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头还是凤尾?孩子到底该不该去名校/重点班?

鸡头还是凤尾?孩子到底该不该去名校/重点班?

在孩子的择校问题上,一直都存在着“鸡头和凤尾”的争论。可能大多数人仍倾向于让孩子去重点班(即便孩子天资一般),因为好的师资、办学条件和氛围可以激励孩子进步、收获更好的成绩。

那么事实是这样吗?本文使用一些数学建模和模拟的办法,为这个问题提供一个思考角度,供参考。

本文要点:①从学习中获得正反馈,对孩子的成绩有重要影响;②在优秀的环境中,差生逆袭的概率很低;③并非所有孩子都具备“愈挫愈勇”的品质。④高明的家长往往会在入校初期积极与老师沟通,“争夺”老师的“激励资源”。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引光小站(ID:sy-cafe)

笔者注:这是一年之前的文章,当时用简单假设和数学建模方法,测算了相同学生去不同班型的成绩趋势。最后得出结论:鸡头比凤尾更有利于学生进步。

但终究是建模推理,缺少实际的数据验证。因此这一年,关注了不少有关鸡头凤尾问题的现实案例。经过一年的在校观察,本篇文章的结论没有改变,即:

重点班的前排学生,确实碾压普通班的前排学生;

重点班的垫底学生,确实不如普通班的顶尖学生;

不管学生水平如何,能进入到一个努力后能名列前茅,获得更多良性反馈的环境,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最大。

各位中学生家长,可以用各学校的具体数据(比如普通顶尖和重点后排)进行验证,并欢迎留言讨论。

-------以下为正文-------

前两天读到万维钢老师解读新书《模型思考者》,其中一个特别简单的抓小球模型,引起了我的兴趣,隐隐约约感觉,它能够解释教育中孩子的分化问题。

因为电脑里连编程软件都没有了,就用EXCEL做了一个小模型,验证了一下。结果相当有趣,值得专门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如果真的理解了,对教育策略的选择,会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背景介绍

数学建模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忽视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差别,相当单纯地考察客观规律。

就教育问题来讲,如果孩子掉队,家长往往会怪孩子主观不认真、不努力,把大部分责任归结为孩子自己的问题。

但如果通过建模,把每个孩子的参数设置相同,结果却依然产生明显的分化,就很难再这么解释了。我们不得不考察外部因素的影响,得到跟常识完全不同的结论。

好了,让我们从最简单的布袋摸小球开始吧。

设想有个布袋,里面有5种小球,每种小球各一个。如下图所示:

鸡头还是凤尾?孩子到底该不该去名校/重点班?

这时候,如果我随机去摸小球,摸到任何一个小球的概率都是相等的,为1/5,这不难理解。假设,我这一次摸到了红色小球。

接下来,如果我把红色小球再放回去,那么第二次摸球的时候,摸到每个球的可能性仍然为1/5,因为两次摸球时的条件完全没变。在数学上,这叫做独立事件,即上一次什么结果,和这一次的结果没有任何关系。

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比如赌博的时候,上一次开大,并不影响下一次继续开大;生孩子的时候,前一个生了男孩,你也根本无法据此推测,这一次孩子的性别。

但我们这里想讨论的,并不是这种“把球放回去”的情况。万老师提到的那个模型是这样的:如果这一次摸到某种球,除了把球放回去之外,还要多放一个同样颜色的球。

鸡头还是凤尾?孩子到底该不该去名校/重点班?鸡头还是凤尾?孩子到底该不该去名校/重点班?

如果是这样的话,这次摸到红球,下次袋子里就会有两个红球,因此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就比其他球要大一些。

多次摸球之后,会产生一种效应。即虽然一开始纯靠运气,但头几次哪个球运气好,就会在小环境里占据系统性优势,后面就越有可能摸到这种球,因此就越有可能得到更多奖励。

这是一个典型的正反馈系统,和学校里的学生分化问题如出一辙。

学生随机分化模拟

在下面的模拟中,我把孩子都抽象成相同的小球,这样就剔除了“努力、天赋”等不可衡量的主观因素。然后,我们用上述的抽球过程,来模拟孩子在班级环境里的成长过程。

之所以可以这么类比,来源于以下两点假设

1、对孩子成长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老师的激励资源,倾向于分配给这次表现较好的孩子。而孩子获得老师的激励之后,倾向于下次表现更好,这是一种正反馈加强过程。

