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博物馆 探寻徽县的记忆和灵魂(上)

走进博物馆 探寻徽县的记忆和灵魂(上)

2020-07-28 16:31:20

走进博物馆 探寻徽县的记忆和灵魂(上)

观光指南

走进博物馆 探寻徽县的记忆和灵魂(上)

有人说,一个城市的幸福指数,与多方面的因素相关,尤其需要文化的支撑;也有人说,历史是根,文化是魂,城市的幸福离不开城市的文化灵魂,博物馆是城市历史文化的汇集地。一个城市无论大小,总会有一家承载着当地历史的博物馆,作为这座城市的名片存在着。本期节目带大家走进我们身边的博物馆——徽县博物馆,一起走进历史,探寻未来。

徽县博物馆,成立于1995年5月,现有馆藏文物13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7套,二级文物41套,三级文物126套。为了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徽县历史,2019年徽县博物馆搬迁至金徽大道综合办公楼2楼,并布置文物展厅1900余平方米,2020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开馆,对外免费开放。馆长曹鹏雁说:“徽县的文化在历史上以唐宋时代最为典型和著名,这次布展我们节选最能代表徽县历史文化精华的唐宋文物进行展览,展览的主题定为了《通衢丰邑——徽县唐宋文明展》,分“序厅、农耕生产、礼仪典范、墓室画像砖、陶瓷生辉、结束语”六大单元,展出唐、宋精品文物250余件,图片500余幅。

走进博物馆 探寻徽县的记忆和灵魂(上)走进博物馆 探寻徽县的记忆和灵魂(上)走进博物馆 探寻徽县的记忆和灵魂(上)

青泥岭地区历史文化古迹丰富,早在西周时期,青泥岭就是秦蜀“故道”上的重要节点,具有“蜀门、蜀口”的称谓。《宋会要》与明代《新修巡茶察院行台记》文献证明,宋、明时代青泥岭地区的古道是茶马贸易官道。所以“序厅”展出以青泥岭与茶马古道文化为主。对于青泥岭馆长曹鹏雁讲解说到:”徽县的文化以青泥岭和青泥古道文化最具有代表性历史意义最大。这一部分是徽县青泥岭展区,为了展示和讲解青泥岭文化我们在博物馆里以山体复原的形式复制了青泥岭山体与代表古道分布的栈道模型。从唐宋时代开始政府就把原来沿嘉陵江而行的嘉陵栈道改道通行于青泥岭上,由此在历史是形成了青泥古道。青泥古道向东能到宝鸡,向南通达汉中、成都,向西能到兰州,所以它是西部重要的古代交通枢纽。”

走进博物馆 探寻徽县的记忆和灵魂(上)走进博物馆 探寻徽县的记忆和灵魂(上)走进博物馆 探寻徽县的记忆和灵魂(上)

鉴于青泥古道沟通南北交通方面的作用重大,历代对于青泥古道都有维修管护。在今青泥岭古道沿线遗留有宋代“新修白水路记”摩崖等修路记事碑刻8处,是研究青泥古道兴废变迁及宋代交通运输状况、组织状况的实物资料,同时具有书法研究价值、艺术价值。《新修白水路记》就记载了当年改修白水路的历史事实,而这个摩崖石刻是研究古蜀道兴废变迁的重要依据,所以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博物馆 探寻徽县的记忆和灵魂(上)走进博物馆 探寻徽县的记忆和灵魂(上)

徽县古名河池,从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依据徽县方志记载,徽县青泥岭地区盛产铁矿,宋代时期,铁矿已被广泛开采利用。南宋初年,川陕宣抚使吴玠率军镇守青泥岭、仙人关,在左溪社(小河村)建有铁厂,组织军队采矿冶铁,打造刀矛、箭镞、铁铠甲、扎马钉、铁马掌,铸造铁钱、铁锅、铁铧。因此,在徽县南部乡镇有大量宋代时期的铁器出土。农耕文物有石斧、石碾、铁铧、铁锄、铁镢、铁镰、铁铲、铁釜等。

走进博物馆 探寻徽县的记忆和灵魂(上)走进博物馆 探寻徽县的记忆和灵魂(上)

博物馆是展示一个城市历史的空间场所,徽县博物馆的展品和文物,浓缩了徽县这座小城的历史与过往,以文物为主的馆藏品承载着徽县历史和社会变迁的记忆。徽县博物馆展出的徽县唐宋时代精品文物,从多角度反映了徽县社会、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发展以及不同艺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不仅是徽县悠久历史的见证,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监制:王建东

审核:马文渤

责编:党 永

供稿:张林林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2029488283@qq.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徽县   白水   博物馆   摩崖   栈道   农耕   山体   唐宋   宋代   古道   历史文化   文物   灵魂   记忆   城市   文化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