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2万!成都在园幼儿数全国第二

来源:成都教育发布、成都日报


12月3日,全国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国家认定启动现场会在蓉召开,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总督学郑富芝,四川省副省长罗强等出席。


会议通报了我市双流区、青白江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达标情况。双流区、青白江区作为全国首批迎接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的区县,得到了评估专家组的一致认可。


全国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国家认定启动现场会在成都召开,对于成都扩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学前教育改革创新有着重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发展学前教育,是为了孩子

提升学前教育

更是为了孩子幸福“起跑”

让小编一起带你来看看

成都学前教育的发展情况吧!


近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部署,构建起以公办园为主、普惠性民办园为重要组成部分、其他民办园为有益补充的学前教育供给体系,全市学前教育供求矛盾明显缓解,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切实提升。成都先后荣获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获批全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学前教育迎来了跨越发展的春天。目前,全市共有幼儿园2732所,在园幼儿63.2万,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9.4%,公办幼儿园学位占比达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0.5%,在园幼儿数位列全国第2。从“有园上”到“上好园”,从“一位难求”到“家门口的放心园”,成都学前教育一步一个台阶,百姓期冀逐步变成现实。


如今,成都提前完成了学前教育“十三五”规划目标,更跑出发展“加速度”, 近四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已从66.6%提高到80.5%,全市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以城乡共享优质资源

为“平衡系统”

学前教育进入“稳定期”


坐落于青白江区最偏远山区

福洪镇车站村的人和中心幼儿园

如今大变样了


随着新园的投入使用,以及巨幼集团团队的专业指导,这座极具川西民居建筑风格的幼儿园彻底改变了当地人对幼儿教育的认知:优越的办学条件、负责的园长老师、快乐的课堂活动……幼儿园因地制宜打造的极具特色的“泥工坊”游戏课程还得到了家长的极大认可和赞扬,不少家长觉得“这所村幼儿园,无论是师资、保教设备还是教育理念,一点也不比城区里甚至省城里的差”。

63.2万!成都在园幼儿数全国第二


“这都得益于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离不开集团总园巨人树幼儿园对我们的帮助。”青白江人和中心幼儿园园长张素琼表示。

在成都实施的公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的背景下,2014年至2017年,全市总投资约65亿元,共新建、扩建公办园473所,总建筑面积约162.5万平方米。可以说学校的硬件是“跟上了”的。

63.2万!成都在园幼儿数全国第二


发展速度上去了,但若是城乡发展不均衡,无论成都学前教育如何“花功夫”都一定会“翻车”。为此,成都按照“名园+新园”“高校+幼教”“引进+新建”方式,组建30个以名校为龙头幼儿园的市级学前教育集团,与30余所在蓉高校开展深度共建附属幼儿园,带动优化学前优质教育资源新拓展。其中,成都天府新区、青白江区、双流区充分发挥优质园示范引领作用,新津区、大邑县探索实施乡镇中心幼儿园统筹调配区域内公办幼儿园人、财、物资源,实现公民办一体化管理模式。


秉持民生情怀

成都努力为学前教育

发展创造良好“土壤”

并将优质种子撒向更远的地方

如果你去过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三幼儿园,就会发现,有时会一直有摄像机全程跟拍。不用惊奇,因为那只是网校的技术人员在收集课程素材,记录幼儿一日在园生活、老师的游戏活动组织。这些素材经整理后,将传送到甘孜州各县的几十所幼儿园,供当地幼教老师学习借鉴,运用到教学活动中。现在机关三幼已通过观摩式教学的技术系统把其办园思想、教育理念、园所文化、教学教研和游戏活动全面、系统地传送到甘孜州的幼儿园。

63.2万!成都在园幼儿数全国第二

除了观念上的引领,运用“互联网+教育”模式实现学前教育资源共享是成都在城乡均衡发展与教育帮扶上的又一个创新。2015年,机关三幼以“幼儿园远程观摩式教学”为核心,成立了全国首个“学前教育网校”,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传送到需要的地区,使越来越多当地的孩子享受优质学前教育资源。


