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越卖越贵,书业的日子却越来越难!真相是什么?

书越卖越贵,书业的日子却越来越难!真相是什么?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卓尔书店(ID:ZALLBOOKS)

文/ 抱石 卓尔书店

本文约30字,预计00 7分钟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书店挑货,线上下单”基本上成为普通读者的常规操作,书店尤其是靠卖书维生的民营书店到底靠什么盈利?卓尔书店的抱石刚从业3个月,从自己的角度谈了谈当下书店经营的困境。

书越卖越贵,书业的日子却越来越难!真相是什么?

书店卖书,怎么比网上贵那么多?

电商经常有促销,书店怎么没啥打折活动?

书店的书,怎么大部分都没拆,私拆是不是要买?

书店的好座位,是不是都要消费入座?

……

作为一名书店新人,我实在“忍不住”了,想来谈谈这些读者对于书店的“一千零一问”。

书店的书为什么那么贵?

逛书店,遇到一本心动的好书,一问价格,心中咯噔,果断打开京东/当当,多抓鱼/孔夫子,查看价格,对比一番,拍个照,记住书名然后网购,心中纳闷:书店的书咋这么贵?

书越卖越贵,书业的日子却越来越难!真相是什么?

1.实体书店的进货成本,比电商平台高出近一倍。网上买书,五折是非常普遍的。但在实体书店,打个八九折,对老板来说,就已经很为难了。因为一本新书,电商全国分销,可能会卖出去几千几万本。进货时,它就以此为由向出版社压价,以3折左右的价格拿书。

而实体书店,同一本书,再畅销也顶多卖个几百本,大部分书的进货量都是几本、十几本不等,而且还很可能卖不出去。进货量小,拿到的折扣当然就高,书店一般从出版社拿到的进货折扣是6~7.5折。这样,电商和实体书店从一开始就有巨大的成本差异。

一本书的价钱是怎么定的?它的成本包括:作者版税,校对费、排版费、封面设计费,油印装订等印刷相关费用,还有物流和仓储费用,还有出版公司的租金、编辑薪水等等。这所有的成本+出版社预计的获利+书店渠道预计的获利,就是书的价钱。

书越卖越贵,书业的日子却越来越难!真相是什么?

不止书店业难,出版业也难。一本好书的出版,需要作者的慢工出细活,需要编辑的精细打磨,需要策划和设计的包装和营销。图书出版是一个知识高度密集型的行业,从写作、编辑、设计到出版对从业人员的学历和知识要求水平都很高,但是这个行业的低薪是难以想象的。你可能工作了十年,在一线和准一线城市,月入还不过万。

十年前,一本书20块左右是常态,现在呢,是50块左右。书明明越卖越贵,出版业和书店的日子却越来越难,为什么?这和电商平台的恶性营销有关。书刚出版,电商就强制出版社一再降低供货折扣,然后把打折搞成常态,给平台导流,书亏了不要紧,有流量了,其他品类商品可以赚回来。

眼花缭乱的层层折扣,不断地压低图书的最终成交价,这也致使出版社为了保证自身的微薄利润,不断地调高定价,整个行业陷入“高定价,低折扣”的恶性循环。

一本价值10块钱的书会先提价到30块,然后1.0折卖出去。这种恶意低价销售,对线下民营实体书店来说,更是致命一击。刚出版上线的新书,网上就打五折,书店却在原价出售。都是打工人,谁的钱不是在职场摸爬滚打换来的血汗钱呢?有更省钱的地方,傻瓜才不去买更便宜的呢。

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就曾多次呼吁,对新出版的图书在半年之内不低于8.5的折扣,或者像一些实施图书定价制的国家要求,新书出版后18个月必须原价销售。

2.陪伴式导购VS线上AI客服。

网上买书,线上客服大都是机器人,人工服务要单独申请,服务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但在书店,一个店员可能一两个小时都在帮一位顾客挑选图书,陪聊ta喜欢的作家,倾听ta的偏见和吐槽……最后,这位顾客可能扬长而去,回家网购。

书越卖越贵,书业的日子却越来越难!真相是什么?

除了人力成本,租金更是大头。书店是用来逛的,需要一定的人流量,对地段很有要求,这就决定了租金和水电费不会低。开在中心城区的书店,日常的销售额能填平成本这个坑,就不错了,能赚钱的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书店都在赔本,赔着赔着就关门了。生存艰难,要打折就更难了。

每一份付出了辛勤劳动的工作,都应该得到一定的物质回报。开书店的目的,不为赚钱的,很少。明明是个赔钱的行业,却还是选择经营一家书店,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份逆行者的孤勇,少有。

书越卖越贵,书业的日子却越来越难!真相是什么?

