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提议实施十年义务教育,获得家长大力支持,官方做出回应

在21世纪人才是最为重要的,而人才的出现是与教育事业密不可分的,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也是保证国家人才所需的条件。

北大教授提议实施十年义务教育,获得家长大力支持,官方做出回应

正因为教育如此重要,所以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针对教育政策进行了诸多改革,每一次下发相关政策都是为了让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的更好,适用于我国培养我国的青少年,让他们未来成为优秀人才,促进我国发展的脚步。

比如针对中考进行了新的改革,从原先的普职比6:4更改为5:5,这个政策让许多家长慢慢地意识到中考的重要性,如果学生无法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只能够进入一所职高,技校学习一门手艺,以后选择技术型的岗位,可是以前我国的职高和技校的教育水平以及校园管理等各方面不尽人意,所以家长在面对5:5的分流政策时显得格外焦虑,给孩子报各种的补习班,就怕他们在中考中无法取得优异成绩,最终只能够进入职高或是技校。

北大教授提议实施十年义务教育,获得家长大力支持,官方做出回应

家长的这种为了孩子考虑,却让许多青少年们从小就背负起沉重的学习压力,孩子们所拥有的休息时间逐渐减少,使他们身心都处于疲惫的状态之下,针对这种现象,北京大学的姚洋教授提议实施十年义务教育,取消中考制度,北大姚洋教授认为中考的分流政策对于学生而言有些过早,一个人的生长的确要遵循规律,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在同一个阶段,他们的发展却不平衡,通俗易懂点就是有些学生属于晚熟

中考制度对于这些晚熟的学生来说并不公平,他们在初中阶段并不明白学习的重要性,等到了高中才明白过来时机已晚,所以北大教授姚洋提议的十年义务教育为小学5年初中高中合并为5年,进行这样的教育,对那些晚熟的学生来说更加公平一些,也不会使我们的国家流失一些晚熟的人才。

北大教授提议实施十年义务教育,获得家长大力支持,官方做出回应

此建议获得了众多家长的支持,取消中考制度,延长义务教育阶段,会让学生们不再背负沉重的升学压力,对于那些在初中阶段思想还未成熟的学生,有着一定的时间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过即便教授的建议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但是在官方还没有下发相关政策时这只是一个建议,就在大家呼吁推行这个政策时,官方做出了回应:“现阶段我国依旧实行的是9年义务教育,而且目前我国并不具备缩短学制或是将高中阶段纳入义务教育的阶段。”

北大教授提议实施十年义务教育,获得家长大力支持,官方做出回应

通过官方的回复能够明确看出,在短时间内这个建议并不会推行,以后是否会推行是一个未知数,但是笔者认为当下的家长们针对新中考的普职分流政策无需太过担心,我国相关部门在下发任何关于教育的政策,都是为了保全大部分学生的利益,而且进行5:5的普职比,也是因为当下我国社会非常缺少技术型的人才,一些学生通过中考的分流政策进入职高或技校学习一门手艺,未来能够更轻松的在社会上立足。

要知道普高和职高在培养学生方面侧重点不同,普高侧重于理论性知识,职高则是侧重于职业教育,这些毕业于职高的学生在以后会在就业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优势,而且对于一些文化课不好的学生而言,也许将他们送进职高,技校这样的技术类型的学校,要比送进普高学习理论性知识,更能够帮助他们以后有着好的发展

北大教授提议实施十年义务教育,获得家长大力支持,官方做出回应

现在时代不同了,当今的青少年们也有着自己的想法,作为家长在面对孩子人生抉择的时候,可以先询问他们的意见,比如有些学生他就想学习一门手艺,然而家长却认为自己是为他好让他进入一所普高,让他去学自己并不擅长的理论性知识,但这样就能够帮助他们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进入好的学校吗

答案是并非如此,一个人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才有着更多的精力去学好它,才会在学习道路上遇见任何困难时勇往直前,所以家长们针对自己的孩子,要将他们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将他们当做自己的附属品,让他们去代替自己完成自己心中所想

北大教授提议实施十年义务教育,获得家长大力支持,官方做出回应

在有些时候孩子们更加希望自己的父母是支持自己的决定,往往一个成功的人士背后都有着父母的支持,所以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家长们的思想以及教育方式理应同时进步。

今日话题:你赞同北大姚洋教授的建议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义务教育   教授   家长   职高   技校   手艺   优异   性知识   中考   北大   阶段   建议   政策   我国   官方   人才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