以扩大普惠性资源

为“主引擎”

学前教育啃下“硬骨头”


不用每天辗转几公里到华阳附近上幼儿园了,同样的学费下楼就有高品质幼儿园可读;不用花更多的钱去几公里外的地方上学,家门口就有优质的普惠性幼儿园……这是成都天府新区家长近年对学前教育惠民举措实施以来最直观的感受:“和过去相比,现在娃娃下楼就是幼儿园,品质也好,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真正实现安居乐业。”

63.2万!成都在园幼儿数全国第二

随着一系列创新政策的出台

与财政投入的加大

成都将学前教育的

规划、布局、管理

统筹成了“一盘棋”


成都在全国率先将“两为主”(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以公办和公益性幼儿园为主)发展原则以行政规章的形式固定下来,明确了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主导责任;坚持“城市更新、产业布局到哪里,教育就跟进配套到哪里”的原则,修订编制了《成都市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公办)布局规划(2017—2035年)》并落实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规划人口由面向常住人口向面向服务人口转变、就学空间由封闭空间向“公园+”模式转变、供给策略由单一增量补充向増存并举转变,将学前教育千人学位比由28‰提高为31‰生均占地面积由“不低于14平方米”提高为“不低于15平方米”,确保幼儿园“优先规划、优先供地、优先建设、优先投入使用”。

63.2万!成都在园幼儿数全国第二

同时因地制宜,把进一步扩大普惠性资源作为跑出学前教育“加速度”的“主引擎”,利用既有建筑举办附属办园点。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印发<成都市利用既有建筑举办公办幼儿园附属办园点安全管理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创新利用城市综合体(含住宅底商)、产业园区内产业用房、社区综合体和商业楼宇、写字楼等既有建筑举办公办幼儿园附属办园点,明确建筑安全要求、人员基本条件和安全管理要求,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目前,全市已启动20个利用既有建筑举办公办幼儿园办园点项目。

63.2万!成都在园幼儿数全国第二

真金白银的投入给了学前教育发展巨大的“撬动力”。近四年全市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达96.6亿元;建立完善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制度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财政补助标准,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财政补助标准不断提高;对经认定符合条件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给予生均财政补助,设立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专项奖补资金;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切实缓解疫情对民办幼儿园的影响,印发措施并预拨市级运转补助经费1.2亿元,惠及703所民办幼儿园……成都学前教育投入不断增长。

63.2万!成都在园幼儿数全国第二

几年来,成都学前教育资源总量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正在形成。2017至2019年,成都市实施教育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通过全面摸排、精准测算,明确缺口、倒排任务,共计新建、改扩建幼儿园项目226所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近5万个,提高了建成区规划教育设施实施率,化解了部分区域学位供给压力。2019年,成都市委、市政府作出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工程重大部署,仅2020年就新建、改扩建幼儿园项目130所,改建办园点和回收回购项目111个,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6.8万个。


63.2万!成都在园幼儿数全国第二

时至今日,成都学前教育的面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啃下“增量”这块硬骨头,公益、普惠的底色越发明显,幼儿“入园难”“入园贵”难题得到了明显缓解

以稳定专业的“软实力”

为“方向盘”

学前教育有了“指南针”


增长的不仅有幼儿园的学位,还有专职教师。成都通过公开招考、免费师范生、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补足配齐幼儿园教师。目前在园教职工总规模9.25万人,专任教师4.5万人。

63.2万!成都在园幼儿数全国第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师资作为教育发展最重要的“软实力”

成都在稳步增量的同时

也十分注重打造一支专业化的队伍


创办于2018年9月的天府八幼到今天也就刚满“两岁”。但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却收获满满。教师近百余篇论文在各级各类评赛中获奖,幼儿园在市级、区级的各项比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这是为什么?