2、学习知识时,单个知识点掌握稳固的话,有助于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激发学习积极性;也更容易学习那些以此知识点为基础的高级知识。这也是一种正反馈加强过程。

下面,我们开始进行模拟。模拟参数如下:

假设一个班有40个孩子,用编号1-40的40种小球代替;

每种小球一开始都有10个,那么首次被抽到的概率相同,代表每个孩子初始水平一样;

每次抽取一种小球后,给与这种颜色小球+10个的奖励,代表优势的正反馈积累。

在6年(每年按照300次迭代)1800次迭代之后,最终的结果如下:

鸡头还是凤尾?孩子到底该不该去名校/重点班?鸡头还是凤尾?孩子到底该不该去名校/重点班?鸡头还是凤尾?孩子到底该不该去名校/重点班?

用表格整理一下:

鸡头还是凤尾?孩子到底该不该去名校/重点班?

可以看到,虽然大家初始水平完全相同,可仅仅因为一开始的运气,最终形成了显著的成长差异:每个班都会有一些特别好,也会有一些特别差。这和真实的班级情况特别相似。

我去仔细观察了这些“好学生”的成长过程,发现他们在开始阶段,都有某种程度的“特别幸运”,比如被连续或多次抽到。于是,利用幸运累计而来的优势,它们在后面的抽球过程中,总有很大的概率被抽到,也就越来越强。

相反,去看那些“倒数的学生”,他们开始就特别倒霉,从未被抽到过,以至于越到后来,被抽到的可能性越小,形成恶性循环,几乎不可能翻身了。

这种好坏分布,与主观能动性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因为“一开始的巧合”而产生的。大家观察统计表就不难发现,三次模拟中,前三名和后三名变化极大,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而“3号”这个小球,在两次模拟中是前三,另外一次居然成了倒数。

真实学生分化模拟

你可能觉得,真实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学生水平完全一致呢?这确实只是一种抽象,为的是考察随机性对优势累计的效果。结果证明,开始阶段的“运气”特别重要。

如果想向真实情况靠近,那就需要重置一下初始条件,让大家有一些差异。真实的情况确实如此,因为家庭环境、学前培养、性格等多种因素,孩子们在进入班级之前,就已经有明显的分化了。

设置小球的初始数量存在差异,模拟孩子的初始水平不同。模拟参数如下:

设置20个孩子水平一般(1-20),即初始有5个小球;

设置5个孩子特别好(21-25),即一开始有50个小球;

设置15个孩子特别差(26-40),即开始只有1个小球。

每次被抽到的奖励,依然是10个小球。

鸡头还是凤尾?孩子到底该不该去名校/重点班?鸡头还是凤尾?孩子到底该不该去名校/重点班?鸡头还是凤尾?孩子到底该不该去名校/重点班?鸡头还是凤尾?孩子到底该不该去名校/重点班?

总共也模拟了3次,我们只拿第一次的结果分析一下。数据模拟表明(表格):

初始水平特别好的孩子中,最后包揽了全班的前五名;

初始水平一般的孩子中,只有4个进入到了前10名;

而初始水平很差的孩子中,只有1个进入到前10名。

即便考察模拟总量,差生逆袭的可能性都很低,总共60个初始一般孩子,只有12个孩子进入到前十名;总共45个初始很差的孩子,只有3个进入到前十名。

模拟的结果说明,形势相当残酷,好学生总会一直好下去,差生逆袭的可能性太低了。这是典型的马太效应。

分析原因。如果入学的时候就很差,他既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又很难消化好新的知识,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建立起来,几乎就无法扭转了。

反观好学生,如果一入学就综合素质极好到遥遥领先其他人,他的好学生定位一旦建立,就很难差到哪里去了。在模拟中,最差的一个,也就落到了第8名而已。

所以我们不难得到结论,对于学习这种正反馈极强的系统,初期优势是特别重要的,这也就是那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真实意义。当然,现在家长把这句话理解得过于偏颇,以至于反过来提前摧残孩子的学习欲望,这就是另外一件事了。

