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不打小孩日”,我们能做些什么?

在“国际不打小孩日”,我们能做些什么?


“减负令”的背后

是被“作业焦虑”裹挟的家庭


今天,4月30日,是五一小长假的前一天,是我们应该放松精神、准备出游的一天。


但同时,这一天,对于所有的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很特别的一天。因为今天是:


国际不打小孩日。


虽然很多家长都已经认识到了打骂孩子的坏处,他们会说:这个熊孩子,好好说根本不听,不打怎么行?


曾经看过这么一张图,很有感触。


在“国际不打小孩日”,我们能做些什么?



图片中的父母怒气相向,举手要打孩子。孩子则蜷缩在椅子上,满脸惊恐,举手求饶。


这些从小被打骂的孩子,长大后,也渐渐的长成了父亲的模样,举起双手对着自己的孩子……


停止打骂,停止斥责、冷漠等暴力行为,让我们成为孩子最亲密的朋友,让家成为孩子最温暖的港湾,是我们每个父母的责任。


在“国际不打小孩日”,我们能做些什么?


越打骂,越遗忘,

我们的孩子,受伤了


一个朋友和我吐槽:女儿屡教不改,怎么说都不听,实在是没办法了。


那天,她让女儿去写作业,过了一会,她悄悄的推开女儿的房门,一看,顿时气炸了,原来,女儿坐在桌旁,正专心致志的打游戏,书包扔在了一边。


她气急,一把抢过手机:你怎么回事,和你说了多少回了,要先写完作业才能玩,怎么就是不听呢!你是没带着耳朵吗?你说,你这么做错了吗?


女儿低着头:我错了。


她不饶,嗓门提高了八度:你说,你错在哪儿了?下次怎么改?


女儿说:我忘了。


这简单的三个字,顿时让她生出了一股挫败感。为了女儿打游戏的事,她都不知道说过多少遍了,道理讲了,孩子也认错了,可是每次问她,她都说忘记了。


在心理学上,这个现象被称为心理防御机制这是一种潜意识的自我保护功能,是为了避免遭受精神上的痛苦、紧张、焦虑等负面行为,而做出的心理上的调节。


当孩子感受到妈妈的愤怒时,为了躲避这个环境,她在潜意识中关闭了心门,选择了遗忘。


唯有遗忘,才能让她觉得舒服一些。这是孩子在面对家长的怒气冲冲时的一种自救。他们承认错误,主动道歉,态度诚恳,家长总是会欣欣然,觉得这种方式很有效果。


但,其实,孩子记在心里的,只是那个不断释放出坏情绪的妈妈,以及被妈妈的负面情绪所笼罩的自己。


至于错误本身,已经被他们遗忘了。


在“国际不打小孩日”,我们能做些什么?



在“国际不打小孩日”,我们能做些什么?


越打骂,越疏远,

我们的亲子关系,生病了


央视主持人王小骞曾经说过,孩子的一路成长,内心有四扇门:


感受之门、事件之门、成绩之门,打招呼之门


在孩子小的时候,这些门都是完全敞开的,父母出入畅通无阻,因此,这个阶段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最顺畅,亲子关系最融洽。


当孩子长大后,因为父母的一次又一次的“暴力沟通”,孩子感受不到被呵护,被尊重,于是,就决然的关闭了这四扇门,直至最后关闭了心门。


知乎上有一个高赞的问题:从小被父母频繁打骂的孩子,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


一个网友的故事很心酸。她从小就被父母寄予了厚望,一旦考试没考好,就会被父母大声的斥责。一开始,她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己的错,于是,她拼命努力,不敢落后。


但是,巨大的心理压力,最终压垮了她。进入初中之后,课业负担一下增大了很多,她无法应付,成绩直线下降。这个时候,父母给予她的,不是支持,不是帮助,不是安慰,而是责备和谩骂。


父母的每一句话,都将她推得更远。她真的累了,也厌倦了。


高考结束后,她执意的考到了外地的一个非常远的学校。父母很不理解,一直问她为什么,她不想解释,但其实,她唯一的目的,就是想逃离。


“我恨他们,毁了我的一生!”这时她发自内心的绝望的呼喊。


孩子小的时候,把父母当作他们的全世界,等他们长大后,却把父母当作他们最恨的仇人。


从亲人到仇人,之间的距离,就是你自以为是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


在“国际不打小孩日”,我们能做些什么?



在“国际不打小孩日”,我们能做些什么?

非暴力沟通,用爱为孩子护航


同样是孩子犯了错,这个美国爸爸的做法,就得到了数万网友的点赞。


女儿Kirsten Cox因为在校车上欺负同学,被老师禁止搭乘校车三天。于是,她对爸爸Matt Cox说:爸爸,下礼拜你不得不送我去上学了。


爸爸发现女儿竟将父母为孩子做的事情当作“理所当然”,而且,这已经是她第二次欺负同学,于是,为了让女儿记住她的错误,他惩罚女儿在寒冷的天气里,徒步8公里自己去上学。


担心女儿的安全,爸爸开着车,一直在女儿的身后,缓缓的跟着。


MattCox说:要让女儿明白,霸凌是绝对不可以,也绝对不能被容忍的。每一位父母都必须对自己的孩子负责,这就是我对自己女儿的负责。


没有打骂,没有斥责,但是,女儿记住了错误,也感受到了深沉的父爱。


美国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出了一个概念“非暴力沟通”,他认为:要建立一个和平的世界就需要消除那些责备、羞辱、批评和苛求的语言,我们需要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让爱和尊重融入生。


他同时提出,非暴力沟通有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在“国际不打小孩日”,我们能做些什么?

推荐一本书


当孩子犯了错时,我们不妨也用这个要求来进行沟通,或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当孩子的作业没有按时完成,被老师批评了之后,我们可以这么说:


·你昨天的语文作业中,有一项组词练习,没有完成(描述观察的结果,不带有任何的评论);
·你是因为作业太多了没有做完吗?但是妈妈还是有些小失落(表达感受);
·妈妈希望你能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如果有困难的话,可以找妈妈帮忙(提出我们的需求)
·你下次可以完成所有的作业吗?(明确我们的请求)


非暴力沟通,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如何平和的和孩子说话,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充分的表达对孩子的呵护和尊重,让情感在彼此之间自由的流动,从而达到亲子关系的高度融合。


曾经看到了这么一句话,很有感触:在你看不见的背后,有数不清的孩子,因为家长的动手,而让他跟家里的距离变得更远,一直在等长大之后逃离这个阴影。


做一个情绪平和的家长,呵护孩子们健康成长,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说出自己的诉求,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做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作为家长,我们教他们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也要呵护他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远离暴力,不打不骂,让他们活得开心,快乐,让他们灿烂的笑容在阳光下肆意飞扬。


作者简介:夏小雨,一个热爱生活的资深财务女,此生唯两大理想,一支笔,一束光。


文章来源丨洪恩教育

文章作者丨夏小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洪恩   卢森堡   心门   非暴力   作业   美国   仇人   情绪   小孩   爸爸   家长   父母   女儿   错误   妈妈   孩子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