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挫折教育 让孩子乐观面对挫折

适度挫折教育 让孩子乐观面对挫折

导语 现在有很多宝宝抗挫能力非常差,经不起一丁点的事,遇到困难和挫折不是逃避就是认输,也让爸爸妈妈们非常担忧。这也呼吁挫折教育的迫切性。如何进行挫折教育呢?其实,培养宝宝的抗挫折能力首先要看父母,让自己成为宝宝的正面榜样,才会起到潜移默化地教育功效。下面我们用实例来解析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好方法吧!

能够愈挫愈勇的孩子,不但能够经常保持乐观心理,还具有高度的自我评价,他们会为自己设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并且会视挫折为可以让自己茁壮成长的养分。

朋友的儿子已经一岁多了,还是不愿意讲话,朋友紧张地来找我讨论,担心她们家的孩子是否在语言学习方面出现了什么障碍。通过仔细的询问,可以从家人与孩子的互动情形中发现:她是一个有求必应的妈妈,因为舍不得让孩子哭泣,所以当孩子随意用手一指,渴望的物品就会出现在孩子面前。而她的公公、婆婆也是同样把孩子捧在手掌心上疼爱,一下子怕他饿了,一下子怕他着凉,将宝贝孙子伺奉得与皇帝一般。检视一下孩子所生活的环境,他似乎不需要讲话,大人们就可以满足他的需求了,对于他来说,讲话根本是一项没用的能力,所以孩子自然不愿意开口。

事实上,前面我所提到的案例十分常见,因为现代家庭孩子普遍生得少,甚至整个大家族里,只有一个小孩,导致所有的家人都将全部的关注放在这个孩子身上,随时满足他的所有需求。虽然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下长大,对他的心灵成长当然有所帮助,然而,家人的过度宠溺将会导致孩子失去行为能力。当孩子完全不须动口与动手,就能获得满足,那么他将会失去对于新事物的学习动机,没有了学习动机与目的,孩子也就无法进行自我提升,往后在遭遇到挫折时,只能想到依靠父母的协助来解决事情。

由于新时世代的孩子普遍缺乏延后满足的能力,使他们容易对紊乱又无法控制的真实世界感到挫折;快速便利的生活,也让孩子丧失了等待美好事物的耐心,想要什么就非要不可,也不愿为了更加舒适便利的生活,而忍受短暂的不方便。其实孩子的受挫力低落,与少子化的趋势有很大的关系。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成绩考差了,家长怪老师题目出得太难;比赛输了,家长怪比赛规则不清楚、评审不公平;孩子功课写得慢,怪老师功课出太多等。

家长没有教导孩子反省的能力,反而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养成他不负责任的个性,成为标准的草莓族。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想到的都是别人的错,缺乏自我检讨以及突破现状的能力,甚至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知,在宠溺教育下成长的孩子,未来将会发展出心灵脆弱、视挫折为毒药的悲观性格。

因此,父母从小就要教导孩子积极面对挫折的观念,遇到问题必须寻求解决办法,毕竟,任何人在成长路上都会遭遇挫折,若是爸妈一直帮孩子抵挡困难,未来他将会很容易出现放弃、沮丧的情绪,甚至不愿意接受新的挑战。

假如家长希望培养出不怕挫折的孩子,应该在孩子成功时称赞他的能力,在孩子失败时鼓励他再努力,并且把重点放在孩子是否达到自己订下的目标,而非表现优劣。接下来,我再给家长讲一个小故事。

适度挫折教育 让孩子乐观面对挫折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 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的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陪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豆大黄豆般的汗珠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看到这里,究竟要怎样才能教出具备“高挫折忍受力”的孩子,相信各位父母都有了自己的答案。其实这样的方法并不难,一切都要看父母能不能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和他一起勇敢地面对挑战,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抗挫折能力强,遇事不会逃避,那么首先请让自己成为孩子心中的榜样,然后再按照不同的年龄层次,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导与启发,让他们了解人生中也会有挫折和失败,关键在于面对的心态和方法。

【金铁】教育孩子必读5册 ¥75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维也纳   挫折   榜样   残疾   功课   乐观   家人   家长   母亲   父母   讲话   能力   妈妈   宝宝   孩子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