与一些学霸家长交流,他们在孩子学习的初期,就想方设法帮他们争取到领先优势,争取到学校的激励资源。这是极为明智的。

孩子初期的学习习惯、动机、效率都有了保障,又获得了好学生的自我定位,深得老师的认可,小学阶段的学霸地位,也就算牢牢保住了。

鸡头还是凤尾的选择

小学毕业之后,大家要选择去合适的中学了。历来,新环境的适应,都是一个特别重大的问题。

不少小学学霸,到了初中名校里很快陨落。大家可以看一下初中名校的中考录取率,以一中为标准的话,没有超过30%的。即便在徐州最顶尖的矿附,当年进入的可几乎都是全市前茅的孩子,居然也有超过60%连一中都考不上。

面对这个数据,不能不让人产生疑惑,甚至警醒。

我们之前分析过数据,最后提出一个结论:去哪个学校并不是最重要的,在学校里的位置才是。翻译一下就是,如果去矿附、撷秀这种名校只能排在中下,不如去公立中学重点班,去当领头羊。

对,这就是一个鸡头和凤尾的选择问题。如果之前仅仅是猜想,我们来用数据模拟一下。

现在升入初中了,有两种选择。第一种,去顶级名校,但在班里属于比较差的。第二种,去公立中学,在班里属于比较拔尖的。我们把上述条件数据化一下,仍然每班40人。

名校的学生水平划分3档:

特别优秀的5人,实力为100;

一般的20人,实力为25;

较差的15人,实力为5。

公立中学的学生水平也划分3档:

特别优秀的5人,实力为20;

一般的20人,实力为5;

较差的15人,实力为2。

而我们这次要考察的个体,它的水平是20。在顶尖名校里属于中下,在公立中学里是前茅。

考虑到顶级初中的学习氛围和教学环境会更好一些,我们假设顶级初中的反馈量是公立中学的1.5倍(即每次被抽到后增加的球数)。

模拟结果如下(模拟10次的平均结果):

鸡头还是凤尾?孩子到底该不该去名校/重点班?

首先来看一下顶尖孩子的对比,因为这是大家最喜欢的指标。如图,确实,顶尖初中的学霸比一般初中的学霸,水平明显高一个层次。

但这是应该的呀。首先,他们入学的时候水平就高(分别设置为100和20);然后顶尖学校的激励资源总数又高(设置为一般学校的1.5倍),没有理由不领先的。

因此,我们的家长喜欢盯着这一部分学霸,给孩子们选学校,而不管孩子自己的水平。说实话,这有些盲目。

还是让我们看看一开始关注的孩子吧。他的水平是20,在顶尖初中的中游水平(25)略低,但在一般学校里,属于顶尖水平(20)。我们看看他在两所学校里的差异(模拟了5次,结果如下):

鸡头还是凤尾?孩子到底该不该去名校/重点班?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这个孩子在普通学校的水平,要远远好于在顶级学校。我仔细去看了一下他的成长曲线,发现他在顶尖学校里,一直处于中下水平,很难获得激励资源,因此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根本毫无机会逆袭。

但在一般中学里,他大都处于领先地位,总是能吸收到激励资源,转化为自己的进步。这种累积的速度,虽然不如顶尖学校里的学霸,但比顶尖学校里的学渣,还是要快多了。

我们可以找其中一次的模拟结果,对比一下:

鸡头还是凤尾?孩子到底该不该去名校/重点班?

在顶尖学校里,孩子排在末尾位置,虽然学霸们整体水平很高,但是追不上啊,反而处在他们的阴影之下,水平只徘徊在200多。

鸡头还是凤尾?孩子到底该不该去名校/重点班?

在一般学校里,虽然学霸质量不如顶尖学校,整体水平也差多了。但孩子处于领先位置,始终还在积累提升,水平达到了1200。

究竟孰优孰劣,一眼便知。如果说一次模拟还有概率性,我们统计了10次模拟的平均值:

环境

最终水平

在顶级初中

314

在普通初中

817

孩子在普通中学的水平,要比在顶级初中高很多。

最后,让我们找一张最能反应现实情况的对比图,来作为结尾吧:(请横屏观看)

鸡头还是凤尾?孩子到底该不该去名校/重点班?

