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故事,让孩子知晓人类的未来离不开自然环境

前两天刷抖音,刷到一条中国国家地理的视频,讲的是博主一位宝藏同事的日常。这位宝藏姐姐真的太厉害了,会做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模型,会做非常好看的动物标本,还画得一手好画,被单位里任用为插画师,专画各种鸟类,可人家的专业却是跟艺术没什么关系的自然科学类,听起来就很学霸的样子。总之,我就特别羡慕这样的能人,既是学霸,还有高超的兴趣类技艺。


而这段视频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位宝藏姐姐的一段话,当时她给我们展示了一个鸟的半成品模型,上面两对翅膀刻画的细节非常生动逼真,然后她就说,自己是去科学地了解过鸟的身体结构的,了解过鸟的羽毛是怎么排列的,每个部分有什么,因此才能像这样把羽毛做好。也因此她认为只有科学的才是美的,科学就是忠于它本来的样子


是啊,想想看我们自然界本身是多么美丽,多么神奇啊!江河湖海、崇山峻岭自不必说,光千姿百态的动物们,就已然令人称奇了:会飞的鸟,身披绚丽的羽毛;会游的鱼虾水母,各个有着奇妙的外表……


每次看到它们,就忍不住赞叹,大自然真的神奇,它们怎么就可以自然而然进化成如今这般美丽的模样呢?很多人类的设计,总想着创新、惊艳,却总是得不到想象中的完美,才发现,自然界早就有答案,什么样的形状才是真正的完美。


自然故事,让孩子知晓人类的未来离不开自然环境


所以,亲近自然、爱护自然,恐怕是我们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所以,“南京小水坑的一年四季”爆火,正说明了人们到底还是会有刻在基因里的亲近自然的需求和动力啊——即便在如此偏离自然的社会城市中。


我们小时候还能在田野里过整个暑假,我就曾观察过知了、蜻蜓的蜕壳,虽然也跟着一帮孩子们做过不少残暴的损害小动物的举动(比如捕蛇、捉青蛙之类的)……但对自然的了解,算是有过一些切身体会的。


可现在的孩子们呢?他们对自然的了解和亲近,又该如何满足?


我想除了周末多带孩子去自然空间(公园、山林等等)逛逛之外,就只能多给孩子看自然纪录片以及自然科学类绘本了。


《地球脉动》《蓝色星球(1-2季)》《七个地球》这些纪录片是极好的。


自然科学类绘本,浪花朵朵出的《自然故事》合集就很不错。《自然故事》一辑有8册,每册讲一种动物。


自然故事,让孩子知晓人类的未来离不开自然环境


第一辑里面,有一本讲蝴蝶的,题目是《毛毛虫与蝴蝶》。让我特别感慨。这本相对别的几册来讲,是最贴近我们的生活的,这个小动物的一生就发生在人类的花园里。绘本画出来的小主人公,跟着爷爷在花园里观察了毛毛虫变成蝴蝶的整个过程。


这种耐着性子,每天观察、记录某种生物的样子,像极了那些科学家们为了解动物生活习性,默默蹲点守候的样子。


自然故事,让孩子知晓人类的未来离不开自然环境


看着蝴蝶从蛹中破壳而出的画面和描述,我也想起了小时候看到的知了和蜻蜓从壳中钻出的样子。于是转而替儿子觉得可惜,周末和寒暑假都被兴趣班、补习班控制住时间的孩子们,还有可能去花这么多时间观察某种小生物吗?虽然电视、短视频中,我们也可以给孩子看到昆虫脱壳的过程,可终究不如亲眼所见来的震撼。


如果没有这样的绘本,恐怕现在的孩子们还真不会知道,原来蝴蝶的一生是可以这样被观察到的。


再看其它动物故事,狼、帝企鹅、蝙蝠、白熊、鳗鱼、猫头鹰、大白鲸,每一本我们都能从中体会到作者对动物们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溢于画面。而他们也仅仅忠于科学,描述动物们原本的样子


它们并不像大百科那样冷静理智,却有一种温度,能让读者感受自然界的温暖。我们的孩子们,正需要这样的温暖啊。


也只有感受过大自然的温暖、包容、广阔、神奇、宁静舒缓、丰富多彩的孩子们,才会对大自然产生自然的崇敬,也才会有守护大自然的心思生出,也才能自发地去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一旦日本的核废水排放大海,我们地球会变成什么样,想到这点就坐卧难安。希望我们以及孩子们,再发展也千万不要脱离自然,再先进也不能舍弃自然。别忘了,地球是人类与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自然故事(第一辑)国际大奖插画家、生物保护学家、著名科普作家等共同创作呈现真实的动物生活,浪花朵朵 ¥168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自然   故事   毛毛虫   自然环境   自然界   宝藏   自然科学   亲近   大自然   羽毛   样子   神奇   蝴蝶   地球   人类   动物   未来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