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哭,就去门外哭”,这句话伤了多少孩子

前几日在餐厅吃饭,看到一个小女孩用餐巾纸做小裙子,那专心致志的认真模样让人看了都觉得有趣。

她好不容易把裙子做得有模有样了,放在桌边端详,自个儿玩得挺开心。

就在她自娱自乐的时候,邻桌一个小男孩直接拽过纸裙子,因为力道有点大,纸巾被撕破了,女孩哇的一声尖叫起来:“你还给我裙子!你弄破了我的裙子!”

女孩的嚷嚷声也吸引了俩孩子爸妈的注意,问发生了什么事。

当女孩把纸裙子被弄破的事儿说了之后,男孩爸妈象征性地教育了几句就完事了,但是女孩心里的气却没那么容易消。

她的妈妈见哄几句哄不好,就烦了:“不就是几张餐巾纸吗?有什么好生气的,再做一个就是了。”


“再哭,就去门外哭”,这句话伤了多少孩子

“他弄坏我的东西,我为什么不能生气?”女孩嘟着嘴,满脸的不高兴。

“你这什么态度?不可以对我这么说话。”妈妈显然对女孩的倔强不满,有些生气地说。

就这样,邻桌小男孩引起的矛盾,逐渐演变成了母女俩的不悦。虽然最后女孩的情绪好转了,但她仍然怨念地看邻桌男孩,显然还是憋着气。

平时在身边,也见过不少爸妈不允许孩子发脾气。

……

类似这样的言辞,其实都在表达一个意思:我不喜欢你生气,你给我听话点。

可有时就连大人们的情绪都难以自控,更何况孩子们。

孩子容易受外部情绪的影响,而且自我情绪管控能力也很弱,很容易有情绪问题,当然也特别会生气。

上小学时,我有一个女生朋友,胆子很小。在人多的时候从来不敢大声说话,上课被点到名字会吓一跳,回答问题总是结结巴巴。

一次,学校组织了一个节目,妈妈说好了和她一起上台,但是在节目开始前却变卦了,逼朋友自己上去。

在听到妈妈说“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没用的东西” 后,朋友最终还是硬着头皮上台了。

已经忘记了是什么节目了,但她那双含泪表演的眼睛,却一直印在了我脑海中。

现在想想,朋友曾经性格中透露的不自信,怕是与妈妈的教育方式脱不了干系。

“再哭,就去门外哭”,这句话伤了多少孩子

妈妈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人,孩子会无条件地相信妈妈、依赖妈妈。

如果妈妈总是对孩子歇斯底里,孩子很有可能变得没有自我认同感。

父母吼出来的往往不是威严,而是孩子的不自信。

还记得那个因为和家人争执而服农药自杀的“杀鱼弟” 吗?

他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受到的委屈,这种决绝赴死的心境让人心痛不已。

据说,“杀鱼弟” 的爸爸经常打骂他,最严重的一次,孩子差点摘除眼球。

把随意宣泄情绪当作控制孩子的手段,这注定了孩子不会有一个开心的童年。

而动不动就发脾气打骂孩子的父母,这种「恶」 还可能会遗传给孩子。

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情绪管理,指导员在这给出这3个建议:

① 孩子生气,大人不要跟着闹脾气。

孩子生气的时候,有些是哭闹,有些是沉默不理人。此时,父母就算再有情绪也别跟孩子对着干——他哭闹你也跟着吼叫,他沉默你也跟着凶悍,只会让局面更糟糕;也别给孩子贴标签说“不懂事”“不听话”之类的话,这标签孩子一旦习惯,下次肯定还这么闹腾。

之前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里面,包文婧的女儿饺子一直是姥姥带得比较多,跟姥姥比较熟稔,所以跟妈妈相处的时候,有很多地方都不太“对付”。后来有一次,饺子崩溃大哭的时候,包文婧也无奈地跟着哭了。

是,带孩子是苦是累,可是当孩子闹情绪的时候,大人跟着闹情绪却只会火上浇油。父母当然可以有自己的情绪,但是在那种场景下,至少还是得忍忍委屈,深吸一口气,先整理好自己的情绪,告诉自己可以的!

② 教会孩子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注和耐心。

告诉孩子,生气是可以的,但不能无缘无故生气。不管孩子是任性闹脾气还是受委屈生气,在他生气的时候,请先接纳他的情绪,而不是试图跟他讲道理。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他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有,但是不能太久。

之前微博上一则温柔父亲劝导孩子的话,在这里特别适用。

“再哭,就去门外哭”,这句话伤了多少孩子

正如这位父亲所言,接纳自己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③ 给孩子一点平复情绪的时间和空间。

之前看到网上一个视频,一个女孩生气了,不断地跟父母说想进卧室去静一静,可是父母却拿着手机录下她生气顶嘴的模样,视频里还有父母的笑声,看到女孩崩溃地一遍遍重复想静一静的时候,父母还是没当回事。

这种不被尊重的感觉,很难让孩子的情绪平复。孩子自己也需要时间去接受自己生气这件事——此时她的挫折和委屈都需要得到消化,然后才能重建自己的情绪。

“再哭,就去门外哭”,这句话伤了多少孩子

孩子生气,尤其是大哭大闹的时候,真的会让很多人心烦。可是要知道,这个时候孩子自己心里也是不安的,他也在寻求外界的帮助。如果此时一味地去否定责骂或教育,会让这种不安加剧,更无法安抚孩子。

在爸妈面前会发脾气,是一种自然的情感表达,只有在他觉得家人可以信任的时候,才会这么做。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我也知道吼孩子不对,但真的做不到呀!错了!我们不需要压抑情绪,但一定要懂得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绪。为人父母,我们有这个义务。

在每次发脾气之前,先在心里默数30个数,或者直接到另一个房间待上几分钟再回来。这个方法很简单,却真的很管用。

你的行为孩子看在眼里,你的克制对孩子来说是榜样。

要知道,父母不快乐,孩子也不会快乐。控制情绪,亦是控制人生,愿我们交付给孩子的,是一个快乐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孩子   可能会   姥姥   饺子   裙子   委屈   生气   情绪   父母   节目   妈妈   女孩   时间   朋友   快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