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政策护航,技术赋能,未来可期

有人形象地将教育比作一位“又老又年轻”的姑娘:一百年来,技术从未放弃对教育的“追求”,但是教育一直都没有被追到。教育信息化也是如此,始终处于理性状态,不为技术感性的激情而“躁动”。

2020疫情的突然袭击,为中国教育信息化带来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考”。显然,整体的情况来看,在这场大考中,中国教育信息化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

技术赋能,教育信息化有效支撑在线学习

2020年初,教育部启动“停课不停学”工作,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通过电视空中课堂保障没有网络或网速较慢地区学生的居家学习。上半年我国约1.8亿中小学生在家接受远程教育,全国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103万名教师在线开出了107万门课程,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万人。

盘点|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政策护航,技术赋能,未来可期

(老师用手机直播的方式在家中进行线上教学)

这次疫情,以中国信息化有效支撑了近3亿师生的在线教学,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首席专家、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教育装备研究院副院长施建国先生曾谈到,教育信息化从应用融合走向创新融合是在政策指导下,教育技术装备作为重要的条件支撑,其内涵、形态、作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还谈到,百年来技术形态在不断创新,但是对教育教学影响是一个累积的过程,而不完全是迭代的过程。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创新,在紧密跟踪技术进步和发展的同时,还必须以科学的理念和理论为指导,以脑科学、学习科学、认知心理学等学科为指导,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当然,这场教育信息化“大考”有成绩也有不足。

数百万传统教师变身“主播”,让全国的大中小学生都体验了一把上“网课”的感觉。疫情期间巨大的用户量涌入网课平台,导致多家直播平台出现大量卡顿、网络拥堵、崩溃等现象;还有因教师不熟悉网络教学而导致了一系列尴尬“翻车”场景;甚至有些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为了上网课,要步行几公里爬到悬崖上找信号……


盘点|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政策护航,技术赋能,未来可期

这些老师们和学生们对网课的种种“水土不服”,让网课着实火了一把。但客观上也说明了我国网络教学或者是教育信息化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无论是从直播技术平台,还是老师们网络教学素养上,都存在一些问题。当然,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依然有,教育信息化未来之路仍然任重道远。用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完善相关理论。这也就是我国教育信息化虽然起步很晚,但从国际来看是走在第一梯队的原因。

政策护航,教育信息化取得快速发展

教育信息化起源于电化教育,是电化教育在新形势下发展的新形态。电化教育的发展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1978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开始,截止目前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基本完成了基础的办公管理信息化,开始向教学活动信息化发力。


盘点|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政策护航,技术赋能,未来可期

盘点|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政策护航,技术赋能,未来可期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教育信息化的诞生到教育信息化2.0时代,从学习国外经验到为世界提供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样板,从注重信息化环境建设、应用驱动到融合创新、智能引领,纵览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基本建成,数字化资源极大丰富……

中国教育信息化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得益于政策的扶持与指导。2020年,国家和教育部相继出台了多个教育信息化规划,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0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2年,全面实现“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从根本上改变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的问题。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将会持续发挥其效用,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深刻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治理体系和教育服务方式,为深入推动教育扶贫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盘点|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政策护航,技术赋能,未来可期

(一图了解“三个课堂”)

2020年5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换届,成立了第二届教育信息化专家组。这个专家组就是教育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一支专业过硬、能力出众的专家队伍。在理论建设上,主要为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和发展路径出谋划策。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要“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实践创新的根源在于理念创新。在新时期,教育与技术的融合,需要更加创新的“学评”融合的新理论。

正如施建国先生所言,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创新时一定要做好顶层设计,这样才能让技术真正与教育教学相融合。

未来发展:教育信息化向智能化推进

如果将教育信息划分为1.0时代,2.0时代,3.0时代……其实整个教育信息化发展是不断向智慧化推进的,其中,新兴技术的作用更加突出。

1.0时代,推动与因素主要来自于硬件设施的需求,注重校园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从竞争维度来看,渠道力是关键因素。

2.0时代,将更多的依靠软件和服务来推动,实现真正的应用。当然,实践中要运用5G、云计算、AR、VR这些新技术将教学、管理、生活、学习等校园业务相互连接融合,促使过程智慧化,打造整体关联、协同演化的智能化校园环境。

3.0时代,通过大数据技术可实现有效的教学管理。比如,过去在管理教学和学生时,学校都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现在通过智慧教学的形式,可以科学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心理状态等,让教师和校方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未来,随着5G、AI、VR/AR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新的硬件升级、覆盖于整个教学活动的软件服务以及C端用户的付费场景增加等。据公开资料整理,2013年教育信息化的市场规模是2692.8亿,到2019年达到了4368.4亿,预计2021年将突破5000亿元。

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日益广泛应用,使得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不但成为时代之需,也成为一种现实可能。我国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也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个性化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业意识、创造能力”。

可以预见,个性化教育的需求将日益强烈,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将成为潮流。毫无疑问2021年的教育信息化将向更智能化方向推进,整个市场以及潜力值得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中国   在线   教育部   电化教育   大考   技术   人工智能   专家组   疫情   课堂   评价   理论   未来   政策   时代   学生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