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俗

年龄越长,越是喜欢回味小时候的年;童年的年,才有浓浓的年味…

那时候过年,首先最大的事就是杀年猪,养了一年到头的猪,为的就是等这一天。但杀年猪要先作好准备,首先得看好日子,请好杀猪匠和揪猪人,买好香蜡纸烛(杀猪时要用);在杀猪头一天还要推一大锅豆腐(一是做血豆腐,二是过年的备用菜)。

家乡的年俗

家乡的年俗

杀猪那天,早上起床后,请杀猪匠和揪猪的人吃好早餐,在大门口支好杀猪的长木凳。然后打开猪圈门,帮忙揪猪的人一哄而上,五六个人(猪大的要七八个人)把猪揪起,抬到木凳上死死压住。老爸点上香蜡敬了菩萨,手里拿着三张纸钱站一边,等杀猪匠刀一捅上猪脖子,血冒出来时,爸爸拿纸沾上一点猪血,把纸钱点燃放到猪圈门口,嘴里不知说着什么,妈妈把事先兑好盐水的锅接住咕咕冒出的猪血,揪猪的人要一直按住猪,直到猪不再动弹才松手。把猪抬到烧好水的大锅边浇水拔毛洗白白,然后把猪吹胀吹胀放趴在杀猪凳上,杀猪匠便从头开始肢解猪。最后把猪分成两半,拿回家自己分割,用盐腌上,过几天腌透楸腊肉。 过年说起来最闲,其实也是最操心的时候。因为过完年就得开始春耕春种,很多东西要在年前准备好。

家乡的年俗


家乡的年俗

说是准备年货,其实是为来年的吃喝作准备,以备忙起来时方便做吃;蒸米酒,蒸黄粑,磨玉米面,擀面条这些都要多准备。而准备这些东西最麻烦的要数舂糯米面(那时候没打米面机器),糯米要先泡一晚,用手摁一下,能够摁成粉状,拿簸箕把米控出来,晾干水后才可以放到大石兑(石臼)里去舂。舂米的时候很费力,要三个人来完成,两个人踩起石兑木板那头,兑杵才能砸到兑窝里的米,另一个人则在石兑边把舂上来的米扒回兑窝(因米是湿的,不会滑落回兑窝)。这样来来去去,舂完一兑糯米,要花一个多小时,舂二三十斤糯米面要忙活一整天;因为舂好的米面,还得用箩筛把没舂细的碎米筛出来,最细的米面才能放簸箕里摊开晾着。

家乡的年俗

那时候要买的东西不多,记得只买了白糖、红糖、海带和苕粉(粉丝)。至于瓜子花生蔬菜之类,都是自己家里种的,吃的糖果是母亲自己熬的麻糖(麦芽糖),有粘核桃的,花生的等多种口味。 大年三十早早的就得起床,为年夜饭做准备。一大早老爸就开始烧猪头猪脚猪尾巴,哥哥就是准备写春联的笔墨纸砚,母亲把米泡上,和姐姐一起做其它吃的,而我们就负责把屋子和院坝打扫干净,然后烧两三笼火(说是三十晚上的火越烧越旺)。

家乡的年俗

吃过中午饭,老爸烧的猪肉洗好了,老妈的米也泡好了,把该蒸的蒸上,该煮的煮上,又各自分头做自己的事。老爸主刀,切的都是肉,墩肉片肉,猪肝猪肚之类的;而老妈和姐姐弄油炸的,炸酥肉炸豆干之类,准备很丰富,说是从头一年吃到第二年都还在有吃,代表年年有余。

家乡的年俗

大人们准备着丰富的年夜饭,看看哥哥写的春联完成,搅一点浆糊,便开始贴春联。贴春联也有讲究,要按顺序贴,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横批在正中。我们家一共要贴五福春联,两个窗子三道门,以及堂屋正中墙上神龛的“天地君亲师位”。贴春联的时候不准说“歪了,拐了”之类的话,只能说“往左往右“或“往上往下”,总之就是要说吉利的话。

家乡的年俗

春联还没贴完,煮熟的肉香和油炸粑粑的味道,已经让我们忍不住想去偷吃了,可大人们说过年要先供了菩萨和老主人(已故的老辈人)才能吃。馋着口水,七向八向贴完春联时,香喷喷的年夜饭菜也陆续做好,等供完菩萨和老主人就开吃。

家乡的年俗

六点左右,老爸拿大木盘捞出煮好的猪头猪尾,点好香和蜡烛,抬一条长凳放在大门边,端上木盘里的猪头猪尾,猪头朝大门外,许完愿烧三张纸钱,又把木盘里的猪头猪尾拿到神龛那里供上,也是说些许愿的话烧了纸钱。撤走供过的猪头猪尾,老爸说可以摆桌子了。方桌摆在堂屋中间,香喷喷的菜一碗一碟的端上桌子,馋的直吞口水!板凳摆好,以为马上就可以吃好吃的了,“老主人和菩萨都没供,急啥子”老爸说“舀三碗饭来,把饭端到桌子上”!依着老爸有条不紊的吩咐,看他烧了纸钱,磕了三个头,接着母亲又磕三个头,我们姊妹几个挨个磕完头;老爸拿一个大碗,把桌上的每个菜都夹了一点(泼水饭用),做完所有这些,老爸便一声令下“把板凳拉拢,去舀饭来,我去放火炮!”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圆上桌子,一生“过年咯!”年便正式开始了……

家乡的年俗


家乡的年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猪血   木凳   神龛   簸箕   堂屋   纸钱   米面   大锅   春联   年夜饭   糯米   菩萨   猪头   老爸   桌子   家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