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韵教育丨小学数学考试审题失误?抓住这几个关键词很重要

海韵教育丨小学数学考试审题失误?抓住这几个关键词很重要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解决数学问题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一旦审题出现偏差,数学学得再好也白搭。下面整理了一些提高审题能力的技巧,希望对孩子们平时的考试有所帮助。

  一、应用题

  1.“读”。读,就是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要培养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轻声读、默读,养成自觉通过默读理解题意的习惯。

  2.“敲”。敲,就是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理解应用题中的每个字、词、句的意义,培养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

  3.“述”。述,就是复述题意,进入情境,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复述题意能准确地反映出对题意的理解程度,也有利于培养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审题能力。

  4.“拟”。拟,就是模拟情境,展示数量关系,有些题目可通过列表、画图等方法模拟应用题的情景,使应用题的情节、数量关系直观全面地展示在面前,进而扫除理解题意的障碍。

  二、计算题

  1.“看”。看,就是先看一看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数,有几种运算符号;再看一看运算符号和数据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

  2.“定”。定,就是对题目整体观察后,确定运算顺序。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算什么。可采用画线标序的方法。

  3.“想”。想,就是分析题中的数值特征和运算间的联系,联想到有关的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然后进行运算。

  三、文字题

  文字题是介于计算题和应用题之间的一种题型,有些文字题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经常造成解题差错。因此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审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1.“扣”。扣,就是紧扣关键词。文字题中的数量关系,往往是由题中的一些关键词决定的。常用的关键词有“乘”、“被……乘”、“用……去乘”、“除”、“除以”、“被……除”、“用……去除”等等。

  2.“缩”。缩,就是抓住主干缩句,即把题目骨架用关键词表示出来,再列式计算。例如:“750与250的和比它们的差多多少?”抓住主干缩减为:“和比差多多少?”这就可先分别算出750与250的和与差,再算和比差多多少。

  3.“分”。分,就是抓关键分层次。即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分清层次,把整道文字题分解为几个小部分,就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4.“索”。索,就是执果索因。如果文字题的问句中,直接指出了最后求的是什么,就可以从问题入手,从“问题”这个“果”去索求解决问题的“因”。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关键词   题意   应用题   主干   情境   符号   顺序   题目   层次   数量   能力   文字   数学   关系   方法   考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