看似顶尖中学无论是尖子生水平、数量还是平均分,都比一般中学高很多。但这和个体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看到,孩子进入到顶尖中学,排名第16,成长水平为405;而如果孩子去一般中学,排名第5,水平832。后者遥遥领先前者。

而这几乎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刻意挑选了这次模拟,就是因为孩子在顶尖中学里,还算是进步了(进去的时候可是排名靠后的,现在进步到第16名),已经相当不容易了。但即便如此,因为择校大策略的失误,依然无法扭转成绩落后的事实。

小结

本文主要模拟了两个过程。

第一个:相同起点的随机分布问题。

这对我们孩子初入小学,有比较大的启发。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绝对水平有差异,但在学校内部的正反馈循环还未建立,因此由老师喜好、教学风格、以及各种偶然造成的初期反馈,会显得相当重要。

高明的家长,会在这时密切跟踪孩子的各种反应,与老师沟通,竭尽全力让孩子能够快速适应学校,培养出好习惯,和老师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让孩子喜欢上学校、喜欢上老师、喜欢他的课堂和书本。

为数不多的激励资源,会被快速适应的孩子抢先获得,他们会占据班级团体中特别稀缺的“好学生”的心理位置。而一旦老师和他都认为自己是个好学生,他就真的极有可能成为一个好学生了。

至于如果一时落后了,仅靠孩子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其实很难打破这种相当牢固的反馈循环过程。这时候,家长需要额外花很多努力,从外部给孩子一些正反馈,以满足他成长的需求。不然,孩子很容易渐渐失去竞争地位,沦为不受关注、甚至经常被打压的差生。

而通常家长的行为是什么呢?数落、嘲讽、责骂甚至是殴打,无论其中哪一条,都对培养人帮助不大。帮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进步,帮他们找到合适的小环境、小圈子、找到自我认同感、建立自信和追求卓越的品质,这才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二个:个体毕业生的新环境选择问题

环境并无绝对的好坏,关键得看对谁来讲。顶尖名校看起来尖子多、名声响、环境好、面子足,但孩子假如水平不够,却非要向里挤,可能意味着惨淡的的结局。

一个很常见的误解是,如果孩子周围都是好学生,他就会被影响着奋发图强。但就我自己的教学经验来看,这得看水平差异的幅度。

如果水平差异太大,比如上课提问,一个孩子还没看完题,另一个已经报出答案了,那这么折腾几次,前者很容易就失去信心,彻底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而如果你是个很好的学生,有勉强和对方PK的实力,这时候的竞争压力才对激发学习有帮助。对于差生来讲,很难享受到这种竞争的福利,反而很容易被余波给摧毁。

模拟的结果,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这给我们择校以明确的启示:

去哪个学校,并不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关键是你能够在哪里保持领先(或者有通过努力获得领先的能力)。因此,择校的时候,明显需要分类讨论。

如果是顶尖的学生,毫无疑问该去顶尖的学校,因为那里竞争更强、输入更多,只要你能获得优势地位,获取激励资源,显然是比在一般中学成长更快的。

如果只是勉强能够上名校的门,估计进去就是垫底,这时候就要慎重。上面所说的所有优势,可能都不再和你有任何关系,甚至只会摧残你:竞争压力大让你没自信、知识学得多学得深你根本理解不了、激励资源多可你根本没能力获取,时间长了只会陷入恶性循环。

这种时候,不如选择一个稍好一点,但不是那么顶尖的地方,只要能够保持优势,即便成长缓慢一点,也会比在顶尖环境里备受摧残要好得多。

至于实在太差,到哪里都没法领先?不好意思,这真的就没有什么办法了。也许学习之路已经提前向孩子关闭了。高中录取率不足50%的数据告诉我们,这并非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这时候,就不能全部指望孩子能通过努力,来实现大逆袭了。应该去找一些其他的方向,让孩子提前去布局,争取在另一个领域里获得优势地位,为以后走上社会打好铺垫。

归根结底,你会发现,真正重要的,仍然是孩子本身的素质。短期的运气、或者关系,可以让他一时进入到好学校里,得到面子上的满足。

但长久来看,人不可能因为偶然进入到一个环境里,就变得和环境一样优秀。事实上,它是反过来的:人有多优秀,才能融入多么优秀的圈子,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至于家长能做的,大概有以下几点:

1、心法层面:提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这是求学、乃至一生的根本。

2、战略层面:帮助孩子分析适合他的环境,一个准则是,环境有一定的竞争压力,但孩子有能力通过努力保持领先。

3、战术层面:在孩子进入新环境时保持敏感,动用一切能力让他尽快融入环境,获得反馈。

显然,心法>战略>战术。因为综合素质不行,是找不到适合他的环境的;而连环境都找不到了,战术层面的细微调节,就毫无用武之地。

补充

不少家长留言,表示很难接受这一结论,大家普遍认为,即便在尖子班里垫底,只要不努力不放弃,激烈的竞争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也会比去其他地方要好得多。

直觉上,大家还是认为鸡头始终不如凤尾。

究竟孰是孰非?

这里真的有必要补充一些认知心理学知识,以免过于主观地通过“我以为”做出错误选择。

我当然不否认,个别人是具有“不甘落后,越挫越勇”品质的。

对于这种人,当然建议去强一些的环境中,因为他们总能通过努力,重新把自己置于领先位置。更强的环境就意味着更高的平台,会让自己更优秀,为何不去?

但问题是,“不甘落后、越挫越勇”的品质,究竟是哪里来的?

是天上掉下来的么?是进入重点班就自然会有的么?还是家长督促一下就能有效果?

在认知心理学里,类似品质被称为“强自我效能感”,说得更通俗一点,它代表一种自信。即“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即便短期身处逆境,也会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通过努力翻盘,因此可以在长期无反馈的环境下持续努力。

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即我们所说的普通人,会根据实际反馈来评价自己的能力。比如连续两次努力后仍然垫底,就会怀疑自己、渐渐失去继续努力的动机,这是正常人的正常反应

我们通常都会过高评价自己,尤其是自己的孩子,认为他们一定可以努力翻盘,殊不知在这种无反馈环境下,内心必须有很强的自我效能,才能支撑他长期努力。

我以前文章里讲到的小学霸,就是具有很强的自我效能的人。她在高年级天苗班里遇到困难,还能有坚持不懈的斗志,就在于对自我能力的充分自信。

鸡头还是凤尾?孩子到底该不该去名校/重点班?

她为什么坚信自己能学好?

因为她的这种经验太多了。无论是课内学习,英语学习,兴趣学习,这孩子总跟着高年级孩子在走,一开始略有落后,但总能很快重新领先,这无形中滋养着体内的自信,变成现在的样子。

这种自信,是被养大的。问题是,有多少孩子能从小持续吸收着这种营养?

说这么说,都是为了补充讲明一个道理:

想在强环境下落后而坚持进步,这当然是可能的,但有苛刻的条件。

孩子从小到大要通过反复的“努力-收获-获得肯定-滋养自信”循环,培养出极强的自我效能感。再加上想要学好的动机,以及确实一流的学习能力。

如果孩子具备这些属性,可以完全无视环境的短期打击,因为这已经是一个具有内生动力的高级人了。

一旦到这个境界,什么重点班、尖子班,都可以闭着眼进。即便到了北大清华,也绝不可能长期垫底。

但根据大量研究数据以及实际经验,很少有孩子能兼具这些素质,别说兼具了,动机、能力和自信,一条都不具备的,其实大有人在。

在这种前提下,硬把他们通过一些方式塞到竞争极强,无论怎么努力都只能垫底的环境中,无疑相当于提前终结了他们的学习之路。

对于这些孩子,鸡头的意义就实在太大。他们还没有足够的内生禀赋,可以支撑纯靠内因去努力;因此良好的领先环境所带来的外生自信与动力,是持续努力所不可或缺的。

为了孩子,我们必须自问一个问题:凭什么认为孩子在长期落后环境下会越挫越勇?然后好好回答一下。

千万别自己一厢情愿努力着,却忽视孩子的客观情况,给他选择了一条无解之路。

- END -

作者丨小海

出品丨奇辑教育研究室

来源丨引光小站(ID:sy-cafe)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投稿邮箱:Kids@guokr.com

鸡头还是凤尾?孩子到底该不该去名校/重点班?

觉得不错,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鸡头   凤尾   名校   孩子   小球   反馈   家长   初中   水平   努力   重点   老师   环境   中学   学校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