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果仁妈最近看了一档和育儿相关的节目——敞开心扉的少年。每一期的话题都太真实也太值得讨论了,比如:

节目中的一些观点也很值得我们再思考,例如:

今天把这个节目推荐给你,希望能给大家多一点育儿上的启发。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另外,果仁妈最近建了个读者群,叫“不鸡娃俱乐部”,里面经常会分享“花式陪娃”的方法和实用的育儿资源。

今天给大家准备的,是果仁妈一直珍藏的“社会情感学习家庭活动指导手册”

。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一个人能否认识自己的情感,以及自己家庭、社会的情感关系,关乎他是否能够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

这份指导手册,会通过一些主题活动,帮你和孩子一起掌握这些生活中必备的“社会情感技能”。

本文转自“mom看世界”,ID:xyzmom

作者:川妈李铮,已获授权

最近,一档聚焦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倡导有效沟通的节目——《敞开心扉的少年》,你是不是也看到了?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节目事前通过全网调查,采集了时下大众亲子教育观点的真实大数据,最终筛选出10个最具典型性、也最让人挠头的热门话题进行讨论。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节目第一、三期讨论的问题

之所以吸引我的注意,不仅仅因为它探讨的话题很热门,最主要的是,这个节目太真实了!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它邀请了10组家庭来到现场,分享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备受关注的话题,加上每个家庭典型又真实的遭遇,让这个节目频上热搜,神奇的是,和节目名字一同出现的还有邓亚萍的名字。

这位女乒的初代大魔王,首位女乒大满贯得主,曾扛起了国球崛起的大旗,是很多人的热血回忆。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是不是很难把她和一档育儿节目联系在一起?

查了资料后,我才知道,《敞开心扉的少年》这个节目居然是由邓亚萍主导策划的。

这一次她以“母亲”的身份再出发,希望依靠强大的影响力,让更多人关心家庭教育中的沟通问题。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为了能更好地帮助来到现场的10组家庭,节目还特别设定了三组观察者:

超级育儿师兰海、基础教育国学培训第一人贺国卿、亲子教育专家张雅莲等教育专家,站在专业的角度分析问题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奇葩说冠军傅首尔、国民村长李锐、演员张萌、社会精神病学研究员/演员周峻纬、歌手袁成杰等观点先锋员,根据自己的经历,提出观点、分享经验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最特别的是,这个节目还请来了5位非常优秀的青少年代言人,他们是现场最能贴近孩子内心的表达者,以孩子的视角发声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这样多元的嘉宾搭配,让每一个话题都能从多视角深度讨论,切实帮助每一个家庭解决问题。

在平等沟通的环境下,不同的观点产生碰撞,也非常容易让观看节目的人把自己带入进去,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引发对现实的思考。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虽然豆瓣尚未开分,但已经观看过的观众都给出了较高的评价,很多网友都说“很真实”、“很有意义”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还有观众表示:“希望多一些这种父母与孩子之间能平等地坐下来沟通的节目”“看到了自己家庭的影子,父母和孩子都要一起进步”。

下面,我就带大家去看看,我印象最深的几期节目。

1 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吗?

在首期节目中,便触及了时下家庭教育中的一个热点议题——“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吗”?

这期请到现场的家庭,爸爸获得了哈佛大学、俄亥俄大学双硕士学位,妈妈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现任北京市女企业家协会副理事长。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按照现在的卷法,如此优秀的“学霸”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怎么说也得是清北的苗子。

但实际上,他们刚上初一的儿子在数学考试中,只考了29分,全班倒数第一。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为了让亲子双方从第三视角客观地看到问题所在,节目组提前将他们的日常琐事拍成了短片,进行“情景还原”。

当看到“孩子沉迷玩手机,引发激烈的家庭冲突”的片段后,两位家长忍不住泪洒现场。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爸爸哽咽地说:“这孩子,成绩再不好,都不是对我们的惩罚。他是上天给我们的礼物。可能是父母不小心,把这份礼物弄丢了,没有好好善待他。”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此时,在另一个房间看着这一切的孩子,表情十分复杂,因为他从未见过爸爸这个样子。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很明显,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是爱对方的,那这个家庭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青少年代表妙静鸥,站在孩子的角度,向家长抛出了三个问题:最喜欢的食物?最要好的朋友?最喜欢的明星?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面对这些问题,两位家长面面相觑、面露难色,妈妈在思考许久后写下答案,爸爸毫无头绪,无从下笔。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而当现场播放孩子最喜欢的歌手的代表作时,爸爸满脸都写着不可思议,妈妈则更直接地说“跟噪音一样,我心脏受不了”。

