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当与孩子发生矛盾时,父母该如何去“赢得”孩子

#育儿事务所#在孩子与父母的交流过程中,很多时候,家长的行为实质是用各种手段“赢了”孩子,比如:强制孩子听从家长的安排做事,而不听孩子的声音;逃避孩子的亲近,以保证自己的独处时间;诉说自己的良苦用心,让孩子为自己的付出让步……时间久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便形成了固定模式。这时,我们发现,所有的问题还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里,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而且,孩子的不良行为比以前更甚;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变得很紧张,距离也越来越远了。

如果家长与孩子陷入“对错”“公平”的争论里,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的,原本一颗灰尘大的小事,也可能扩散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文章的最后我会告诉你“赢得”孩子最重要的四个步骤,看完记得点个关注喔。

家庭教育——当与孩子发生矛盾时,父母该如何去“赢得”孩子

我们来看一个事例——

浩然的爸爸是一家公司的高管,尽管每天的工作都很忙,他仍与儿子约定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与他玩耍。

一天,浩然与爸爸相约晚上7点去社区网球场打网球。可是,过了约定时间很久了,爸爸还是没有回来,也没有给家里打过一个电话。浩然感到很生气,也很难过,觉得爸爸不守信用。而爸爸呢,一边急急忙忙地赶工作,一边想着如何向儿子解释自己的失约行为——就是没想到提前往家里打个电话。

终于,在晚上9点的时钟响起时,爸爸走进了家门。尽管社区网球场10点才会锁门,但浩然也不能去打球了——他休息的时间要到了。长时间的等待,浩然已经很烦躁了,他听不进任何解释了,他只想着是爸爸的失信毁了本可拥有的美好时光。爸爸则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地加快工作的步调了,而且也向孩子解释了原因,应该获得孩子的谅解。

终于,父子之间的“大战”爆发了:爸爸觉得浩然在无理取闹;而浩然显然觉得爸爸失信在先,发脾气在后,这对自己相当不公平。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争论不休,最终不欢而散。

家庭教育——当与孩子发生矛盾时,父母该如何去“赢得”孩子

你是否觉得这个事例很熟悉?其实,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经常发生。我们身边很多的父母都向事例中的浩然爸爸一样,在与孩子之间有矛盾后,首先要让自己“赢了”孩子,然后借此告知孩子某些道理。但是“赢了”孩子并不等于“赢得”孩子。因为,家长总通过控制、惩罚等方式去赢孩子,以为这样孩子才会听自己的,却会导致孩子成为失败者,当孩子感到自己总是失败的时候,要么会愤而反抗,要么变得盲目顺从。

如果换一种方式呢?

家长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相信他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允许他们付出自己的力量时,家长就可以赢得孩子。

在上面的案例中,浩然“无理取闹”是因为他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希望得到爸爸的倾听和理解,而不是他的自我辩护。这个时候,作为家长的正确做法是,不辩解自己当天的工作如何忙碌,先表达对孩子的理解:“爸爸知道,今天没有按时赶回来陪你打网球,你很生气,也很难过。”接着,爸爸可以跟浩然分享自己的同等遭遇,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这时,孩子可能对你的遭遇会产生很大的兴趣,知道你能理解他后,会详细述说自己的感受,并提出自己的诉求。

做到以上的两步,孩子心里的负面情绪便基本解决了。这时家长可以将孩子在与自己吵闹时,自己心里的感受:“当你向我哭闹的时候,我也觉得很沮丧。我因无法准时回家感到很不安,在工作的间隙,回家的路上,一直想可以做点什么补偿你,可是你的做法让爸爸有些不知所措。”这时家长的话语中是有一些辩解的成分的,但如果家长的态度是真诚、友善的,那么孩子也愿意倾听。

接下来,家长就可以与孩子专注于解决问题了。事情发生以后,为了这件事情争吵便变得毫无意义,重要的是如何避免同样问题的发生——这需要家长与孩子的共同努力。

专注于解决问题,会将家长与孩子从负面情绪和追究责任中解脱出来,让彼此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家长与孩子都会在事件中成长,慢慢学会把投入无意义事情中的时间和精力收回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家庭教育——当与孩子发生矛盾时,父母该如何去“赢得”孩子

下面是“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这是一个能营造出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的好方法,当你掌握了这个方法,你便“赢得”了孩子。

(1)表达对孩子心里感受的理解,且需要向孩子核实你的感知是正确的。

(2)表达对孩子感受的同情,分享你的同等遭遇,并告知孩子:你的感受是被理解的,但某些行为并不妥当。

(3)向孩子表达你的感受。当然,进行这一步的前提是,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两步。

(4)专注于解决问题。已经发生的事需要如何补救?如何避免以后再出现同样问题或事件?先问问孩子的想法,家长也适时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或建议,直到双方达成共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友善   父母   发生   孩子   网球场   事例   无理取闹   家庭教育   负面   网球   步骤   矛盾   爸爸   家长   时间   方法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