书艰不拆:为什么书店新书不建议随便“扒皮”?

逛任何一家书店(旧书店除外),都能看到被塑封起来的书籍成列成排。书籍展架上,大都会有明确标识:请勿随意拆封,如需拆阅,请联系工作人员。强势一点的书店,甚至会贴:拆封视为购买。

书越卖越贵,书业的日子却越来越难!真相是什么?

这样的提示,往往让喜欢随手翻阅的读者,心中膈应。顾客是上帝,对于主要靠卖书盈利的民营书店来说,当然要照顾读者的逛店体验和阅读感受。塑封起来,不是个悖论么?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大部分书店的图书都是代销,以现款结算的书店极少。

出版社有自己的营销部或发行部,专门负责本社的图书发行。营销发行部门不可能直接跟全国所有的书店建立联系,往往是采用分销模式。先划分片区,然后在中心城市选几个实力过硬的书店作为代销商,一般省级的新华书店会入选,它往往会成为市县级新华书店,以及很多民营书店的进货渠道。

书籍代销,卖不出去,可以退还货源地。一般来说,书店里一本进货量大于3册的新书,都会有一本样书,供读者翻阅。如果一本新书没有样书,那可能是有其他读者正在阅读。

书越卖越贵,书业的日子却越来越难!真相是什么?

想看的读者可以到前台和导购说一声:“可以帮我拆一下这本书看看吗?”应该没啥问题,书籍是可以拆开来看的,只是多了一个和导购沟通的过程。

有读者会疑惑:增加这样一个沟通过程不嫌麻烦么,为什么不把每本书都拆封呢?因为书籍可能会损毁、脏污。一本新书一旦有了涂改和脏污,就成了二手书。会有人用新书的价格买一本已经被很多人都拆开阅读而且划了线写了字的书么?有人买走还算好,若是滞销,因为污损,便不能退还出版社,只能书店吃闷亏。本就惨淡的经营,更是雪上加霜了。

消费区提醒:坐看闲书晚,忽然被买单

书店和图书馆的区别在哪?书店虽然不能强制客人消费,却设置了安静舒适的阅读区诱导消费,这种做法可耻吗?

书越卖越贵,书业的日子却越来越难!真相是什么?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消费者走进餐馆是为了吃饭,走进酒店是找个房间住宿,走进咖啡店会点一杯咖啡,去理发店是为了洗剪吹,去便利店是为了购买日常所需……对这些由某个老板开的商店,大家都心照不宣——一旦享用服务,就要付费。

但是走进书店呢?许多读者似乎不把它当成由某个人开的卖图书的商店,而是把它当成图书馆,这是很无理的。城市的每一个区都是有图书馆的,读者为什么不直接去图书馆呢?况且图书馆也不是所有地方都是免费的。阅读区禁止喧哗、馆藏区不要带水杯、不要背包进入、穿鞋套等文明守则已是共识。

书店也是店,不买书、不买茶饮但想看书,那或许去图书馆更适合。书店卖书,与电商卖书相比,天然处于劣势。书店靠卖书根本活不下去,是不争的事实。为了生存,拓展其他业务几乎是所有书店的不二法门。像方所、诚品以及一些民营书店,很大一部分利润来源于其他经营项目,图书成了一个吸引消费者的载体。

书越卖越贵,书业的日子却越来越难!真相是什么?

图书+咖啡的模式基本上已成为实体书店的标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体书店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强调多元化、空间化、餐饮化,都在降低图书业务的重要性,在有一些书店中,书架和图书反而沦为其他业务的背景装饰,书店经营不再以书为主,强调了“店”而弱化了“书”。

如果走进一家书店,读者最先看到的不是书,而是其他的业态,如文创、咖啡、餐饮,那指责这家书店无可厚非。但绝大部分民营书店,书籍仍是C位,其他业态都是贴补养育图书产品的“爸爸”。

喜欢过书籍的人,大概都有过开一家书店的“梦想”。如果我开一家书店,我要让所有的书都可以拆阅,不要那一本本封印起来的“砖头”,让人只有塑料的手感,毫无阅读体验;我会只卖书,才不要搞些花里胡哨的文创,卖些技术不过关的咖啡,喧宾夺主;争取让每个读者以最好的价格买到自己喜欢的书。

书越卖越贵,书业的日子却越来越难!真相是什么?书越卖越贵,书业的日子却越来越难!真相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样书   脏污   租金   新书   实体   真相   折扣   图书馆   成本   读者   出版社   日子   咖啡   书籍   书店   价格   图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