可能。如果所有宫颈癌病人都这么干,5年生存率能有多少?能到50%不?

但是,宫颈癌在规范化治疗中,总体5年生存率高达70%。对于早期宫颈癌,已经不能用5年生存率来衡量,因为不足以满足我们的需求,而是治愈率达到90%以上。但是,就这样我们也没说自己是神医。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统计学笑话来形容幸存者偏差:

没来的同学举手!

你说权健产品没效果,我们那里有很多都是权健的受益者。有白血病治好了的,有尿毒症治好了的……

是的,因为没治好的都没举手!

其实,整个保健品市场,都是依靠这种偏倚博得了巨大市场的。

很多病,尤其是慢性病,效果受主观感受偏倚影响很大,症状本来就是处于相对稳定的。

一些病情较轻的人,聚集在一起,给保健品站台,错误的观念在这个群体相互之间不断强化,最后变成真理对外传播,人越聚越多,形成马太效应。

关于保健品的问题,下一篇细说。保健品为什么不可信。

神医,其实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神医

出现幸存者偏差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看不到全貌,只看到了某个局部。如同瞎子摸象。

两个瞎子靠在一起摸象,都摸到的象腿,于是他们会非常坚信大象是圆柱形的/因为他们摸到的大象是相同的形状。

类似的偏倚生活中很常见。网上经常会出现因为某件事情站队伍的情况,通常站在同一队伍的人,获取的都是相似或者相同的信息,所以相互之间认同度会很高。因为聚集在一起,会放大他们的影响力,很容易就把所有和他们认知相同的人聚在一起了。这个就是同类聚合形成的放大效应。

学会这一招,你也能成为“神医”

想成为“神医”,就可以利用这个路子。

很多医生不懂得做品牌,认为做品牌很难,其实并没有。

做品牌重要的是态度好,而不是技术好,然后巧妙的利用聚合效应,你就是下一个“神医”。

你对每一个患者态度都足够好,无论治疗经过如何,只要最后结果好了,病人都会非常感激你。

最后,你只要说:“帮我多多宣传啊!”然后留下联系 方式。

然后,病人真的会帮你宣传。

然后时不时把这些病人聚集起来,搞个活动,交流会什么的。

你会发现,大家相互之间全都是在夸奖你的好。

其实,这和你的治疗水平,有效率并么有关系。

医疗行为,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但凡这种行当,很多问题,都不是靠技术能解决的,态度决定一切。

有个故事。一家电冰箱公司,要解决售后人员的态度问题,因为经常被投诉,要招募冰箱维修人员。招什么人呢 ?老总说,招一批民工吧,初中学历就够。人家问,这能行吗?他们能修好冰箱吗?正因为不会修,所以他们态度好嘛,一直道歉,维修时间长,道歉越多。态度好了,客户就不投诉了。

怎么样,是不是很颠覆大家的想象~

下期题目:保健品到底是不是骗人的?

为什么这么多人会选择相信保健品,而不相信正规的医院和医生?

为什么保健品惹的祸又要中医来背锅?

保健品到底有么有保健价值?生活中又应该如何预防疾病?

万一真遇到重病不治,我们又应当如何面对死亡?

有人能说,“追求健康,是一辈子的事情。”

我说对,努力了一辈子,大家都死了。

有人说,“预防大于治疗,所以要养生,要防患于未然!”

我说对,但是得病之前,你怎么知道你要预防的是哪种病?请问你怎么防患于未然?

关于疾病和健康的道路上,又太多坑。

有人被坑了,很惨。

其实,也有人自己进去了,很开心。

对于一个癌症家庭,需要治愈的不仅仅是患者本人,而是整个家庭。

关注郭大夫科普时间,为你呈现不一样世界观,让你震撼,让你脱胎换骨!

(←_←)大忽悠来了

小板凳坐好!

这鸡汤有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神医   生存率   宫颈癌   防患于未然   胃溃疡   幸存者   相互之间   偏差   保健品   病人   效应   不幸   态度   效果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