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着无法跨越的鸿沟。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关于未来的梦想,父母与孩子之间也存在分歧。

孩子非常喜欢音乐,但妈妈为他规划了完全不同的道路,每次都会强调以后会把他送到美国,去好莱坞学剪辑、特效。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孩子内心并不赞同父母的安排,因此表现出很多叛逆的行为,比如考试考了29分,其实也有故意的成分。

对此,傅首尔一段关于“选择权”的话,获得了全场的一致认可。

她认为,如果我们不能给孩子自主选择权,那我们和自己的父辈并没有分别,我们的努力也失去了意义。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虽说沟通是家庭关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仅有沟通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些技巧。傅首尔抛出直线球,指出“妈妈的演技太差”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她认为,父母首先应该做到尊重孩子,当孩子与家长沟通、分享时,家长至少应该流露出感兴趣的神情,从肢体、言语上配合孩子,初步达成情感上的共鸣。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其次要相信孩子,当孩子说出内心想法时,家长第一时间不应该质疑孩子,或者用各种各样的说法推翻孩子,而是应该选择相信。

所以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是需要一点“演技”的,“演”出惊喜、“演”出欣赏、“演”出信任。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在开明、平等的对话环境中,一个本来看似无解的问题,逐渐让人看到了希望。

其实问题的根本,不是父母“能不能接纳一个平庸的孩子”,而是他们“只看到了孩子身上平庸的部分,忽略了闪光点”。

正如教育专家贺国卿所说,我们应该承认孩子平庸的部分,平和愉悦地接纳这部分,拿出放大镜,把优点放大,努力培植孩子身上的优点,才能超越平庸。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节目最后有一个许愿的环节,家长和孩子此时都敞开了心扉。

爸妈许诺假期全家人一起去海边度假,孩子则开心地表示要利用暑假的时间,写一首专属于爸爸妈妈的歌。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正如节目总结的那样,“爱孩子就请接纳他本来的样子,而不是你期待的样子”,“当你开始接纳他的现在,他才会开启自己的未来”。

也许我们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包容,和孩子多一些沟通,就能发现孩子“不平庸”的一面。

2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与第一期较为轻快的氛围不同,第二期的内容让很多观众都看哭了。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这一期请来的是一个二娃家庭,5岁的妹妹蜜糖,性格机灵可爱,是坐拥200多万粉丝的萌娃博主;哥哥蹦蹦性格温和,十分懂事。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但是,这个让大家都很羡慕的四口之家,却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

在对他们家庭日常还原的视频中,大家了解到,蹦蹦是一个“过于”懂事的孩子。

遇到这些事情,蹦蹦都只会把委屈埋在心里,从不抱怨,甚至还会向爸爸妈妈不停地道歉。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但这样的懂事乖巧,并没有换来父母更多的关心,反而被加倍忽视了。

当情景再现播放到妈妈和蹦蹦说,去上海玩只带妹妹不带他的时候,蹦蹦在现场再也忍不住,伤心地哭了。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看似幸福的家庭中,却有一个人在默默哭泣。

“越懂事的孩子,越容易被忽略”,便是这个多子女家庭存在的问题。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其实蹦蹦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爱,他借助节目组的小演员之口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爸爸,你是不是真的,没那么喜欢我呢?我真的好希望,你像对待妹妹一样,多陪陪我,对我温柔一点。网络上已经有好几百万人喜欢妹妹了,在家里,你能不能也喜欢我多一点呢?“

”爸爸妈妈,你们拍的视频里,主角永远都是妹妹,这一次,能不能也让我,当一回主角呢,”

蹦蹦的心声,印证了教育专家张雅莲所说的,懂事的孩子更渴望得到关注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蹦蹦的懂事明理,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很心疼。大家纷纷劝说蹦蹦不能为了爸爸妈妈和妹妹的开心,就放弃了自己的开心,一定要及时表达自己的情绪。

蹦蹦听到后,只是点点头,没有说话。

观点先锋周峻纬这时从蹦蹦的视角出发,对蹦蹦说:“你有一个义务去教你的爸爸,怎么做一个更好的爸爸”。

这种贴合孩子想法的对话,立刻被蹦蹦接收了。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听到大家指出问题所在,爸爸非常内疚,陷入了反思,哽咽地回应道:“我真是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更需要改变的人是我。”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本期最动人的环节,是蹦蹦现场读他写给爸爸的信,可以看出蹦蹦写得非常认真,字迹非常工整。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蹦蹦在信中写到:“爸爸,我爱你。希望您变得更重视家庭,少玩游戏,并且更加温和,我要在您的关怀下,成为一位更坚强更优秀的男子汉。”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一番真诚的告白,勇敢的表达,让在场所有的人都红了眼眶。相信经过这一次坦诚的交流,这个小小的四口之家一定会更加幸福美满。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作为两个娃的妈妈,我对这个家庭的故事感触很深。孩子哭不哭和给不给糖之间,其实没有必然的联系,关键还是在于父母的态度。