在园长赵敏看来,政策的支持与管理体制的创新在发挥作用。天府八幼是新区实施 “两自一包”创新管理体制的一所幼儿园,“两自一包”具体来说就是教师自聘、管理自主、经费包干。赵敏认为,这样的一种新体制,大大激发了办园活力。

“它打破了传统编制的束缚,薪酬体现在多劳多得,对于整个学校的良性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也激发老师在岗位上进行职责创新。”赵敏说,同时学校采取自主管理模式,以多种形式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树立良好的园风。不仅如此,幼儿园通过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在全体保教人员心中树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此加强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导,“教师不断成长,师资队伍不断强大,这更直观地作用于幼儿园的品质提升。”


见微可知著。许多细节都足以窥见成都在学前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铿锵步伐:创新学前教师编制管理,探索实行“编制+员额”教师总量配备标准,按照在园幼儿数量拨付办园经费,幼儿园自主招聘教师、自主管理;修订幼儿园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课程标准,在“未来教育家”“优秀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中单列学前教育指标,在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成都市学科带头人、评先评优中名额向学前教育教师倾斜;民办幼儿园在师资发展、教育科研以及幼儿资助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享受同等待遇,进一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63.2万!成都在园幼儿数全国第二

除了教师队伍的建设,成都对于幼儿园“软实力”的提升还聚焦于教学教研。在省会城市中率先出台规范幼儿园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性文件,改进课程实施、改革课程评价,坚决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同时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网络,市、区、园三级联动,高位引领助推教师专业成长。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3项学前教育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4项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

63.2万!成都在园幼儿数全国第二

坚持内涵建设,让学前教育步入优质发展“车道”。成都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重点,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在省会城市中率先出台规范幼儿园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出台《成都市幼儿园课程建设与管理指导意见》,丰富课程资源、改进课程实施、改革课程评价,为规范课程建设与管理指明了方向与路径。


以完善评价督导机制

为“助推器”

学前教育驶入“快车道”


既要方便入园,还要放心在园,这是老百姓对学前教育的两大基本期待。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成都采取多种办法和措施强化监督管理、完善测评督导机制,给学前教育营造一个良性的“生态圈”,确保建一个幼儿园就成一个“群众放心园”。

63.2万!成都在园幼儿数全国第二

成都根据幼儿园硬件、软件建设新要求,修订完善了《成都市幼儿园等级评定办法(2020年修订)》,计划到2022年全市一级幼儿园新增180所。目前,全市共有市二级以上幼儿园1792所,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在二级以上幼儿园就读幼儿数)覆盖率超77%。

强化监督管理,给学前教育营造良性“生态圈”,让孩子入园放心。成都还深入实施幼儿园挂牌督学制度,对区(市)县学前教育投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保障幼儿园教师待遇等进行专项督导,将督导结果向当地政府通报。

63.2万!成都在园幼儿数全国第二

在成都率先建立学前教育督学责任区的青白江就专门聘请了13位专家担任学前教育督学,对幼儿园进行经常性随访督导和专项督导。区教育局和办园主体共同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从办园条件、园务管理、保教工作、儿童发展、办园效益五个方面对幼儿园办园质量进行全面评估。青白江让责任督学成为学校管理的“片儿警”、教育发展的“智囊团”。

63.2万!成都在园幼儿数全国第二

为了让学校、老师及家长对学前教育有更清晰的认识、获得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成都还专门准备了一份“参考手册”。自2013年以来,实施幼儿园挂牌督学制度,连续7年对全市5岁在园幼儿五大领域发展水平进行监测,并形成一套专业详细的《成都市学前教育发展报告》,同时将监测结果及建议向公众发布。

63.2万!成都在园幼儿数全国第二

不仅如此,成都专门印发了《成都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方案》,坚持一事一议、一园一策、各个击破,有序推进全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全市治理整改小区配套幼儿园142所,2020年底将全面完成治理任务,新增公办学位超4万个


来源:成都教育发布、成都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青白江区   成都   双流   督学   幼儿   成都市   园长   全国   学前教育   学前   学位   全市   幼儿园   课程   教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