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的爱带着期望,请不要爱我

若你的爱带着期望,请不要爱我


假设我的父亲是巡抚,父亲对我会有什么期望呢? 至少要是状元对不对?

可是我偏偏不是那个料,我的专长不在此。如果我喜欢琴棋书画,这下子可能要闹家庭革命了。

很可能从小他就逼我念书,结果我能逃则逃,叛逆抗拒。 长大以后被逼去考状元,我一定是考不上,因为这不是我的兴趣。

这里面不只是逼迫,还有,我身处这样的家庭,自然而然就带着很大的压力,还带着很大的被期望。接下来,我的父亲走了以后,我会很愧疚,因为我没有达到他的期望。

再后来,如果我对自己认识不够,我就会开始认真去读书,去做他希望我做的事情。请问这个时候我过得如何?

不快乐。我在不快乐的情况下,我会开始麻醉自己,逃避那个期望的压力,所以这可以说是一起在制造共业。

到最后,我会觉得这辈子一无所成,没有达到父亲的期望,我会很自责

为了避免以上的假设成为现实,我们如何才能跳脱出这样的共业呢?

若你的爱带着期望,请不要爱我


请问,真正的交流是什么?

当你对一个事物没有设定它应该/不应该怎么样,或是接受/不接受的时候,你才能够真正的开始交流。


假设作为爸爸的我是巡抚,我希望我的小孩有出息,这样子我就无法跟孩子交流。因为我希望你做到让我觉得满意,让我有面子,这个时候我并没有办法了解你,我也没有办法跟你交流。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才有办法跟孩子交流?

第一,放下我对小孩的期望。光这个就惊天动地的难了。内心想:“我是巡抚大人,我的孩子怎么可以没没无闻。”

所以,必须先审视我自己的期望。

这有多难你知道吗?可是当你在审视自己期望的时候,你对孩子的爱就出现了,这个爱让你可以跟他交流。

第一,你要先审视自己;第二,你要了解孩子,他为什么不想当状元,他为什么不爱读书?

你要全然的听他讲出来,听的时候不要带着「你这样不对,你这样才对」的想法。在这个时刻,你就是在跟他交流,如果你有半点权威的姿态,他是不会说实话的。

所以,这意味着你要把你的心房打开,说出你心里真正的话,真正的交流才有可能出现。 如果你有半点的不认同他,或是觉得他这样不对,那这个交流(只有)0.5秒即刻停止。

若你的爱带着期望,请不要爱我


觉知与放下自己的期望,交流才有可能。

交流的第一步是放下自己的期望。放下期望非常困难,这等于是挑战我们自己的恐惧。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学习,我们才有可能跟家人和谐。

如果关系不和谐,无法交流的时候,我们就会被这些「受苦的关系」所纠缠,被这些「自我」所延伸出来的问题所折磨。

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事情,我们的共业已经习惯了逃避。刚刚讲的对孩子的期望,对我们自己本身也是一种逃避。

这些东西已经植入到我们的细胞里面、意识里面,不管是表层意识,还是深层意识,早就已经有这些因子存在了。让这些因子出来,你真正的自由才有可能不费力的发生。

这样,亲子关系、你跟配偶的关系,才有可能出现根本的改变,而不是暂时的、表面的。

因为处在这样的状态,本身就是一个爱的状态。爱能融化一切苦难。然而,这必须透过我们对自己的这些反应的看到跟领悟才可能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没没无闻   巡抚   因子   状元   小孩   很大   父亲   意识   事情   状态   压力   关系   办法   孩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