哭是一种非常外显的情感交流方式,可以让我们快速地感知到孩子的需求,激发我们给予更多。

但,哭不是唯一的、也不应该成为常规的情感交流方式。

如果发现孩子频繁地使用这种极端的表达方式,就应该反思下是不是对孩子关注得太少了,与孩子在情感上的交流出现了问题。

3 保姆式育儿真的好吗?

在第五期节目中,到场家庭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包办式育儿”问题。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这个家庭的妈妈,直言自己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老公,小儿子是8岁的孩子。

利落能干的妈妈把家里照顾得井井有条,几乎所有家庭事务都不需要老公和儿子动一根手指头。

面对像打了鸡血一样,操心所有事情,还非常开心满意的妈妈,见多识广的育儿专家兰海都忍不住评价,“你们家这种是包办式育儿金字塔尖的那个”。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这种包办式育儿的直接后果是,已经8岁的孩子连刷牙、系鞋带、穿外套这些最基本的小事,都无法独立完成。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当邓亚萍抛出“这些事情,你们是不想让他做,还是他不会做啊?”这个问题时,爸爸和妈妈在现场起了争执。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妈妈认为是孩子不会做。她曾经放手让孩子去做,但孩子每次都会出错,喝个酸奶会洒到衣服上,自己拿水杯喝水也总会打碎杯子,结果就是妈妈不得不花费加倍的时间精力处理残局。

而爸爸则认为,是妈妈不想让孩子做。经历一两次失误后,妈妈就会完全没收儿子“试错”的机会,不再给孩子成长的机会。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对此,00后青少年代言人陈小雨认为,就是要让孩子接受自然惩罚,才能促使孩子成长。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在随后的交谈中,大家了解到,爸爸妈妈的教育理念之所以不同,和他们各自的原生家庭息息相关。

妈妈从小经历的是放养式的教育,长大后还会为小时候无人照顾的经历感到难过,所以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感受同样的冷落。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而爸爸则从小在蜜罐里泡着长大,什么都不用自己做,严重缺乏自理能力。直到二十岁的时候,独自一人到东京留学,被迫学会独立,经历了很多痛苦,因此对孩子的现状抱有危机感。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针对这种情况,兰海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父母的童年要么是“被包办”,要么是“被放养”,都带给他们痛苦,所以他们想要脱离原生家庭的影响,用另一种方式教育孩子。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但他们其实还有第三种选择,就是给予孩子更多信任,相信孩子自己的能力,在更多的机会中帮助孩子成长。

如果不能够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就会成为一种可怕控制关系。在控制关系中,每一个人都不能做自己。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其实孩子这边,并没有因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开心享受,反而充满苦恼。

他常因为自理能力差,被同学嘲笑。内心非常希望可以摆脱爸妈的帮忙,独立完成事情,很想比别人做得好。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为了让大家清楚地了解到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究竟掌握到了何种程度,节目组让孩子与同龄人展开了一场比赛,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系鞋带、夹花生米、穿衣服的挑战。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面对自己没做过的事情,孩子流露出非常不自信的神情,但即使是在已经三战皆败的情况下,他仍然边学边做,没有退缩,坚持完成了挑战。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这个过程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孩子的无限可能,其实犯错或者失败并不是一件坏事。

邓亚萍分享了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经验心得,她认为孩子需要“失败教育”。

“要先教会孩子怎么面对输,才能够让他战胜自己,才能面对赢。”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我们的教育应该要让孩子明白,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只要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尽自己最大努力了,输赢不是最重要的。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这个家庭的妈妈也终于意识到,爱不仅仅是保护,适当的放手也是一种爱。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4 学会倾听才能更好地沟通

其实这个节目每一期探讨的问题都非常值得关注,比如,“赚钱养家or陪伴孩子哪个更重要?家长缺席孩子的童年能否弥补?”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比如,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疯狂鸡娃到底好不好等等话题的讨论。

在这里就不一一为大家介绍了,感兴趣的童靴可以自己到节目中寻找答案,细细体会。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家庭之所以出现问题,缺乏专业的育儿知识和技能可能只占很小一部分原因,更大的原因是:

父母与孩子间缺乏及时、平等的对话。

比如上面介绍的三个故事中,“学霸”父母习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这样的沟通是单方向的、不平等的

二孩家庭中,父母没有察觉到孩子的隐性沟通,他们的本意是想表达爱,但说出口却变成了过度的严厉苛责,和孩子的沟通缺少包容

保姆式育儿的家庭中,父母从来没有给孩子机会表达自己,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爱孩子的方式是对的,完全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感受,可以说,父母和孩子间是没有沟通的。

我们总说多沟通才能多了解,所以解决亲子问题,就在一个字,那就是——“聊”,事情聊开了就好了!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而聊好、聊透的前提,我们先要做好一个字,那就是——听。

从上面的三个故事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之所以父母和孩子间的沟通效果不好或根本没有沟通,是因为父母没有很好地倾听孩子。

倾听是对话的前提,当我们表现出愿意听的时候,才能与孩子有更多的交流。

最近我看了《沟通的艺术》这本书,它里面说了7种无效的倾听,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下,大家可以看下自己是否走入了无效倾听的误区:

表面上听得非常专注,实际上在想着其他事情,完全没有接受到对方说的话。

比如,当孩子兴高采烈地与父母分享日常见闻时,父母一边心不在焉地听着,一边想的都是自己工作上的事情,表现得很敷衍。

这样几次之后,孩子就不愿再分享自己的想法了。

在回应中将交流的焦点从说话者转移到自己身上,往往会让对话中断、阻碍沟通。

常见的句式是:“你这不算什么,想当年我……”

只针对有兴趣的部分回应,忽略掉对话的其他所有部分。

比如,孩子说“我今天太倒霉了,一出门就崴了脚,上体育课的时候还被篮球砸到头,中午吃饭的时候餐盘打翻了,丸子汤撒了一地……”

家长的回应是,“丸子?什么馅的丸子?”

诉说者感觉不到倾听者的专注和投入,这种明显的注意力转移,会让诉说者感到很沮丧。

因为不愿讨论一些事情,在做出简单回答之后,迅速忽视或者忘记谈话内容,转移话题。

比如:“爸爸,我周末想出去玩,你能陪我一起吗?”“嗯,现在几点了,你作业写完了吗?” 还有的家长就只是用点头来敷衍。

认为别人所说的话都是在攻击自己,是在针锋相对。

比如有的父母总是认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对父母权威和智慧的挑战,从而被激怒。

很小心仔细地倾听,搜集想要的信息,借此攻击说话者的言论。这样的倾听,很容易让对方产生防卫心。

比如有的家长一回家就开始“审问”孩子一天都做了什么,总想证明孩子不想学习只想着玩。

倾听者无法清楚地接收到说话者的全部信息,有时也只能对说话者信息的表面内容做出回应。

孩子有他们这一代自己的语言方式,有很多内容可能也超出了家长的涉猎范围,很多家长听不懂孩子说的话,也并不想搞清楚,结果就是“鸡同鸭讲”,不欢而散。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真正倾听孩子,用心和他们聊,这样才能收获更好的亲子关系。

倾听孩子,姿势很重要。当我们俯视孩子,想当然地把他们看做可以随意揉捏改造的面团、木材时,要么会对他们的问题视而不见,要么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很多的不理解,只是因为我们太自以为是了,孩子小的时候还不知道争论,等他长大了,知道反抗可能还好,如果一味接受和忍受,我们连知道自己错了的机会都没有。孩子可能,永远对我们关上了心门。

这两年,我在大宝身上看到这样的变化,当然这里面他需要改正的地方还很多,但我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再高高在上一味的命令和指责,蹲下来,少说多听。不容易,很多时候真的要靠“演”。实在演不下去的时候,有一招很管用。把他当成别人家的孩子,顿时我们就能世事洞明、善解人意了。

所以说,很多时候是立场问题,父母的身份有时反而阻碍了我们和孩子的沟通。转换到孩子的视角、旁观者的视角,问题常常能迎刃而解。

- END -

文章来源丨川妈 李铮

作者丨mom看世界,家有爱读书爱旅行的孩子请关注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投稿邮箱:Kids@guokr.com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点亮“在看”,做更有远见的父母

真正接纳孩子,是大多数父母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必须要演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父母   孩子   平庸   视角   懂事   身上   爸爸   家长   观点   事情   妹妹   节目   妈妈   现场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